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2-14 04:32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余栋沈阳化工大学理学院张志刚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风险管理育人

文/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余栋;沈阳化工大学理学院 张志刚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专业课程教育是学校最直接的育人形式,高校要以知识能力和品德修养两个方面为出发点,基于“三全育人”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一、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嵌入风险管理教学过程的可行性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三全育人”是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为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构了新的标准体系。近年来,学界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成果与日俱增。在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方面,学者李丽红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涉及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的思政教育生态圈[1];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方面,学者张黎娜指出基于克服单向性、程序性、功利性的表层学习的现实审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深度学习是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2];在课程思政实践问题方面,一些学者指出当前课程思政尚有理念认识偏差、实践手段生硬、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克服[3]。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深入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将道德修养、爱国情操、使命担当等育人目标借助教学设计,有机嵌入专业课程的培育体系中,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发挥专业教育的有效性、能力提升的全面性和价值观塑造的持续性。

(二)风险管理课程概述。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获得了学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同。风险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在国家层面,有系统性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在企业层面,有财务风险、债务风险等。风险管理课程关乎一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发展,承担着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培养使命。当前,风险管理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经济、统计、管理、工程等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思想、统计方法等基本知识,利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概率计算、损失预测等专业化手段应对风险,达到以最低经济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三)“三全育人”嵌入风险管理课程的可行性。第一,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的“低浅化”“简单化”,教学内容的“狭隘化”“宽泛化”,教学方式的“生硬化”“单向化”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单方化”“单维化”等问题。“三全育人”的提出,是有效解决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新思路、新方案。全员育人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主体的合力,以及学校领导者、管理层、教师团队的协同,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建立以综合测评、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为教育目标的全方位育人机制。第二,契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多重背景,现代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达到新高度、师生素养得到新提升、文明校园建设实现新飞跃、“三全育人”开创新台阶等四个建设目标[4]。将教育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和人才强国,为2035 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开启中国智慧教育时代。

二、明确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引入风险管理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一)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华文化中传统风险管理思想所占的地位不容忽视,为现代社会风险管理提供了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孔子读《易经》时感慨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可见中国古代的忧患思想根源久远。正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风险意识充斥着儒家思想文化,并逐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亦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疾病的预防与国家(社会)的治理本质相近,强调万事都要具有明确的风险预防意识、风险管理理念以及系统的风险防范方法,才能防患于未然。古代先哲博大精深的风险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为现代风险管理提供了思想燧石和理论依据。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风险管理课程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在富强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克服了诸如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卫生危机等一系列风险,在面临重大风险时坚定走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稳定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和谐方面,课程通过对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增强国家、社会、企业在风险发现、风险预防、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能力,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在法治方面,通过对违法者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的分析,让企业以及公民严守法律底线,履行法律责任,正确认知管理风险、法律风险等;在爱国方面,以对我国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巨灾保险制度等经典案例进行解构,树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信心,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诚信层面,课程从公司、企业、个人面临的信用风险出发,分析信用风险视域下要承担的经济、社会、名誉等损失,强化诚信意识。

(三)恪守职业道德,坚定制度自信。风险管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都以爱国爱民为出发点,具有强烈的德育功能,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5]。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长远目标,结合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认识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危机,激发学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对风险危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恪守职业道德,培育敬业、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技能有效嵌入推动人民幸福、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论自信。高校大学生通过风险管理课程的学习,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峥嵘历程,可以进一步理性认识风险、识别风险,并学会分析风险、应对风险,不断增强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三、创新思政路径:课程思政融入风险管理教学模式的新路径

(一)强化教学实践,推动全员育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推动思政课创新的重要路径。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这也是全员育人的核心基础。

第一,强化教学实践,教师是关键。老师不仅要做好“导演”,还要做好“编剧”和“演员”,把课程思政导好演好,让“演员”和“观众”都受益[6]。通过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自觉意识,加强教师的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能力,打造优质专业课思政教师团队,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

第二,强化教学实践,学校是主阵地。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把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纳入教师授课培训、师风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提供课程思政建设学习、交流平台,共享优秀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教师团队间的合作交流。同时,实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教育范例进行奖励,激发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健全思政教育机制。

第三,强化教学实践,社会是试金石。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大道理,而是要对学生起到“催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专业课理论知识只是教学的初级目标,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才是课程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真切感知,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社会、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策略方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全程育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以育人为主的思政课与以育才为主的专业课相分离,整体育人效果相对较差,人才培育质量受到影响。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和“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下,亟待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全程育人。

第一,巩固课堂阵地,夯实课程思政教育基础。在“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授课重心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讲解时以“思维为先”,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要紧抓课堂,引导学生学习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应对教学方式进行系列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成果。1.引入经典案例。在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经典案例,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2.实行翻转课堂。将课堂变为老师、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有效进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快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深化课堂展示。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提问,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组队等形式,在课程结束后选取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再次分享学习,借助PPT 等方式进行课堂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挖掘信息化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具有进行思想教育的可能性,信息化载体融入思政教育能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具活力。例如,可以借助学习通、慕课等平台,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教学路径,推动线上、线下教学协同发展,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三,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强化教学目标。课程考核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反馈,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注重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例如,让学生关注相关时政,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讨论的形式提交思考成果,并纳入平时分的考核中。增加风险管理类课程考核中的思政元素,可以检验教学质量与思政教育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完善风险管理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三)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全方位育人。第一,推动培养方案改革,增加思政元素。在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占比很大,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学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具有关键作用。思政元素灵活有效嵌入专业课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够贯穿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全方位育人。第二,趣味化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PPT 中插入专家的解说、视频案例,在动静结合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趣味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第三,拓展化学习。拓展化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得到扩充,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在专业建设、能力提升、学生人生观塑造层面进行拓展式教学[7]。在知识建设层面,学生应掌握风险管理课程的重点知识体系架构,能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国家、社会、企业、家庭等主体存在的风险;在能力提升层面,学生要能够在风险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挖掘可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大型赛事;在人生观塑造方面,教师要注重德育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推动学生价值观形塑、人生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风险管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