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云飞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21180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水平的快速升级,教师们在“继续教育”的倒逼下,多媒体教学能力迅速提升,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生物学科特点更适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利用电脑对生物知识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尤其是视频等多种单元进行科学有效地剪接处理,合成出具有影视效果的教学课件.教室多媒体储如“希沃授课助手”,更是实现了手机与显示屏同步的功能,自拍均能在屏幕上显示,可以想象,随着手机功能的越来越强大,多媒体课件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泛滥成灾.诚然,“影视式”的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形式,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甚至出现规模效应——网上课堂,但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变成了旁白、解说员.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是辛苦的,会谋划各个细节,因而,制作者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流畅而自然.但多媒体课件的可传播性,会出现大量“拿来主义”的使用者.不少年轻教师基本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教学,没有课件就没法上课,“拿来”的课件,二次备课不到位,授课的过程中无法出现系统的板书,有些教师的板书就像随意的草稿纸,很是凌乱;有些教师的板书也就是寥寥数字,渐渐演变成无板书;还有些教师的板书复制课件,主次不分,一节课板书写了几黑板,却没有纲目等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教学优势明显,也是大势所趋,但它作为生物课堂教学辅助手段的定位不能改变,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更不是目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必须的,有时可有,有时却可无,相反教学板书却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载体.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教学板书,也不应该妨碍教学板书!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学,它更侧重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的处理,如光合作用过程视频的播放,它能给出直观的视觉效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的物质变化过程,是一个教学处理点.它承担不了板书厘清课堂内容的系统性作用.板书是一节课的主线,而多媒体的应用仅仅是插曲.
什么样的板书才是合格的板书?完美科学的板书设计,它应该呈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知识方法的生成到具体运用,体现一节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一节课下来,知识脉络清晰,讲授、分析与过程展示详略得当,整个板书内容的层次感很强,给人以美的享受.关于教学板书的研究文献很少,本文只能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新授课、复习课及试卷讲评等几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对于新授课,它是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一个过程,知识方法的构建过程是关键,板书应该充分体现知识方法生成的研究思路.同时,运用这些新知识解决一些应用问题,学生也是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板书的示范性很重要.对此,笔者认为新授课的板书应以“过程性”板书为主,还要注意严密性、规范性等细节.本文将以新授课“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为例,谈谈笔者的板书过程.
课堂的导入,可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入手,直接引入生态系统的功能,既有复习巩固的功效,又自然过渡到新授的内容.笔者给出如下板书过程(可在副板书的位置进行):
【板书示例1】(如图1所示)
图1
有教师认为,这些板书过程可以进行口头提问,或者直接放到课件上.其实,上述过程强调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这部分的重点,更关键的是顺势引出生态系统的功能.用口头提问或课件处理容易流于形式,给学生生态系统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印象不够深刻.而书写板书可以在教师的思维引领下,师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再现框架及层级关系,更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教学.示例1的板书,对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为下步讲解结构和功能做好了铺垫.
【板书示例2】(如图2所示)
1.能量流动(能量的最初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①单向流动
草 → 兔子 → 蛇 → 鹰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注: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②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
图2
图2所示的板书,展示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原因,突出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递减性;突出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和循环往复的特性,便于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物点的深刻理解.
复习课不是简单地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机械地重复,如果用简单的流水形式的板书,只是回顾记忆一下相关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是没有多大的帮助.好的复习课是要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网络,呈现知识体系的本质,也使得学生更加牢固而清晰地掌握.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复习课课堂教学是最好的手段.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形成板画式的概念图,板画过程就是学生记忆和消化的过程,更接地气,当然,由于节奏控制在手中的粉笔上,其效果好于用PPT机械的呈现方式.
【板书示例3】(如图3所示)
图3
图3所示的板书(画)形成后,让对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有一个整体上的、宏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其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容易掌握生物系统的结构(成分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平衡等组成要素,条块清晰,脉络清楚.
试题讲评课的板书,是最容易受忽视的,更多教师往往是就题讲题,根本没有考虑板书的事项.现在有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就是一道题目错误率较高,教师往往进行重点矫正,然而甚至用原题矫正了几次,学生仍然错,甚至有学生对已经做了几次的题目没有一点印象.一方面是试题太多了,学生记忆疲劳;另一方面也存在讲解不到位的问题,这类错误率高的题目往往肯定有共性的思维上的错误诱导,如果教师适当板书,“解剖”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至于典型试题的讲解,往往还需要解题过程的详细板书,更关注的是解题思路的分析.
【板书示例4】
例图4所示为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试问有____条食物链.
图4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到达最高营养级(是指没有下一营养级的,鼬)的路径,共有4条食物链.
板书时,在“植物”下方用彩笔标上“食物链的起点”字样,在“鼬”的下方用彩笔标上“食物链终点”字样.再用彩笔从“植物”到“鼬”之间连线,然后将各种不同的可能进行计数. 这样,通过板书强调了食物链的概念要求即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营养级不能再高的消费者,同时明确每条可能的“路径”都要作为一条食物链.
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忽视手写板书,无论课件做得多么完美,也需要教师的手写板书.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譬如学生出现知识盲点,或者将要讲解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或者学生的想法完全超出教师准备的课件,这时不可能修改课件,而手写板书,则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容应对,通过板书学生思维过程,与其他学生共同研讨.另一方面,用“电子板书”取代传统的手写板书也不可取,这主要是一些电脑“高手”,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得非常的娴熟,能够现场打字,同步生成电子的板书,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可能教师书写不佳的不足,并且电子板书也很整洁美观,但总感觉有点手忙脚乱,特别是对学生的关注度不足.传统的板书,也有它的优势,如手写板书能够体现师生的同步思维,并可适调整,使得生物学知识、方法的形成、以及具有较强理科性质的分析思路的形成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书写板写的示范性对学生解题规范的形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手写板书能展示出清晰明了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当然,手写板书对教师的书写基本功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一点对于年轻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