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3-02-13 21:11:41孔恒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杀菌猪舍生猪

孔恒

(贵州省盘州市双凤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 贵州六盘水 553500)

调查表明,对盘州市生猪养殖安全性、稳定性影响比较大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因此,生猪养殖主体除了认识到呼吸道疾病对生猪养殖的危害性外,还需要掌握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以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以便及时预防、识别和治疗该类疾病,降低疾病对生猪养殖效益的影响。

1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1 猪舍饲养密度过大

目前,盘州市的生猪养殖主要以中小规模的养殖场为主体。为降低猪舍建设的成本、有些养殖主体会按照较大的饲养密度进行饲养。会使猪舍出现整体温度过高、空气流通性偏差的情况,导致大量病毒、细菌繁殖,增加了生猪出现病原体感染的概率[1]。

1.2 猪舍环境管理不规范

环境管理,是生猪养殖管理中的基础性内容。但是,在实际养殖中,部分养殖主体存在猪舍内粪便排泄物、饲料残渣等污染物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排泄物、残渣中的各类细菌、病毒在猪舍内长时间停留,很容易出现繁殖和传播的风险。同时,养殖主体对猪舍内温度、湿度的监测控制不严格,导致猪舍内部分时段出现高温、潮湿的环境状况,给细菌、病毒等病原感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3 饲料使用不科学

一些养殖主体会过多地考虑饲料的价格,最终购买一些价格虽然低但质量偏差的饲料,导致生猪食用后出现营养缺乏或者不均衡的情况,身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会大大降低。在饲料使用中,一些养殖主体为了压缩出栏时间,会对饲料的配比做出不合理的调整,甚至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生猪生长的物质,导致生猪食用后出现肝肾功能发育不正常的情况,影响了生猪的身体机能发育和免疫力,增加了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概率。

1.4 疫苗接种随意

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养殖主体在疫苗接种方面则存在过于随意的情况。部分养殖主体为了降低疫苗接种的成本,会选择不接种或者部分接种的方式进行免疫,这就导致生猪群体中存在接种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最终导致呼吸道疾病在生猪群体中发生和传播。

1.5 饲养方式不合理

饲养方式不合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引进新品种后的养殖中。即在引进新品种后,养殖主体并没有对新品种进行单独隔离养殖的措施,而是直接将其与其他猪群混合饲养,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新品种生猪自身携带的病原在短时间快速传染给原有的健康猪群的情况,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感染。

2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表现

目前,盘州市生猪养殖中发生概率比较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单纯性呼吸道疾病和混合性呼吸道疾病两种。这两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单纯性呼吸道疾病的典型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混合型呼吸道疾病的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持续发热、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现绝食等[2]。从症状上看,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出现炎症,同时可能会伴随有支气管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因为体内免疫细胞无法通过免疫反应彻底清除炎症而转变为呼吸综合征。

3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发病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主要与养殖方式相关。在平时的生猪养殖中,养殖主体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养殖行为来预防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

3.1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不仅影响到猪舍中生猪活动的空间,还影响到猪舍内部空气的流通性。为避免因为饲养密度过大而引起猪舍中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和大面积传播的情况,养殖主体要对猪舍中生猪的饲养密度应进行合理的控制。相关研究表明,生猪饲养中,饲养密度宜控制在每10 m2饲养8~10 头,这样可以保证生猪有足够的空间采食、饮水和活动,避免因为猪舍过于拥挤而出现传播的风险[3]。

3.2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猪舍环境管理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控制和排泄物清理等内容。首先,养殖主体要加强对猪舍内温度、湿度的动态监测和适时调整,以保证猪舍内的条件既符合生长发育的要求,又可以降低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风险。在温度方面,养殖主体要按照各生长阶段对应的最佳温度,对猪舍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使猪舍内的温度始终在最适宜的状态。盘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的温度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在温度控制方面,重点要关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这两种情况。如果是夏季温度普遍较高的情况,要通过在猪舍内安装大型风扇的方式来降低温度,保证猪舍内外的通风条件;如果是冬季温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则要加强门窗的密闭性能,并在地面铺设一层垫草。当然,这期间要经常更换垫草,并适当保持通风,避免因为猪舍空气流通性偏差而出现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在湿度方面,养殖主体要将猪舍内的湿度控制在50%~80%[4]。当猪舍内出现湿度过大的情况时,可以在中午气温高的时间段打开猪舍的门窗,通过增加通风来除湿。如果是在阴冷的冬季,则可以在猪舍的过道撒一些干石灰、草木灰、氢氧化钠等混合物,以吸收潮气。其次,养殖主体要及时清理猪舍中的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饲料残渣。同时,要定期清理猪舍内部联通的排污沟,降低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风险。

不同生长阶段生猪对应的最佳温度:保育仔猪30~33 ℃、保育仔猪22~25 ℃、怀孕母猪18~22 ℃、哺乳母猪20~22 ℃、公猪18~21 ℃、育肥猪19~22 ℃。

3.3 科学选购和使用饲料

养殖主体要认识到饲料的安全性,对生猪养殖的影响,改变单纯以价格为依据选购饲料的观念。在选购饲料时,要尽可能选择由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在储存饲料时,要选择在干燥的地方建设储存室,避免饲料储存中因为湿度过大而出现受潮、变质的情况[5]。在使用饲料时,要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按照饲料说明书上的标准投喂饲料。同时,要根据生猪的发育情况,适当地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以保证生猪摄入营养成分的均衡性。有条件的养殖主体,可以选择使用一些青饲料,为生猪补充氨基酸等物质,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3.4 加强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养殖主体要认识到接种疫苗对生猪疾病抵抗力和生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重视疫苗的接种。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主体可以为生猪接种呼吸道疾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疫苗,以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力,使猪舍内的猪形成群体免疫,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6]。同时,对于后备母猪、繁殖期母猪等特殊阶段的生猪,可以为其注射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 型灭活疫苗、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等疫苗,以提升其免疫力。

3.5 加强生猪饲养管理

生猪饲养管理,是避免生猪出现交叉性感染的有效措施。在引入新品种时,养殖主体要对新引进品种的生猪进行单独的饲养,单独饲养的时间宜保持在30~45 d。并且,在单独饲养过程中,要为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降低后期混合养殖后的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同时,对于患病的生猪,要进行隔离饲养,避免其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健康猪。再者,养殖主体要做好常规的消毒杀菌工作,以降低猪场内细菌病毒的数量。在消毒杀菌方面,养殖主体要重点注意防范其中消毒杀菌的错误认知,即:①没有疫病流行期间不消毒杀菌;②冬季不进行消毒杀菌;③夏季不进行消毒杀菌;④饮水中不进行消毒杀菌;⑤免疫期间不进行消毒杀菌;⑥猪群出栏后不立即进行消毒杀菌;⑦发生呼吸道疾病期间不进行消毒杀菌[7]。

3.6 合理使用预防药物

目前,市场上有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用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在生猪养殖中使用这些药物,可以降低生猪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例如,对于断奶的仔猪,可以在其每天食用的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和土霉素等药物[8]。其中,泰妙菌素的用量是50 mg/kg·bw,土霉素的用量是300 mg/kg·bw。对于母猪,可以在其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食用的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与金霉素等药物。其中,泰妙菌素的用量是100 mg/kg·bw,金霉素的用量是400 mg/kg·bw。当然,养殖主体也可以选择使用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者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盐酸林可霉素等林可胺类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对这些药物使用的量和频次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生猪体内出现耐药性的情况。

4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措施

呼吸道疾病的致死率虽然比较低,但其会影响生猪采食量,进而影响到生长发育状况。并且,呼吸道疾病会引发诸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对生猪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9]。故而,在生猪患上呼吸道疾病以后,要根据生猪所患的具体呼吸道疾病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患上猪流行性感冒的生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林可霉素注射液的用量是5~10 mL/kg·bw,1 次/d,连续3~5 d,也可以通过肌内注射氨基比林注射液,用量为10 mL/kg·bw,1 次/d,连续3~5 d。对于患上猪伪狂犬病的生猪,可以通过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药物用量是2 mg/kg·bw,1 次/d,连续4~5 d。对于患上猪传染性胸膜炎的生猪,可以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土霉素进行治疗,其中氟苯尼考的用量为0.2 mL/kg·bw,土霉素的用量为0.1 mL/kg·bw,1次/d,连续用药3 d。对于患上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生猪,可以使用肌内注射黄芪多糖的方式进行治疗,用量为4 mL/kg·bw,用药频次为2 次/d,连续5 d。对患上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生猪,可以使用林可霉素进行治疗,用量为10 mL/kg·bw,用药频次为1 次/d,连续使用4~5 d[10]。

5 结语

综上所述,呼吸道疾病,是盘州市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疾病类型,对生猪养殖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猪舍饲养密度过大,猪舍环境管理不规范,饲料使用不科学,疫苗接种随意,饲养方式不合理等有关。因此,在平时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主体要注意在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的基础上,加强猪舍环境管理,科学选购和使用饲料,加强疫苗接种,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合理使用预防药物,以预防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生猪,要根据其对应的疾病类型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疗。■

猜你喜欢
杀菌猪舍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果汁饮料如何杀菌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34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3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7:09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猪业科学(2015年6期)2015-12-26 1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