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西科技学院 路丕军 汤佳伟 谢振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利用党史开展育人活动已经成为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的必要举措。通过将党史育人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培养大学生的唯物史观,使大学生认清现实生活中各类情况的本质,并勇于面对任何挑战。由此可见,民办高校构建大学生党史育人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一)帮助大学生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民办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校内的诸多教师也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受到各类社会风气以及外界思潮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自身尚不具备分辨优劣思想风气的能力,容易被外界不良思潮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于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意识形态阵地作用,依托党史育人长效机制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念、了解正确的党史故事,使大学生在听到错误的以及诋毁党史的言论时,能够主动发言抵制,从意识形态上完成对大学生的正向塑造。
(二)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要以“00 后”群体为主,其完全成长于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构建党史育人长效机制,是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所蕴含的党史故事以及党派精神,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可以说,我国的百年党史不仅是一部革命史、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青年勇于斗争的奋斗史[2]。民办高校通过构建党史育人长效机制,能让大学生体会如今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能促使大学生加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思想意识,从而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为今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三)激励大学生勇敢直面任何挑战。高校阶段的大学生普遍拥有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等特征。然而,大学生大多欠缺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简单、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困难以及人生逆境时容易灰心丧气,缺乏足够的勇气不断对困难和逆境发起挑战。因此,大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理应对其进行全方位培养。当前,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思潮在互联网中随意传播,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开始日趋复杂化,民办高校作为思想汇集的桥头堡,应该发挥党史育人的作用。通过在大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开展党史育人,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其被错误的思想影响。同时,依托党史的学习教育能够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促使大学生能够稳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其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旦大学生能够坚定地看清未来发展道路,便能以更加坚定的心态直面任何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也能从党史革命先辈的事迹中获取成长养分,战胜困难。
(一)党史育人缺乏普遍性和普及性。目前,在民办高校党史育人长效机制工作的开展中,存在普遍性和普及性缺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办高校党史育人教师在设计党史育人内容时,没有根据不同学年、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容易导致党史育人流于表面,无法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起到针对性教育作用[3]。此外,民办高校开展党史育人的时间节点大多集中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前后,没有将党史育人作为一项长效性、基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渗透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党史育人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时,大学生对党史教育的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第二,在党史育人的受众对象上,少数民办高校仅仅面向党员、预备党员等开展党史育人活动,没有为所有的大学生提供一视同仁的党史育人。由于党史育人活动没有在全校大学生中普及,使得党史育人很难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素质教育形式。
(二)党史育人中缺少新媒体技术的融入。信息化时代,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在民办高校党史育人的教育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却较为匮乏。例如,部分民办高校党史育人相关教育内容的开展依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浏览影视作品、党课培训等为主,这些党史教育内容确实具备一定的教育成效,但与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不符。随着信息化时代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办高校党史育人也应该结合最新的短视频、网络直播、人工智能教学等模式,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三)党史育人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为了进一步体现党史育人的教育成果,许多民办高校都会依托各类评价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通常情况下,民办高校所使用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知识竞赛、党史主题活动参与率、党史学习心得等[4]。这些评价考核方式过于重视对大学生党史理论知识的考核,没有注重对大学生党史知识实践的考核,导致民办高校党史育人的评价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在党史育人评价考核时,如果无法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考核,则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影响党史育人的质量。
(四)党史育人教师组织水平不足。民办高校要想做好党史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让党史知识更好地渗透于大学生群体中,就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党史育人教师队伍。然而,当前民办高校党史育人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不足、教师人员数量不够、教师指导水平较低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教师无法更好地开展党史育人工作,在设计党史相关育人内容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反而依据教师个人主观臆断完成党史育人内容的设计,导致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存在专注度不高等问题。长此以往,党史育人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民办高校所投入的资金以及成本都将被浪费。
(一)推进党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构建党史育人长效机制建设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必要方式,需要民办高校贯彻持之以恒的信念,在全校师生的帮助下,推动党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第一,民办高校的党委应该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做好党史育人的顶层设计工作,对党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模式、工作机制等做好安排。不同的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党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开展建立组织机构,由该组织机构落实党史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第二,在党史育人所面对的受众方面,不应再以党员以及预备党员为主要教育对象,而应该将教育对象设置为全体大学生。另外,在党史育人具体开展过程中,民办高校还应结合不同学年以及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党史教育内容。与此同时,民办高校中的各级党团组织,需要将党史育人设为主题党团日活动的重要版块。不仅如此,民办高校中的各级教育组织,也应全力配合民办高校开展党史育人活动,并将其深刻融入民办高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依托理论课、网络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渠道,打造党史教育协同育人教学体系,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党史学习。
(二)创建党史育人网络学习平台。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知识。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将党史育人和互联网、新媒体等相结合,打造更为信息化的党史育人网络学习平台,这不仅有助于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大学生自觉进行党史教育学习,还能依托互联网占领意识形态高地,营造网络育人空间。首先,打造有话语权的新媒体平台。当前阶段,信息的传播已经摆脱了传统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的传播方式,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全新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基于此,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的重视,着力打造具有话语权、影响力,且能够吸引大学生关注的新媒体平台,此举有助于民办高校做好党史育人网络学习平台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其次,强化新媒体平台党史育人的传播效果。为了让更多大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党史,民办高校需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并在平台上传播有价值、有创意的党史教育资源[5]。对于党史教育资源的选择,不应完全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应选择能够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党史知识,帮助大学生在浏览和关注此类新媒体平台时得到收获。最后,为了确保党史知识能对大学生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民办高校还应加强对党史育人网络学习平台的监管,保证新媒体平台始终传播准确、权威的党史信息,降低大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概率。
(三)构建科学的党史育人评价机制。为了进一步确保党史育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长效发展,民办高校需要构建科学的党史育人评价机制,并对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评价要注重过程性。民办高校应该安排党史育人教师对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情况展开实时监督,当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发现问题时,党史育人教师应该根据问题对育人机制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党史学习问题,还能将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真实反映大学生对党史的学习情况[6]。第二,评价方式要更加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主要包括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方面,以往民办高校主要以党史教育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为了避免单一评价主体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民办高校可以在党史教育教师外,增设辅导员、其他专业教师等多方评价主体。通过多角度的评价,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提供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而在评价内容方面,除了考核大学生党史理论的掌握外,还可以增设社会课堂考核项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考核评价大学生。
(四)组建专业性强的党史育人教师队伍。民办高校要想落实并构建好党史育人的长效机制,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的党史育人教师队伍作为支撑。为此,民办高校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提升党史育人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方面,民办高校应该为党史育人教师安排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为党史教育前沿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扩充知识体系,使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另外,有条件的民办高校也可以和多个高校进行合作,派遣党史育人教师开展党史教育学术交流会,教师可以彼此交换党史育人经验,此举有助于促进教师能力的进步。在实践方面,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党史育人教师、辅导员、技术人员的思想以及技术优势,依托微课、慕课等先进在线教育设备,制作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党史育人素材。不仅如此,民办高校还可以研发党史育人App,让大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吸收党史知识[7]。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为了培养出更多高素养、高水平的优秀大学生,民办高校需要依托党史建立党史育人长效机制。而在机制的具体构建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推进党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创建党史育人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科学的党史育人评价机制,组建专业性强的党史育人教师队伍,为民办高校党史育人成效、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