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向:奏好幼小衔接四部曲

2023-02-16 09:3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姜肖艳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年级组幼小教研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姜肖艳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出台,如何地更好地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科学有效优化衔接工作,使适龄儿童更为顺畅地完成幼小过渡,成为全社会又一热点问题。

幼小衔接的现状

幼儿进入小学后若产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半都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诸多问题夹杂在一起,导致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出现了跳崖式的断层现状。

1.学习方式的断层

幼儿的在园生活是自由宽松的、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学习;而小学的学习是以课堂集体教学、学科教学为主来进行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教师教授,幼儿被动接受——幼儿必须在短时间之内适应全新的学习方式,因而会产生较强的不适应感。

2.教育环境的断层

幼儿园是宽松的、生活化的、自由的、受幼儿自主支配的环境;而小学的教育环境是教室内除了整齐摆放的桌椅外,鲜少有玩具、图书等娱乐的提供,环境更多地由老师创设,且比较单一,具有更多规则性、约束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是被支配的,因而容易让幼儿陷入注意力分散和紧张的状态。

3.成长期望的断层

幼儿园期间,教师大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自信心得以健康的发展;进入小学以后,教师的评价多聚焦在学业成绩之上,忽视习惯养成、社会交往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易使幼儿丧失自信心,导致学习兴趣低落及焦虑。

4.教育行为的断层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健康以及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教师因学业成绩的压力,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心情、兴趣、爱好等。每天与孩子相处的老师身上所折射出的教育行为偏差,会使师生关系产生质的变化,从而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现状的存在,就需要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构建“不焦虑,缓过渡,全准备”的科学教育生态,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适应教育。

有效实施幼小衔接支持性策略

所谓科学的幼小衔接,即是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科学有效地优化衔接工作,使适龄儿童更为顺畅地完成幼小过渡。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可以尝试以四部曲的方式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

1.幼小衔接一部曲:健全机制,促园所规范管理

幼小衔接涉及到的主体是幼儿园及小学两个学段、两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幼儿园可以与周围的小学结成联盟,共同组建“校、园”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深度合作机制。

我园地处工业园区中心区域,园所首先成立“幼小衔接”工作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组员则由园长室成员、年级组长及班级班主任三个层面的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开始学习与研讨,在认真学习《通知》的基础上,制定了“新洲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这四个方面入手,从每个“准备”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及主要举措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赋予教师合理地“幼小衔接”工作实施与班级管理自主权。各年级组在园所“方案”的基础上,细化制定年级组“幼小衔接年度计划”,将“方案”逐级细化成学年、学期计划,从而健全各项机制,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良性循环。

2.幼小衔接二部曲:双向共研,促教师观念转变

根据“坚持双向衔接”的重要原则,幼儿园与小学联盟创新教研模式,建立了幼儿园大班年级组与小学一年级的教师组成的专题教研小组,集合教科研力量,双向共研,科学制定衔接内容。

专题教研小组由双方的分管校园长牵头,积极落实每月一研讨,每学期一总结,保证重大问题联席讨论的机制,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育行为。小组定期开展基于问题的专题教研活动,合力探索项目在课程、教学、管理、教研等方面的研究性问题,在加强业务指导的过程中,及时解决教师在项目推进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如,我园与结对的小学开展了沉浸式跟岗研学活动,参与对象为新学期一年级的任课教师与幼儿园大班年级组。研学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观摩幼儿园半日活动,二是双方的联合教研。组织一年级任课教师进入幼儿园大班沉浸式观摩半日活动,并填写半日活动观察表,然后是在观摩后组织开展联合教研。通过观摩,小学教师对于幼儿园的学习模式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双方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与立场,对一日活动的组织提出想法,互学互通,畅所欲言。小学老师表示:他们看到了师幼的良好互动,以及大班幼儿深度学习、充满自信的良好品质;而幼儿园老师也从研讨中获知:幼儿进入小学后,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双方换位思考,对科学幼小衔接获得了全新的认识,从而重构了双方教师对幼小衔接的再认识,让双向衔接真正落到实处。

3.幼小衔接三部曲:聚焦发展,促幼儿能力提升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强调: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幼小衔接”是一个长程的过程,它应该贯穿于幼儿园三年的教育之中。

⑴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首先,我园教研部在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园部教研的重点内容之一,组织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深化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帮助全体教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其次,定期开展幼小衔接系列研讨活动,如“我对“幼小衔接”的再认识”“新洲幼儿园‘幼小衔接方案’的解读”“让‘幼小衔接’走向班本化”等等,从学习文件出发,到对园所《方案》解读,再到不同年龄段教师各自的规划与畅想,通过专题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每个年龄段所需达成的发展目标也变得更为清晰。

⑵针对各年龄段开展主题活动:教研部指导各年级组科学规划、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年度主题活动。如,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年级组教师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素质,通过年级组课程审议及专题教研,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摩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对话、与小学老师面对面、制作我的小学入学清单等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促进各项能力的提升。

4.幼小衔接四部曲:精准引领,促家长评价多元

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幼小衔接工作得以成功转变的重要基础之一。园所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家长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期望、意见及建议;在此基础上组织多样活动,如,向家长发放一封信;邀请一年级教师入园开展“幼小衔接”系列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入学心理适应”的沙龙活动;为家长推送小学宣传视频;召开班级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相关政策以及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具体措施,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建立科学的家园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的危害,逐渐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形成多元的评价期望体系,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各项工作。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更是幼儿园、小学、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上是我园在科学幼小衔接工作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今后我们将基于学思共研,以“幼小科学衔接”为切入点,整合多方资源,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软实力”,从而推动双向衔接、做好科学衔接、实现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年级组幼小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