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2023-02-10 14:51陈芷叶
中国美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蜀绣四川美术

陈芷叶

[摘要] 四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腹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位于全国前列,文化市场也在地方政府的帮扶下不断壮大,方兴未艾的美术产业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美术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从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其资源优势、区域分布、生产与流通状况予以爬梳和归纳,探析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特色及其在西南地区美术产业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藝术市场 美术产业 改革开放 四川地区

本文研究对象为“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这里提到的“四川地区”并非仅指如今的四川省,而是“大四川”的范畴。从文化区域的分布来看,四川地区(按:重庆于1997年被划为直辖市之前的称谓)又被称为“巴蜀”,其中“巴”指长江沿岸的丘陵山地,文化中心为重庆,“蜀”主要是指川西平原一带,文化中心为成都。“巴蜀文化”作为一个独特且延续至今的地理文化区域,其腹地大致便是如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1]四川省的行政区划内还包括一部分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的藏羌文化区域。这些地区的文化特质鲜明,美术资源也很丰富。

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和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缩影,在空间分布、生产、流通、消费方面不断演进着。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也在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共同影响着美术产业的发展。因此,美术产业与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环境及经济体制的转型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本文将以研究四川省的美术产业为主,以研究重庆市的美术产业为辅,尝试勾勒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变迁与基本格局

四川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是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的文明诞生地,孕育了耀眼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盐文化等,皆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文化环境培育并滋养着文化产业,也为该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186.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98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44倍,经济总量在全国虽然曾经从第6位跌至第9位,但之后又重返第6位,增幅居于全国前列。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改革和探索之后,四川地区文化产业的建设有了较大改善,美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提升,形成以美术品为主,以美术装备、美术培训为辅的美术产业体系,涌现出成都蜀绣产业、成都蜀锦产业、荣昌陶器产业、绵竹年画产业、宜宾竹编产业、梁平竹帘产业、乐山根雕产业、甘孜唐卡产业、阿坝羌绣产业、凉山彝族漆器产业、攀枝花苴却砚产业、夹江宣纸产业等一批特色美术产业,同时各地区实现了优势资源的互补,共同推动了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总体来看,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在中国西部美术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其他省市美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1978年至1992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制度变革、思想解放及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观念及艺术生产模式的多元化发展。1985年,国家统计局出台《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着力推进上层建筑层面的文化、服务等实行“产业”化发展。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综合支持下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美术品经营、销售在国内市场中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某些传统美术品开始在农村试点经营、销售,后又转移至城市。重庆开展了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四川赢得了“改革之乡”的美誉。随着改革的起步,我国推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迈开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开始由单一经营进出口向外引内联、多方面开放迈进。[2]四川省内各地美术研究机构、文化保护单位相继成立,美术品生产企业也层出不穷地出现,以成都蜀绣、成都漆器、夹江书画纸等为代表的产业逐渐拓宽对外贸易销路,为国家出口外汇的增长贡献了力量。

(二)1992年至2002年

中国文化产业在经历了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初始阶段之后,[3]开始纳入国家政策的话语体系中来。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使得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形态之一。2002年,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这标志着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文化体制改革,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产业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变,一系列完善的发展制度和专业队伍建立起来。

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具体形态之一,其变迁史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自确立“大开发促大发展”方针以来,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逐渐获得了相对规范化的发展环境,进入“正名与新生”的十年发展期。“正名”即四川美术产业实现了由“零散”到“集中”、从“业余”到“专业”的规范性转变。“新生”即四川美术产业实现了从“衰落”到“扶植”的高效性复兴。同时,众多民营美术企业的市场表现也渐入佳境。它们纷纷开发创新型产品,并在经销方式的扩展与转型等方面不断努力,积极地适应市场环境。总体来说,这期间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与发展空间,虽然某些国营与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发展回落的现象,但是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始崛起,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三)2002年至2008年

2003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产业促大发展、大企业带大产业”,针对文化产业,意在加快培养骨干文化集团,进而对全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4]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社会经济的转型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了基本满足。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加强,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了变革。[5]

这一时期,四川地区的民营美术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中的中流砥柱,各类美术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截至2006年,四川省的文化规模居全国第7位、西部地区第1位,文化产业年收入居全国第8位、西部地区第1位。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下,美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迎来了集群化发展的新阶段。四川地区以绵竹年画、成都蜀绣等为代表的产业开始打造基地、园区,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此外,自2005年起,“川军”成为中国油画市场的亮点与热点,并逐步向着产业化的趋势发展。油画产品的风格定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乡土美术”等开始,逐渐走向新具象绘画,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形成了新写实的绘画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西南川渝”油画生态,同时产生了一条清晰、系统的产业化发展脉络,出现了以画家村、艺术区等为核心的产业园区。这些产业园区在市场上都有着出色表现。

(四)2008年至2018年

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转折点,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由于艺术市场环境的变化,与艺术市场紧密关联的美术生产与消费结构陷入瓶颈。不过,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文化产业开始复苏,并成功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与文化和经济发展紧密融合。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紧密地嵌入了社会结构和大众生活之中。

工艺美术产业在四川省的整体美术产业布局中最为活跃。2014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冲击,四川地区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市场发生了较大波动,企业开始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四川地区工艺美术行业积极应对困难,开始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同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四川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了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千亿目标“线路图”。按照规划,四川省将通过重点发展织绣染织业、编织业、雕刻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家具业、民族工艺品业、旅游纪念品业七大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集聚、人才培养、市场建设、品牌推广“四大工程”,以使工艺美术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7万人,带动150万人就业,并到2017年使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6]

在此阶段,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建设程度进一步加深,并与省内文旅、助农产业互助互惠,共同推进全省总体经济的发展。此外,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自2012年起相继设立工艺美术专业或开设工艺美术相关专业。政府鼓励高校与工艺美术企业、工艺美术大师展开合作,以此培养和造就一批工艺美术设计、制作人才,为四川地区工艺美术产业的续航提供动力。据初步测算,2018年四川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了4%。2018年末,四川省有文化馆207个,美术馆40个,文化站4578个。在这一文化环境下,四川省着力建构艺术区,建设了现有城市型艺术区11个和乡村型艺术区5个。此外,四川省还大力培育了工艺美术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村镇,现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9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6个。整体看来,四川地区文化产业的市场表现在近年来变得越成熟化、系统化,在川渝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四川地区美术产品的生产

(一)产品种类

从区位上来看,四川地区处在一个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和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四川省总面积为48.6万平方公里,以成都市为省会,下辖18个地级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古蜀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物质或非物质财富。比如,四川省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1处(按: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1处(按: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遗产1处(按:九寨沟黄龙),此外还有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精品。基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四川地区在美术产业的发展上空间广阔、前景良好。

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經济的发展。美术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经济的发展,其次是美术产业本身的发展,最后才是就业因子的驱动。根据四川省各市(州)美术产业的市场表现,再结合区域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可分为六大竞争力区域梯队:第一梯队有成都市、重庆市。这些城市是美术产业发展能力最强的城市,美术产业形态有成都和重庆的蜀绣、蜀锦、漆器、金银制品、荣昌陶器等。第二梯队有攀枝花市、绵阳市和德阳市。这些城市美术产业的发展建设能力比较强,有绵竹年画、攀枝花苴却砚等产业形态。第三梯队有泸州市、乐山市、自贡市。这些城市处于中上等水平,相关美术产业形态有乐山根雕、木雕等。第四梯队有宜宾市、内江市、眉山市、资阳市和雅安市。这些城市的美术产业形态以眉山、宜宾竹编最有特色。第五梯队有阿坝州、凉山州、达州市、遂宁市、广元市、南充市、巴中市几个地区。这些区域美术产业的发展能力水平不高,其中较有特色的有阿坝唐卡、藏式面具、凉山彝族漆器等产业形态。第六梯队有广安市、甘孜州。这些区域美术产业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六大区域梯队的美术产业各有特色,合力推动着四川美术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中,[7]传统美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四川省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11项,其中传统美术类共计74项,含国家级22项、省级52项。四川省美术产业品类与非遗名录中提及的传统美术多有重合。整体来看,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主导、以绘画为辅助的美术品产业形态。除此以外,四川地区以生产、销售艺术衍生品、美术材料为主的产业亦展现出较为迅猛的发展势头。

1.绘画

四川地区开拓创新的地域文化精神催生了特色鲜明的四川画派,并于改革开放后在四川美术学院众多艺术家的带领下,先后孕育出“乡土美术”“新潮美术”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艺术思潮及流派,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1992年,以李焕民、罗中立、尼玛泽仁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聚源镇成立了“中国画家第一村”——聚源画家村。不过,聚源画家村的规模始终不如深圳大芬画家村、青岛达尼画家村等沿海地区的画家村,这是因为聚源画家村多以个体艺术创作空间为主,艺术家主要出售个人创作,并没有出现成熟的产业化趋势。2005年之后,“川军”油画在国内各大拍场迅速升温,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为核心的团体成立了众多大师工作室,代表画家有庞茂琨、周春芽、陈树中、陈安健等。这些“川派”油画虽然产量不高,但在中、高端艺术市场颇受欢迎。整体来看,在绘画方面形成产业的还是传统民间、民族绘画产业形态,其中以川西北的绵竹、川东的梁平、川南的夹江年画,甘孜州、阿坝州的唐卡最为典型。这些民间、民族绘画大多历史悠久、传播广泛,于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产业化高峰期。

在这些民间绘画中,绵竹年画的产业化发展最为突出。四川绵竹年画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题材繁多、色彩明快、线条简练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绵竹年画开始走出国门参加各种展出。提升知名度后,其需求量也在不断递增,当地的年画社更是逐步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势。1996年,绵竹年画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年画馆,集收藏、整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为一体。2006年以来,当地陆续打造了三个绵竹年画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年画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汶川地震后,当地各类美术产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政府开始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产业重建或恢复,其中也包括对绵竹年画产业的扶持。同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8]中提出要重建绵竹年画的产业基地。四川省人民政府又于2011年提出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其中就包括绵竹年画文化产业园。此外,四川省积极拓展绵竹年画的生产模式与销售渠道,使绵竹年画在艺术衍生品、节庆活动等项目的开发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逐渐成为四川省美术产业的领头羊。

除传统民间绘画外,民族绘画是四川省颇具特色的绘画类别,其中以唐卡最为特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四川省的唐卡产业中,又以甘孜州的唐卡最有代表性。受“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家族传承方式的影响,唐卡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衰落。1996年,甘孜康定人多吉顿珠与德格人根秋扎西共同创建了多康唐卡画苑。1998年,根秋扎西又成立了四川噶玛博秀雪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格萨尔王传》千幅唐卡组画项目,并以康区最流行的嘎玛嘎孜画派作为发展的基础,探索出一条集藏族传统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唐卡产业化之路。2007年,甘孜炉霍县成立炉霍县郎卡杰唐卡协会。之后,根秋扎西又成立了郎卡杰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集结了30余位优秀画师,并在国内外建立起多家销售点以扩大市场。据统计,2012年以来,甘孜州各寺院和文化公司共培训唐卡技艺人员达2500余人,常年绘制、生产唐卡的艺人达4000余人。2017年,甘孜州唐卡系列产品的销售额达到约1500万元。

2.手工艺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手工艺产业逐渐恢复和发展,四川地区工艺美术品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总体来看,四川地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在当地各类产业中居于领先水平。2014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四川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支持织绣染织业、编织业、雕刻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家具业、民族工艺品业、旅游纪念品业七大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四川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门类齐全、风格独特。四川全省现有工艺美术品11个大类、103种,其中成都的蜀绣、蜀锦及金银制品,绵阳、阿坝的羌绣,眉山、乐山、达州、宜宾的竹编、竹刻,雅安、乐山的根雕、木雕,南充的丝绸工艺品,凉山州的彝族漆器,甘孜州的藏式面具以及藏、彝、羌等民族服饰共47个品种出现了产业化的发展布局,且发展态势较好。重庆市的工艺美术产业在品类上与四川省趋近,以重庆漆器、荣昌陶器、梁平竹帘最为典型。

在四川地区工艺美术产业各类形态的发展中,蜀绣产业颇为典型。蜀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被誉为“蜀中之宝”,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目前,成都蜀绣和重庆蜀绣产业发展得较为可观。20世纪60年代,蜀绣产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重焕光彩。1981年,成都市从事蜀绣的人员迅速增至8000余人。2009年,成都市政府规划发展蜀绣主题公园,计划在5至8年内使蜀绣产业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最终,蜀绣主题公园建成总面积达0.367平方千米,集文化旅游、参与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可以接纳书法家、画家、工艺美术大师等入园创作。至此,四川地区实现了蜀绣公园与安靖镇七彩绣坊、蜀绣博物馆等周边载体对蜀绣发展的全面带动。此外,成都市安靖镇自2011年以来,为加快建设“一园一区”产业格局,开始打造天府蜀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蜀绣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拓展和巩固蜀绣产业。四川地区将园区建设成以蜀绣研发、培训、生产、展示、交流、交易为主,配套文化創意、旅游、商业金融、信息交流等服务功能的国家4A级综合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达30家以上,蜀绣及配套服务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9]相比之下,重庆蜀绣在发展规模和配套设施上虽不如成都蜀绣,但重庆蜀绣重在产品本身具有创新性。在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纤维专业的支持下,重庆蜀绣与当代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一条涵盖设计、版权、生产、交易、人才等产业要素的重庆蜀绣高端产业链。

1.“公司+基地+农户”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是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发展中比较成熟并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一种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生产的企业一般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且生产经营历史多数在十年以上。“公司”是组织生产的主体,具体负责美术产品的设计、研发,同时负责整个企业全部生产序列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内部有生产基地和完整的生产线。在人员构成上,“公司”通常来说会有3至5个资深手艺人常驻,实行技艺的“传、帮、带”。“公司”也是企业老板的办公地点。老板们往往身兼数职,既要联系市场,又要与当地政府协调关系,同时要招收、培训工人,还要从事产品的研发与设计。

“基地”是“公司”下属的兼有生产产品、召集工人职能的特殊单位。其除了生产以外,还发挥着组织、协调农户生产的职能,属于整个生产的枢纽环节。“基地”中的负责人一般由当地具有一定号召力、有一定人脉资源的人担任。农户通过“基地”与“公司”签订生产合同,“基地”负责检查农户制作的产品,并按期、按件向农户发放工资,有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培训工作。“基地”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工人承担加工、生产任务。周边乡镇的农民,尤其是农闲时节的农民是这种产业模式中的生产主力。他们依附于商人赚取工资,一般通过驻厂生产与家庭生产两种形式完成产品加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皆服从他人的安排。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抓住了当地美术产品的区域特性,通过特定的地域性集聚,发挥了区域性的人力资源优势,有助于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同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美术产品的大众化需求。

纵观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是一种规模化、批量化、较为普遍且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以甘孜州的唐卡产业为例,通过近年来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炉霍县相继成立了郎卡杰唐卡文化有限公司、德格县成立了多普沟文化有限公司、色达县成立了拉孟文化发展公司等。这些公司专营唐卡艺术产品,打破了早期以“家庭作坊”为主的唐卡生产模式,目前已带动唐卡原料、唐卡装裱、唐卡学校等多种业态的联合发展,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以蜀绣产业为例,成都市如今已培育出蜀绣企业26家、示范基地45个,带动约10万人就业,相关产业实现的产值突破了15亿元。

2.家庭作坊

家庭作坊是四川地区美术产业中另一种典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这种模式一般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从产品怎样设计到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再到什么时间开工、劳动多长时间、生产多少数量、使用哪一种原料和劳动工,具由个人做主。这种生产方式带有传统美术品生产的原始特色,是当下四川地区传统美术作品生产中最为主要的一种组织方式。与“公司”的老板一样,这些作坊的主人往往也兼有生产与经营的双重职能。他们对生产工艺和市场行情非常熟悉,有能力独立组织生产、进行销售,只是相比前者缺少了经济整合的能力,还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家庭作坊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前店的经营,其余有的来自私人关系的订单,有的来自网络销售。以绵竹孝德镇年画村为例,截至2018年,该村共有年畫家庭作坊20家,每户有5至8人不等。整个村的从业人员为400余人,年画产品的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

3.独立生产

这种组织形式往往以生产精品为主,基本走的是私人定制路线,也就是由具有一定水准的手工艺人或艺术家独立创作和生产,主要满足社会高端消费人群对现代手工艺精品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通常由手工艺人或艺术家按照买主的想法,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这些独立生产者一般都有“大师”的身份,获得过相应的职称和奖项,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的名气,有的创作者甚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策划团队和经纪人。这些艺术大师一般在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创作。

以“四川画派”及西南群体的艺术家为例,他们的工作室多聚集于艺术社区,如重庆的“501”“坦克库”和成都的“蓝顶”“高地”“西村”等。这些工作室不仅承担着生产工作,而且是交流、展示与交易的场所,可满足客户较高的消费需求。除了油画工作室外,在四川宜宾还有众多竹雕、竹编工作室。目前,虽然我们无法统计清楚宜宾地区个人工作室的详细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地400多位有各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且这些工作室大多集中在宜宾竹文化博物馆、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一带。这类工作室的核心人员皆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余人员大多为技术人员的亲属或师徒,多则3至5人,少则1至2人。这些工作室一般以制作中高档竹编、竹雕作品为主,制作的数量较少,部分工作室兼做低档、批量生产的竹编、竹雕礼品。

三、四川地区美术产品的流通

社会结构的转型直接影响了经济文化环境的转型。中国当前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因此美术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是文化符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无论作为什么身份而存在,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都与消费者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产业是被国家政策、市场经济、消费者和媒体重构的新产业,拥有新的面貌和商业运作方式。生产主体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社会的变化,及时生产出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喜爱的艺术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保护给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样也为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异于过去的环境。下文主要从经营和消费两大环节入手,试分析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经销模式、消费群体等内容。

(一)流通方式

除了极少数专业技术职称高、社会知名度大、被收藏界广泛认可的艺术家、美术品手艺人不必过多担心作品的出路外,绝大多数民间创作者目前依然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主动与市场进行接触,直接或间接地销售自己的产品。当下,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下至“跳蚤市场”,上至拍卖会,层次非常多元,也比较杂乱。高端、中端、低端产品在不同层级的市场中频频亮相,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大体来说,目前四川地区美术产品的流通方式有以下四种:

1.门店销售

店铺销售是四川地区美术产业产品的主要经营方式之一,其中包括两种产销模式。一种是各品类美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自产自销。无论是企业、作坊,还是独立工作室,一般都会在产址附近设置规模或大或小的销售点。另一种是门店专销、代销。这种销售方式往往以企业或品牌为依托而成立专营店。就蜀绣而言,目前成都市就有以成都聚实惠蜀绣专卖店为代表的16家实体门店。另外,叶华绵竹年画专卖店、四川噶玛博秀雪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唐卡旗舰店等店铺均是行业内的佼佼者。线下门店不仅可以直接展示产品,还能增强消费者的互动感和体验感,同时为某些中端、高端产品提供可信的平台。众多门店还依据空间优势,开拓了专门性的定制服务、实体体验服务,获得了购藏者的广泛好评。当然,也有不少综合销售类门店,如四川省文物商店。除经营文物艺术品外,目前文房四宝逐步成为其销量最多的美术产品——它们大多是品质上乘的收藏型产品,其中虽罕有古代珍藏,但多是夹江纸产业园区、荣宝斋等文房品牌的典藏或定制产品。由此可见,门店销售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档次消费者的需求。

2.网络销售

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众多文博机构、文物销售单位、美术品生产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互联网传播消息颇为及时,有着很广泛的覆盖面,且加入的门槛低,经营的成本也低,这解决了四川地区美术品市场在发展中长期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如缺乏与国内外市场的沟通平台、缺乏宣传媒介、缺乏宣传资金等。以某线上购物平台为例,搜索“蜀绣”词条可发现1156家店铺的信息,其中有1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店铺就有上百家。这些店铺大部分都兼营其他品类,如绵竹年画、宜宾竹扇等,较少店铺主营蜀绣相关产品。对比现实中安靖镇蜀绣特色商业街区、蜀绣创意文化公园等地的实体门店,网络充分发挥了在集成资源方面的优势,打破了空间、地域的限制,拓宽了购藏群体,同时产品的展示方式更加多元。这些网络店铺里图文并茂的介绍性资料更容易加深购藏群体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此外,通过线上购物平台中的“买家评价”,卖家可以及时看到很多消费者的反馈,这对美术产业的调整与创新大有裨益。

3.展会销售

近年来,世界性的各种博览会、展示会越来越受关注,已经成为促进当今国际间经济、商贸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而它们也是四川地区美术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四川省各级政府组织的各类会展活动对各种美术产品、美术材料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很多美术品生产企业、作坊、个体经营者都是通过会展活动这一平台,打通了与社会各界交流的通道,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收藏家所认识。目前,除四川本地外,国内各省、各行业也举办了很多名目繁多的会展活动。这些活动也吸引了四川地区各品类美术产品销售商的积极参与,其中比较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有中国艺术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展评会、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广州艺术品博覽会等。部分艺术从业者常年参加此类展会活动,有的人每年参加多达三至五次。通过这些展会活动,从业者一来能直接销售自己的作品,二来能结识一定的新客户,从而获取到新的市场信息,并以此为依托来培养未来的潜在客户。另外,还有少数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或手艺人定期受邀到其他城市举办个展或联展,从而得以更为直接地与艺术爱好者或收藏家接触。这往往也会产生不错的宣传效果、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上,夹江国画纸厂的“云鹤牌”大千书画纸便获得了金奖,夹江龙论书画纸厂的“神龙牌”“大千书画纸获得了银奖。这些获奖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引发了热烈反响。

4.外销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外宾的骤增提升了国内美术产品的购藏需求。四川地区众多美术产业特别设有外销渠道,是为国家换取外汇的重要平台。1950年至1985年,夹江书画纸厂共向德国、日本等国出口了1.82万吨书画用纸,为国家创造了宝贵的外汇收入。[14]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文化艺术产品表露出了越来越多的期待。在此过程中,四川地区美术产业作为一张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名片,将进一步凸显出重要的战略作用。各级政府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减少税收,甚至提供配套团队支持等方式,辅助广大的地方艺术家与手艺人利用外销这一渠道,推动着中国美术产品更高效、更现代地走向国际社会。

(二)流通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地区涌现出很多当代艺术家,成都更是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第二城”。出自四川地区的艺术家以及与四川地区有关的艺术家数量曾占据了全国艺术家的半壁江山。由于具有区位优势,这些艺术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改革开放后,美术产品的销售由此前的商业包销改为选购和生产企业自销,企业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前期发展中,四川地区的美术产品除自产外,还有部分来源于省外收购。收购的产品扩充了四川地区美术产品的数量,也帮助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此外,在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中,民间资本颇为活跃,且经营规模持续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地区的美术产业形成了集生产、流通、消费为一体的产业链条。20世纪90年代后,四川地区的美术企业逐步在全国各地设置寄售、展销专柜等,它们生产的美术产品也在全国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

除国内市场外,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川地区还在积极对标国外市场。20世纪90年代,四川夹江宣纸已在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地畅销,为国家实现了外汇创收。21世纪以来,流行于海外市场的四川地区美术产品以蜀锦、蜀绣为主。成都市丝绸总公司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展示、交流等方式拓展了销路,逐步摸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对外贸易经验。总之,四川地区通过出口美术产品,使得城市形象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同时促进了对外经贸的繁荣发展。

四、四川地区美术产品的消费形态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其并非只有一种享受功能,还具有生产功能。[15]换言之,消费其实是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在产业化过程中,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各品类及其创作主体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型和变化。美术产品或美术材料的消费成为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生产动力,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结构,导致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消费主体发生了转变。消费群体的转变也促使美术产品在主体内容、物质载体、功能等方面发生了转变。区别于传统社会形态下美术产品的消费情况,当下美术产品的消费在消费主体、消费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美术产品的消费者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美术产品意义、功能的生产者。消费者在生产、流通的过程中主动选择商品,并借助商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价值、追求、品位等。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广大游客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周边產业,如餐饮、交通、酒店等都因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而获得了一批新的消费者。具有较大消费潜力的外来游客逐步成为四川美术产业的消费主体。在绵竹年画村、蜀绣创意园等产业园区,大部分游客会在游玩的同时欣赏、购买美术产品。除游客外,政府部门也会向企业、公司订购美术作品,因而也占据了一部分消费市场。

四川地区美术产品的消费主体从“在地”到“异地”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其工艺产品形式、文化内涵、材料、社会功能发生变化。伴随着美术产品社会功能的转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转型,即从民俗需求、生活实用需求转向以审美需求、收藏需求、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为主。在传统社会,四川地区的众多工艺美术品是庆祝年节的产物,如广安剪纸、绵竹年画等都是年节时期的家庭必备用品,功能是驱邪纳福、辞旧迎新。这些美术产品的审美功能会让位于实用功能。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渐高于物质需求,美术产品的审美功能得到进一步凸显。以绵竹年画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为区别以往相对单一、稳定的形式,绵竹年画在面对市场时展现出全面开发的态势,如涌现出了不同媒介(按:陶版、木雕、刺绣、皮影等)的年画和年画衍生品等。从绵竹年画本身的创作到传统年画的装裱,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同时,产品档次有了区间,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2016年以来,随着线上社交平台的风靡,四川地区众多“网红城市”得以迅速孵化,城市流量与游客量同时增长,带动了以“武侯祠”“三星堆”“杜甫草堂”为关键词的文化热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相应的艺术衍生品销量逐年上升。

五、结语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40多年来,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这为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地域分布上看,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以成都、重庆为首的六大竞争力区域梯队。各梯队的美术产业各具特色,总体上形成了以手工艺品为主、以书画为辅,兼具艺术衍生品与美术材料的品类格局。其中,绵竹年画、甘孜州唐卡、成都蜀绣、重庆漆器、夹江书画纸、攀枝花苴却砚为突出产业,包括宜宾竹编、凉山漆器、乐山木雕等在内的其他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中,各品类的生产档次齐全,可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购藏需求,产业规模亦逐步从工作室、作坊走向企业甚至产业园区,同时走出国门、销往海外。纵观全局,21世纪以来,四川地区美术产业的发展体系和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而愈加完善。在四川地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的合力作用下,四川地区美术产业在提升经济产值、增强西南部地区综合文化实力、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2018)中国美术产业发展状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YTA005。]

注释

[1]谭继和.巴蜀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四川文物.2002(2):19.

[2]参见2018年12月《四川日报》一文《四川省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伟大成就和历史启示》。

[3]王永章.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自中国文化产业十家论集——王永章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4]王晓雨.四川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1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6]四川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绘制千亿目标“线路图”[N].四川日报,2014-8-18.

[7]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音乐、民俗、民间文学、曲艺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十一类。

[8]参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9]参见四川成都市地方志。

[10]武隆县艺涵工艺礼品有限公司、重庆大松漆器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陈思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重庆大志漆艺工作室、沙坪坝区沈氏漆艺工作室、重庆明珠漆艺制品有限公司、重庆山神漆器有限公司、重庆奇秀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11]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彝族文物图谱(漆器)[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12]参见四川攀枝花市地方志。

[13]参见四川省经济信息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共同印发《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

[14]参见四川夹江县地方志。

[15]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60.

猜你喜欢
蜀绣四川美术
A gift I treasure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创意美术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新蜀绣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