刘钦,刘超
1.贵州省安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贵州安顺561000 2.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贵州紫云,5508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随着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肉、蛋、奶的比重越来越高[1],尤其是家禽产品作为“质优价廉”的营养品,己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供给,但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在调查中发现,家禽养殖生产企业(公司、场、合作社、户)在抗菌药物的采购、存储、使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采购途径杂,存储条件不完善,盲目、滥乱、超标超限、不按疗程使用抗菌药物,违法使用违禁添加物、着色剂,违反休药期规定及刻意规避行政监管等。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上的安全,保障家禽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放心消费,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健康养殖、强化行业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安顺市按照“生态牧养、集约化生产”2 种互补发展方式[2],全市肉禽、蛋禽产业均实现了新的突破。着力打造安顺市生态禽“一带两基地”,产业发展成效不断突显。其中:蛋鸡主要布局在以西秀区、平坝区、镇宁自治县为主的青黄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包括位于镇宁自治县的贵州康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镇宁恒康农业有限公司,共存栏蛋鸡100万羽,年产蛋量1.8 万t 以上,示范带动镇宁自治县新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兴慧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金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翁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蛋鸡超过13 万羽,年产蛋量2 000 t 以上。位于西秀区的安顺恒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顺市吉泓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等蛋鸡养殖企业存栏蛋鸡30 万羽,年产蛋量5 000 t 以上。位于平坝区的贵州亿禽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蛋鸡场设计存栏蛋鸡50 万羽,目前暂时作为蛋鸡育雏场,年可出栏青年蛋鸡30 万羽。
肉鸡主要分布在西秀区、平坝区和紫云自治县,其中西秀区主要依托江苏立华集团发展的商品肉鸡“1220”代养模式,全区共有代养棚150 余个,年可出栏肉鸡400 万羽;平坝区主要依托贵州大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肉鸡代养模式,年可出栏肉鸡280 万羽;紫云自治县主要依托江苏立华集团发展的商品肉鸡“1220”代养模式和德康集团肉鸡代养模式,年可出栏肉鸡400 万羽。近年来,本市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种业创新和保护之路,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林下鸡”养殖,形成了以安顺市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在西秀区发展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以贵州瀑香鸡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为代表在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发展的适度规模养殖和在紫云自治县发展的林下散养模式,年可出栏林下鸡20 万羽;以平坝灰鹅保种场和普定县高脚鸡保种场种业保护模式,可年出栏灰鹅1 万羽,高脚鸡2 000 羽。
以2021 年风险监测为例,此次家禽产品抗菌药物质量安全监测调查选取全市34 家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养殖企业、中等企业和小型养殖场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家禽养殖企业的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学历、年龄)、抗菌药物存储情况(药物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检测结果等。其中,家禽养殖企业个数:禽肉养殖企业17 家,禽蛋养殖企业17 家。家禽养殖从业人员情况:从业人员43 人,学历情况:本科及以上学历9 人,占比20.93%,大专学历4 人,占比9.30%,高中及以下30 人,占比69.77%;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3 人,占比6.98%;年龄结构:18~35岁11 人,占比25.58%,36~50 岁19 人,占比44.19%,50 岁以上13 人,占比30.23%。家禽养殖抗菌药物存储情况:存储药物的企业14 家,占比41.18%,未存储药物的企业20 家,占比58.82%,其中使用中兽药的企业11 家,占比32.35%,使用抗菌药物的企业8 家,占比23.53%,使用其他类药物1 家,占比2.94%。家禽产品检测结果:禽肉产品抽检49 批次,检出4 批次,检出率8.16%,其中,磺胺类检出1 批次,检出率2.04%,四环素类检出1 批次,检出率2.04%,五氯酚钠检出2 批次,检出率4.08%;禽蛋产品抽检55 批次,检出3 批次,检出率5.45%,其中,磺胺类检出2 批次,检出率3.64%,氟苯尼考检出1 批次,检出率1.84%,着色剂、五氯酚钠未检出。
调查发现,家禽产业从业人员获得执业兽医资格仅3 人、占比6.89%,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0.23%,50 岁以上从业人员占比30.23%,表明本市家禽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特别是专业水平低下,致使家禽产业从业人员在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知识尚有欠缺,如:不严格遵守相关抗菌药物使用法律法规[5]。
调查发现,抗菌药物选购渠道多而杂,购买凭证不完善,如:无正规票据凭证和规格数量品种等不相符情况;药物保存未严格按照条件保存,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如:兽药使用记录登记时,商品名与通用名不一致等,使用量未记录用量,使用后,记录时间不及时,出现后续问题无法溯源。
调查发现,部分养殖企业(大户)为达治疗效果、产品卖相好,盲目、滥乱、超标超限、不按疗程使用现象偶有发生,甚至个别企业还存在使用法律法规禁止的人用药、过期药、禁用药等,还有部分企业存在单一使用消毒药和消毒药使用时效不当等现象。
调查发现,一是执法人员不固定,如:原各县区监管执法人员由于受人员身份的限制,大多数都离开原来执法监管岗位,对养殖环节的监管难以到位,对养殖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监管处罚;二是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如:人员、检测能力有限,检测设施设备单一,不能及时、准确出具相关报告。
一是抗菌药物的选购,选择正规的兽药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合格产品,索取相关凭证依据,确保正常溯源;二是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按时按量使用,不能超量、滥用、超限使用,不能使用过期药品、假劣兽药,不能人药兽用,长期单一使用消毒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出栏产品无兽药残留或者不超规定标准,家禽产品合格上市;三是规范生产管理档案,完善相关记录,做到记录完整、规范、及时,详细记录畜牧业投入品和其他物品进货的时间、供货方、联系方式、规格数量等信息,以便在养殖场的整个生产管理中提供有效管理。
落实主体职责,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家禽产品养殖生产、抗菌药物生产、经销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是加强检打联动,强化家禽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加大对抽检不合格养殖企业跟踪抽检力度,提高重视,强化责任;二是加大兽药、饲料经营专项整治力度等,做到全方位覆盖,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实施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和采用“副作用”较小的中兽药和生物制剂;四是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只有让广大的养殖企业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树立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提高家禽产品生产管理者的质量安全意识[6]。
针对家禽产品抗菌药物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一是通过集中培训对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兽药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相关公告等提高法律、安全意识;二是发放兽药使用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科学指导养殖从业选药、用药,确保生产出安全放心的产品;三是现场教学,针对家禽养殖出现的问题,从症状分析、药物选择、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一一解答,确保生产出放心产品,保障消费安全。
一是加大市、县(区)检测机构队伍建设,落实检测人员到岗、设施跟上、资金充足,提升检测监控能力。切实正常开展检测检验工作,扩大监测监控范围和样本数,确保监测、检验的覆盖面,减少监控死角等,有效控制本市家禽产品质量安全;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7],广泛宣传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提高家禽产业从业者安全健康生产意识,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
综上所述,此次开展家禽产品抗菌药物质量安全隐患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市家禽产品抗菌药物质量安全现状,找到了风险隐患,提出了预见性的建议和措施,指导帮助养殖企业科学生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