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国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淮安 223001)
饲养场养猪效益的指标主要就是每年出栏生猪的数量及其销售价格,在生产中这两个指标直接受到母猪产仔率以及仔猪成活率两个方面的影响,而临床中仔猪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腹泻病的制约,从而造成饲养场遭受严重的损失。
病毒性腹泻:①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会发生腹泻,其中以小于10 日龄的仔猪属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群体,临床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多集中在每年的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居多。该病在仔猪群中传播速度很快,通常呈现地方性的流行方式。病猪大多都出现体温升高的变化,精神状态比较差,可见排出水样粪便并且散发腥臭的气味,伴随出现呕吐以及高度脱水等症状。但是随日龄增长患病症状以及临床死亡率都会随之降低;②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同样会出现腹泻症状,2~5 周龄的仔猪为多发病群体,集中在每年的寒冷季节感染患病。可见病猪排泄出水样或糊状的稀粪,通常呈黄白色或灰暗色,病猪表现出的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感染比较相似,但是患病症状相对轻且缓和。
细菌性腹泻:①仔猪腹泻的病原为大肠杆菌的疾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黄痢主要的感染群体是初生仔猪,患病后呈现急性、致死性的传染特点。小于1 周龄的仔猪特别是1~3 日龄仔猪发病的情况最多。临床生产中多见患病仔猪排泄出黄色或黄白色的水样粪便,并且会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生死亡。患病仔猪的精神较萎靡,排泄的粪便大多为黄色的浆状且散发腥臭的气味,严重的病仔猪肛门变松弛而出现排粪失禁的情况造成尾、会阴和后腿部被玷污,可见其肛门和阴门部都变为红色,迅速呈现衰弱的状态,机体出现脱水以及消瘦的变化,最后会因为昏迷而死亡。白痢的主要发病群体为10~30日龄的仔猪,感染后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但是死亡率并不高,集中在每年的寒冬或者炎热季节发病。引发仔猪白痢的因素常见气候的突然变化,生产环境阴雨潮湿,母猪日常采食的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临床中可见病猪排泄出灰白色的浆状或者糊状稀粪,并且会散发腥臭气味;②仔猪副伤寒的病原主要就是沙门氏菌,1~2 月龄仔猪集中发病的情况多见,疾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在每年寒冷、气温变化频繁或者是阴雨连绵的季节常见,饲养生产中的环境卫生条件差,仔猪机体的抵抗力变弱等都可以引起发病。急性型病猪一般以败血症为患病特点,可见其皮肤表现出现紫红色大的斑点。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猪在临床中有肠炎的情况,机体逐渐的消瘦并且出现顽固性下痢的症状,病猪排泄带血的粪便并且散发恶臭气味;③仔猪红痢的病原主要是C 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小于1 周龄的仔猪属于主要的发病群体,其中1~3 日龄的新生仔猪发病更多,临床中也有2~4 周龄以下仔猪发病的报道。发病特点常见肠黏膜炎症以及坏死,病猪在临床中排出红色的稀粪是该病的主要特征,该病的病程比较短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①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仔猪在初期进行断奶的时候其胃底腺壁细胞以及主细胞都没有发育成熟,分泌的盐酸较少,在断奶之后机体不能够获得所需的乳酸而提升其胃内的pH 酸碱度,小肠黏膜具备的抵抗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源性蛋白质抗原的损伤,而造成长绒毛逐渐萎缩,最终会引发仔猪出现过敏性的腹泻症状;②消化酶活性减弱:仔猪在断奶之后的7 d 中,机体内多种消化酶的活性相比较断奶前都会下降1/3,一般需要2 个星期之后可以重新恢复原有水平。机体内蛋白酶活性一般在6~8 周龄之前都处于很低的水平,仔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具有抗原物质,其中包括无害的蛋白质能够激发机体系统出现免疫反应,机体出现免疫耐受前通常都需要经历一段过敏期,并且会损伤仔猪的小肠。临床生产中主要可见患病仔猪的小肠绒毛发生萎缩的变化,同时伴随有隐窝增生出现,进一步引发功能的变化而出现腹泻症状;③胃肠道菌群变化:仔猪的消化道中主要的微生物就是乳酸菌,抗原可以保护进入胃肠道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而减少毒素的产生并且提高对于胃肠黏膜的保护,同时对于病原菌而引起的消化紊乱以及腹泻具有预防效果。乳酸菌的繁殖需要酸性环境,在断奶后胃中的pH 会上升而形成不利于乳酸菌存活的条件,但是大肠杆菌则开始大量的繁殖,肠道不断地排泄水分从而引起仔猪腹泻;④仔猪免疫力偏低:仔猪机体的免疫力通常较低,所以需要从不断地从初乳中获得抵抗力,通常3 日龄仔猪机体内的免疫力处于最佳状态,但是在3 周龄时又会逐渐地降低,而机体的主动免疫则需要在4~5 周龄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来。因此仔猪在获得主动免疫之前以及断奶之后机体的免疫力处于低下水平,所以在临床中很容易出现腹泻的问题。
仔猪发病过程的时间不同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具有差异性。
急性病猪多见体温升高而表现怕冷,因此喜欢钻草窝或呈拥挤成堆的状态,精神状态通常较差,可见大多患病仔猪都出现低头耷耳状,并且不愿意活动,采食能力降低,严重的彻底停止采食,呼吸困难同时会排泄出水样的稀粪,可见没有彻底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夹杂在里面,疾病逐渐发展至后期通常仔猪会有脱水的变化,观察被毛呈现焦躁状。
慢性病仔猪的体温一般不会升高,个别的会有体温低于常温的情况,可见患病仔猪的精神状态萎靡,采食欲望下降,行走时比较缓慢或处于呆立不动的状态,同时表现出反复腹泻的情况,如果仔猪脱水的情况严重同时还表现出异嗜癖,再加之有严重的贫血问题,则可见其可视黏膜呈苍白状,患猪最后衰竭死亡。
保证饲养场内具备清洁的环境条件,实际生产中需要坚持“防重于治”的理念。饲养舍在进猪前配合彻底的清理,同时进行全面的冲洗,消毒主要采取1%~2%的苛性钠溶液以泼洒的方式应用于整个饲养舍,将饲养舍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采取10%~20%的生石灰乳进行泼洒消毒。
平时要重视对于猪群的管理,仔猪群则需要更为精细的管理,每年的寒冬要做好必要的防寒保暖措施,还要确保垫草始终干净、干燥并且松软。仔猪要采食全价且适口性强的日粮,便于机体消化,同时配合采用5%土霉素钙预混剂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可以有效缓解仔猪胃肠道疾病的伤害,此外还具有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平时还要保证供应充足且干净的饮用水给仔猪群。
养猪生产中应该要求饲养员经常对仔猪群进行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异常的仔猪而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重点需要观察仔猪群体平时的精神状态,还要注意其日常的饮食情况和排泄粪便的颜色及形状,如果有表现异常的仔猪要及时发现,同时采取必要的隔离饲养方式,然后根据患病的实际情况而配合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并且减少病猪的死亡,控制病原微生物出现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的不良情况。
临床生产中通常会选择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 mL、5%VC 注射液10 mL、庆大霉素10 万~15 万IU 进行混合,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腹泻的患病仔猪用药,1 次/d,连续注射3 d 即可见效;还可以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混饮,对控制继发感染方面的效果比较理想;还可以选择0.125 g 的恩诺沙星和3~5 mL 的蜂胶酊进行混合,再通过灌服的方式给仔猪用药,患病仔猪通常服用2~3 剂即可见效。将蜂胶溶解在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中即可配制成蜂胶酊,但是注意将浓度控制在20%的水平比较适宜。
现在,我国畜牧业整体都趋于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临床中发现,仔猪断奶日龄已提前至出生后的21~35 d,相比以往传统断奶日龄提前至少15 d,甚至会有更早的情况。然而仔猪早期断奶对其正常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明显影响就是会引发腹泻。临床中引发仔猪腹泻的病原也并非单一,种类繁多且病性复杂,而且会出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这也对临床开展诊断与防治工作产生一定的阻碍。仔猪感染腹泻之后会造成其肠黏膜受到相应的破坏,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肠黏膜细胞具备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对于饲料的消化率,明显阻碍仔猪的正常生长状态,更进一步发展还会影响生猪的早出栏计划,最终会明显的提升养猪生产方面的成本投入。所以,临床生产中必须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而将仔猪腹泻的问题妥善的解决,在降低腹泻对于养猪场的影响的同时,确保提高饲养场的实际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养猪业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