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婷
摘要:建构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幼儿建构游戏是幼儿世界中的建筑艺术,其中渗透着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情感。审美是幼儿进行游戏造型建构的前提,其对幼儿认知、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审美注意会指引幼儿选择合适的主题展开游戏活动。文章从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鉴赏力等四个方面分析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点,并基于这些特点阐述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活动审美引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构游戏;审美心理;审美注意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4-0109-04
审美是指人类对自然、艺术品等所蕴含或表现出来的美进行感受、认识或创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带有情感性的认知能力。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对其认知、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幼儿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非常喜欢参与的一种游戏活动,其以各种积木或其他物品作为游戏材料,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空间感知能力。在幼儿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会不断将自己对建构游戏的构思和创造思维付诸实践,并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为充分发挥建构游戏的这一教育价值,教师要积极研究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的审美心理,并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以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感知力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审美感知力主要表现在挑选建构材料上。在挑选建构材料时,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审美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其容易忽略建构材料本身的特征,只关注整体造型,这使得其建构出来的建构物造型会呈现单一化特征。另外,幼儿对建构材料的色彩搭配意识也相对较弱,通常情况下,幼儿只会注意到建构物造型某一部分的色彩,对建构物造型的整体色彩概念不强,这使得其构建出来的建构物造型难免出现整体色彩不协调的情况。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审美感知力的提高,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和解决。
2.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想象力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审美想象力主要表现在不局限于建构材料本身的显性用途,而是习惯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搭建。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都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在建构游戏中,为降低建构难度,幼儿往往会将建构原型进行简化处理,这使得他们建构出来的建构物造型往往缺乏一定的审美属性。另外,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痕迹较为明显,这使得他们建构出来的建构物造型会呈现出相似性或雷同性。
3.建构游戏中的审美理解力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审美理解力主要表现为能基本明确建构物造型的虚拟性,但会出现一种介于实与不实之间的模糊界定。大多数幼儿对审美含义的理解都更倾向于对局部造型的感受,且多集中于对所建构作品的想象的基础之上,因此建构出来的作品容易缺乏整体构思意图。另外,大多数幼儿在表达自己对建构物造型的感受和理解时,往往缺少与审美属性相关的词语,通常情况下,他们只能给出简单、重复、单一的审美表述。
4.建构游戏中的审美鉴赏力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审美鉴赏力主要表现在基本上能表明自己对建构作品造型的情感认识,能够对建构作品做出好看与否的简单判断。大多数幼儿对自己建构出来的建构物造型好与不好的评价范围主要集中在建构物造型的色彩和内容上,往往表现为带有较强的自我审美偏好,但这种审美偏好表现相对稳定,且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教师可基于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特点,对幼儿建构游戏审美进行如下引导。
1.关注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审美注意行为
审美注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采取的一种关注态度。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采取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对建构作品进行观赏,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观照审美对象。审美注意是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前提,当幼儿对建构游戏对象产生浓厚兴趣后,其注意力就会完全集中在建构游戏中。这对幼儿观察力、操作力的提高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建构游戏对幼儿审美注意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建构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方法,让幼儿把审美注意一直放在建构游戏上。以“积木房子”建构游戏教学为例,“积木房子”建构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参与的一种建构游戏活动。在“积木房子”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审美注意进行如下引导。首先,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建构游戏对象前的身体姿态,以引导幼儿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建构作品上。在建构积木房子游戏中,幼儿会从多个不同角度对自己亲手搭建的作品进行欣赏。如站在正前方直视作品,站在高处俯视作品,甚至趴在地上仰视、侧视作品等。幼儿在采用以上角度观察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调整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如增加一块积木,更换积木颜色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注意会不断发生改变,可以说这是幼儿审美的一种本能体现。对此,教师要予以鼓励,以保证幼儿可以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建构作品上。其次,教师要设法减少外界干扰,以免影响幼儿的审美注意。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常会更加专注于作品创作,但是某些外界刺激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这也是幼儿审美注意下的一种本能反应。为了减少外界干扰对幼儿的刺激,教师要提前做好相关布置。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兒专注于建构游戏对象本身,以保证幼儿构建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幼儿对建构游戏对象的审美通常为建构游戏对象是否完全呈现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即自己搭建出来的作品是否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一致。对于这一点,教师可鼓励幼儿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建构游戏对象本身,并不需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呈现,以帮助幼儿建构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2.鼓励幼儿完善建构作品审美细节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构思和创作过程是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在审美注意的影响下,幼儿通常能够快速对建构对象、建构主题和建构思路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然后开始积极思考,回顾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关注过的事物,并以此为原型形成建构游戏的整体思路。随着建构作品的不断完善,幼儿会将建构重点放到建构游戏的细节上。在完善细节的过程中,建构游戏各个环节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辅助的关系。建构游戏对象会在不断的细节完善中趋于整体化和完整化。因此,在幼儿完成初步建构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让幼儿不断对建构游戏的细节进行完善。例如,在“积木房子”的建构过程中,幼儿会一边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房子”造型,一边动手将可用的建构材料进行摆放、叠加。有的幼儿会在操作建构中将较大的积木作为底座摆放在地板上,并对选择的积木进行基础搭建。有的幼儿会不断对比积木的颜色、大小以及厚度,并在搭建完一定高度后,停下来思考,绕着建构对象观察。这时,教师可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建构对象进行完善,促使幼儿沉浸在建构游戏活动中,继续自己的搭建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仔细观察作品,不断完善作品细节,直至最后搭建出来的造型符合自己的想象和预期。这个不断创造、不断完善建构作品细节的过程,就是幼儿艺术表现的呈现过程。当建构对象完成并符合自己的预期时,幼儿才会结束创作,并再一次围绕建构对象进行欣赏。而幼儿在欣赏时,如果发现还有地方需要完善,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搭建和装饰,直至最终获得满意的效果。
3.促使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幼儿尝试自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幼儿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构游戏材料的问题。幼儿在确定好建构游戏主题后,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创作想法和操作流程,但这仅仅是形象意义上的明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构材料的重量、形状、造型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建构质量。幼儿可能会因思维能力不强、对建构材料形状和重量缺乏了解等,很难在建构中一次性将合适的建构材料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时,教师就要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幼儿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摆放的积木材料,从而有效解决建构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平衡、支撑和空间搭配等。第二,表达内心艺术构思的问题。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自觉将自己脑海中的建构平面图形转变为立体实物。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幼儿往往会执着于整体结构感,但因缺乏搭建结构思维,会在搭建过程中出现倒塌、形状不同等问题。这些在整体建构和细节表现中出现的问题会让幼儿不得不一遍遍进行重复操作,而这可能导致幼儿因多次失败而放弃继续搭建最初想要建构的对象的想法,转为建构其他更容易实现的建构造型。这时,教师就要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幼儿找到问题所在,促使幼儿树立成功搭建的信心,并继续自己原来的搭建作品。例如,当幼儿想要建构一座“古代城堡”时,他们心中想象的是“城堡”很高、很漂亮,有非常多的造型。这时,幼儿会将喜欢的积木收集到建构区域,并按照心中想法进行建构。随着“城堡”高度的增加,幼儿想要的美丽造型也需要充分表现,但因建构初期他们只考虑了“城堡”的高度,而没有考虑整体的牢固性,所以想要的造型难以一一呈现。这时,幼儿会不断进行尝试,但在多次尝试不成功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放弃这一创作想法,选择更容易完成的造型进行搭建,或者模仿其他幼儿已经成功的建构造型进行搭建。要想不让幼儿放弃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就要对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引导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幼儿完成自己的搭建。
4.激励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进行审美想象创造
建构游戏是幼儿世界的建筑艺术,幼儿的建构想法更多倾向于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创作和想象。由此可见,幼儿需要先有审美想象,才会有后来的审美创作。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教师要明确这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教师不能过多干预的游戏内容,需要幼儿独立完成,这样幼儿的审美观和创作观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幼儿在确定建构主题时,就已经开始进入审美意识境界中,其会不自觉地从已知现实事物中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愿意建构的对象,如人类居住的房子、小宠物的房子、火车道、美丽的花园等。审美想象与审美创作将幼儿从现实生活中拉进一个充满快乐和无限可能的世界中,这时幼儿的创造活动已经开始。接下来,幼儿会将自己的想象和与之相匹配的情感通过建构游戏对象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做好观察者、协助者和支持者,以保证幼儿构建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5.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建构游戏主题
建构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建构游戏主题,以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建构特点和艺术特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建构游戏主题。首先,从静态物体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选择建构主题。例如,幼儿想要建构“一条小溪”,而小溪的主要特点是流动性、可变性、顺滑性,但是积木是坚硬的、有棱有角的、固定的,因此难以很好地呈现小溪的特征。这时,教师就要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选择“房子”“小桥”“台阶”等具有固定特点的建构主题进行建构。其次,建构主题要突显主要结构。积木的大小决定其并不能将想要表达的主题更细节化呈现出来,为此,幼儿在建构时需要重点突出主题的主要结构,以此让创造者和欣赏者都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发现建构主题,理解建构作品。最后,建构主题的展示形式要从直线处体现。积木中虽然也有很多的曲线结构和特殊造型结构,但其并不利于搭建组合,更适用于最后一步的造型。因此,在幼儿确定建构游戏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考虑积木的特点,选择直线型的积木进行建构创造。如在建构游戏主题确定前,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从内心想法出发,以“我”为中心,进行审美创造。如“我最爱的家”“家乡的小桥”等为主题的建构游戏就非常适合幼儿进行审美创造,这些幼儿熟悉的事物适合其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动手实践。
6.确保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进行科学搭建
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指导,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是建构游戏的操作主体,其思想要在建构主题中充分展现。如果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参与过多,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会使幼儿将建构思想由自主创造转变为猜测教师的想法,按照教师的想法完成建构游戏创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幼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了建构游戏作品,并充分体现了一定的建构意义,但观察幼儿的作品会发现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既不利于幼儿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又不利于幼儿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要重视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科学指导,关注幼儿的造型过程,了解幼儿的动手操作行为和其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是否一致,进而采取有效的引导和启发教育,使幼儿的关注点、创造力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建构“我最爱的家”的积木造型中,当幼儿对“家”中各种物品的摆放及造型选择等存在错误想法时,教师要以轻柔的语气与幼儿沟通,并向其询问各种积木所代表的意义。在幼儿向教师讲解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思维会再一次得到提升,如他们开始认识到,桌子等需要固定的物品最好不要选择可以滚动的积木进行搭建等。
7.重视幼儿建构游戏作品的展示和反馈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供幼儿完成建构作品。在幼儿完成建构作品后,教师要将幼儿的建构作品拍照留影,并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妥善保存。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让幼儿反复观察和欣赏自己的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二是幼儿在从作品完成后的喜悦状态回归正常理性思维后,再次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会对这些作品产生新的创作灵感,或许将会有更多新奇的、富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例如,在“我最爱的家”主题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与其作品一同拍照并进行记录。在拍照过程中,幼儿可以在自己的作品旁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这些照片内容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拍摄完照片后,教师可以将这些照片制作成电子影集,標出创作日期和创作主题,并分享给全体幼儿家长。幼儿放学回家后,可以通过父母的手机等观看电子影集,这不仅可以使幼儿再次获得成功喜悦,而且可以通过向家长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家长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会再一次被激发,这样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在幼儿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特点、审美能力等都会得到充分体现。在进行幼儿建构游戏教学时,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特点,并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以促使幼儿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幼儿做好审美引导,促使幼儿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从而发现更多适合建构的游戏材料,创作出更优秀的建构作品,以此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红.对幼儿审美教育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2(06).
[2]孟亦彤.建构游戏对3-6岁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马桂蓉.深度学习视角下大班建构游戏的教师语言指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4]吴娜娜.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研究[D].北华大学,2020.
[5]耿晓锟.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游静.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探索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7]林耿芬,陈林.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教师介入指导[J].广西教育, 2020(01).
[8]周雪晴.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J].今日教育,2016(02).
On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Constructive Games
Shen Yuting
(Kunshan Lir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ve play is a kind of game activity that is deeply loved by children. Childrens construction game is an architectural art in childrens world, which permeates childrens aesthetic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emotion. Aesthetics is the premise of childrens game modeling constru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thinking, creative and other abil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games, aesthetic attention will guide children to choose appropriate themes to carry out game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games from four aspects: aesthetic perception, imagination,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and expound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teachers to guide children in building games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construction game;aestheticpsychology; aesthetic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