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构建探赜

2023-02-18 01:03徐辉章
成才之路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语文保障措施教学目标

徐辉章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评价标准日趋多样化。多元人才评价标准强调人才的能力水平,这与“大语文”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原则相契合。文章从多元人才视角的发展趋势与语文教育需求入手,分析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人才培养标准和目标,提出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构建策略,并对“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进行探究,以期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多元化人才。

關键词:多元人才;大语文;教学目标;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4-0081-04

当前,我国社会正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趋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要求,教育者需从基础教育入手,进行多元人才培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大语文”课堂构建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由此可见构建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一、多元人才视角的发展趋势与语文教育需求

1.多元人才视角的含义

多元人才视角是相对于传统人才视角而言的,其重点强调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人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刻板,“成绩”往往是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日趋多样,学习成绩已不再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的唯一标准,更多情况下一个人个人能力的高低显得更加重要。

2.多元人才视角的发展趋势

在当下发展环境中,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逐渐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并且这种趋势日渐明显,形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个体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自己的个性优势进行有效的展示。“我不需要各项都强,只需要在某个方向上长出一个小尖便是高峰。”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的这一观点对多元人才视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高度概括。正因如此,多元人才视角得以建立。当前社会,更多的人才通过“非主流”的晋升渠道取得了“成功”,而这种“成功”又通过互联网的放大作用让更多人看见,于是现象带动群体向着更多的目标与方向努力,进而形成了加速的促进循环,促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

3.语文教育需求

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多元人才培养趋势尚未明晰,更多情况下教师还在按照传统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统一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既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又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因此,教育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多元人才的发展趋势。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教育教学必须紧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强化和完善,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从这一点出发,基于多元人才理念的教育教学必须从单一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追求转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为例,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往往更加关心自己的理解与课程所要求的“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自己的回答是否能够得到高分,这使得“背答案”“背诵万能句”等情况屡见不鲜,对学生语文能力的长久发展非常不利。在多元人才视角下,学生更多追求的是自身的阅读感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主动找寻更多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阅读主动性明显增强,阅读数量、阅读时间明显增加,阅读效果也明显提升。

二、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人才培养标准

多元人才视角的核心是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在“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唯成绩论”的单一思想,采用更为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从教学实际来看,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人才培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兴趣的评价。学生能否主动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指标包括:课外阅读情况、主动写作情况(随笔、日记等)。第二,对能力的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收集。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语文课内外知识进行学习的情况、将课内外知识转变为自身语文能力的情况、核心素养水平等。第三,对学习行为的评价。学生是否有主动参与语文活动的行为。具体指标包括:主动进行语文创作的情况,如写作、投稿等,主动进行与语文能力相关的课外学习情况,如演讲、主持、辩论等。第四,对学习应用的评价。学生能否将语文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具体指标包括: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情况,如文件、合同、启示的草拟等。以上评价标准是判断学生是否属于多元人才评价体系中合格一员的重要标准。在上述四个评价维度下,学生如果具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势,即使当前语文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也可以在“大语文”视角下取得成功。

三、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人才培养目标

1.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教师可通过设定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体包括以下三项指标:其一是每月阅读2本课外书籍,其二是每月进行随笔与日记写作不少于5篇,其三是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语文学习或阅读心得分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不能以作业形式进行目标设置,而要通过有效手段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将会与总体培养目标相背离。

2.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语文基本能力。落实到具体的目标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学生每月自主通过多种途径对语文知识进行收集与分享的次数不低于5次,其二是学生具有良好的课下学习习惯与方法。

3.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进行培养

学习行为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的课下表现。在课堂上,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步伐,认真听讲,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在课下,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外学习活动中,并有所收获。具体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其一是学生的课堂表现,重点在于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行为,以保证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要求,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二是学生至少具有一项与语文相关的兴趣与特长。

4.對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语文知识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阅读、写作与口语交流三个方面,其中阅读目标、学生兴趣培养中已有所涉及,因此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为写作和口语。写作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此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对应问题。口语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口语应用中能够根据场合调整语言风格,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并合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四、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构建的核心主要体现在语文能力的运用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针对不同能力的培养要求建设相应的引导体系,从而有效构建“大语文”课堂。

1.结合兴趣目标,进行合理教学

语文兴趣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目标,即课外阅读目标、课外写作目标以及分享运用目标。教师可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统筹安排针对三个目标进行统一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组建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语文学习兴趣小组在组建过程中会不断吸纳具有相同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小组,进而有效实现学生的全覆盖。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针对不同小组成员的不同语文学习兴趣为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书籍可包括小说、散文、科普、历史、人文等多种类型。教师在推荐书籍时,可参考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听书”节目,甚至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听书”节目的基础上进行“听书”。学生通过“听书”节目可以对书籍的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然后结合自身的阅读需求筛选阅读材料。另外,教师要积极组织各语文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报告会,以满足学生分享个人阅读感受的需求。经过上述引导体系的构建,学生的固有语文学习兴趣会得到不断强化,新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2.针对能力目标,传授学习方法

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语文能力培养引导体系。首先,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家访等方式对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进行调研,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学习方法的优缺点,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料收集方法。其次,教师可按照“一生一策”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改进措施,并观察学生的执行情况。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引导,如“如何利用知网、万方等平台获取语文知识讲座”等。教师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教学机构或教学平台,通过宣讲等方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可通过布置作业或任务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料收集方法。例如,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帮助自己下载文献的方式练习平台检索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际应用,还能够通过“帮助教师”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3.根据行为目标,实施科学教学

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课堂行为培养目标和课下行为培养目标两种。对于课堂行为培养目标,教师可通过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达成。对于课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互动不积极的情况,教师可通过及时与之谈心,了解其不愿意参与互动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引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对于课下行为培养目标,首先,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相关理念,以促使学生家长与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上达成共识。其次,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推荐语文学习活动,如书法、演讲等。最后,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大语文”教育平台,为学生开设形式丰富的语文选修课,如书法、辩论、论文写作等,以此让学生对不同的语文课程形成初步了解,并进行合理的选择。

4.立足应用目标,实施“家校共育”

教师可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来达成应用目标。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学生课下语文应用引导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在课下的家庭环境中实现的,因此“家校共育”是达成语文应用目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首先,教师可通过宣传和讲解等方式引起学生家长对学生语文应用的重视。其次,教师可对学生家长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家长掌握为学生提供语文应用机会的方法。例如,教师可鼓励家长为学生申请“百家号”等新媒体文字创作平台的账号,支持学生写作。最后,教师可通过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文字应用交由学生完成,并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逐渐对投稿、演讲等多样化的语文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并获得成就感,而兴趣和成就感也将会转变为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应用语文知识的动力。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学以致用”目标就可以真正达成。

五、“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

为达到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提高语文教学效能、形成语文教学长效机制的目标,教师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保障。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1.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

无论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应用能力,还是组织学生开展与语文有关的课外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大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好“家校共育”。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语文动态学习情况构建“一人一策”语文教学策略,以有效保障“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可以将“大语文”的相关概念与具体措施传达给学生家长,以此有效构建“大语文”的“家校共育”模式,进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大语文”学习引导,从而有效达成“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2.寻求社会和学校的支持

教学改革的落实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大语文”课堂建设也同样如此。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利用学校的“大语文”教育平台,为学生开设形式丰富的语文选修课,就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对于部分学校受到各种软硬件条件限制,难以对“大语文”课堂建设给予充分支持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教育平台或网络资源开展“大语文”课堂教学。例如,“腾讯教育”“自学网”等网络教育平台上均含有数量庞大、门类齐全的课外教育视频,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免费的教育资源,积极构建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大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以此有效达成“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3.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应用和展示

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投稿方式,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应用活动进行指导。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外,教师还要对包括“百度家”“微信公众号”在内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充分了解,甚至要积极与这些平台取得联系,以便为学生的语文应用活动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在取得学校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创办校刊、广播,设置文化展示墙等方式,积极进行本校的语文应用和展示平台的建设,以此为“大语文”课堂构建创造更加便捷、有利的条件。

4.积极与其他学科展开融合教学

语文能力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多个方面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语文号称“百科之母”,教师在进行“大语文”课堂建设时,应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课外书籍时,可以选择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科普类书籍进行推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其他学科的学习心得写成总结或报告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的融合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还可以让学生将语文与自己的兴趣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学习,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具体能力的应用水平,这与“大语文”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原则相一致。因此,教师可通过构建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有效落实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构建多元人才视角下的“大语文”课堂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语文兴趣、语文能力、学习行为、学习应用等目标对学生进行对应培养,并通过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寻求社会和学校的支持、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应用和展示、积极与其他学科展开融合教学等措施对“大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保障,以达成巩固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提高语文教学效能、形成语文教学长效机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辛志英,张晓茜.论高中语文教学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统一[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01).

[2]吴泳萱.大语文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拓展教学探究[J].廣西教育,2021(45).

[3]曲平.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祝红宾.基于语文素养的大语文辅导机构线上课程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21.

[5]肖细白.大语文与小课堂———对语文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04).

[6]王湘玉.以“大语文”教育观进行语文教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03).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Chinese"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Talents

Xu Huizhang

(Wunan Town Nine 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al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The multi talent evaluation standard emphasizes the ability level of talen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that"big Chinese" classroom attaches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needs of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talents, analyzes the standards and objectives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big Chinese"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talents,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the "big Chinese"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talents, and explores th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big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a view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hines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cultivate more multipl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Key words: multiple talents; bigChinese;teachingobjectives; safeguards

猜你喜欢
大语文保障措施教学目标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