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培
(如东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堂好的班会课能打动学生,触动他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解决班集体现有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笔者参加了“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市班会比赛课比赛,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下面笔者结合磨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探讨、改进和反思,浅谈如何让德育工作在班会课上落地生花。
本次赛课的主题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笔者在确定主题时,做了两点思考:什么是新时代?如何同向同行?
什么是新时代?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因此,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同向同行呢?青年学生就是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此外,笔者发现在高二阶段,有些学生不关心集体,不关心父母,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在学习上不刻苦,存在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的问题,要通过班级活动让其增强担当意识。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学情,笔者确定了主题班会的标题“勇于担当,争做时代新人”。将班会课设计为三个环节:感悟担当、勇于担当和践行担当。
在主题班会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班会课的育人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发现、收获,让师生、生生对话有内容、有层次、有内涵,实现学生认识、行为、情感方面的改变或发展?笔者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遵循“四有”原则。
活动设计要有“物”,就是要有鲜活的事例和人物,是班级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
笔者一开始在感悟担当这个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们分享身边感人的故事。事先让一位学生准备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枭龙科技创始人,史晓刚的故事。笔者认为同龄人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同学们对史晓刚和AR 技术很不熟悉,笔者的预设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磨课过程中,笔者改进了这个活动,设置了一个研讨主题:我们为什么要担当?(课前布置任务,请同学寻找发现身边有担当的人和事)在课堂中,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分享。同学们参与度极高,举的例子很多:有认真负责的班委,有一直参与志愿活动的姐姐,有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家长……从同学们不断的掌声中,笔者意识到学生在认识上感悟到了担当的重要性,担当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活动设计要有“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多样,设置一些与主题无关或效果不大的活动。
笔者一开始 “精心”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朗诵、唱歌、情境表演、问卷调查……但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设计过多的活动,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忙于”活动,却没有“参与”活动,更谈不上有所收获。在磨课的过程中,笔者删减了与主题关联性不大的活动,认真打磨与主题相关的活动。
本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道德两难”的问题,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笔者依据身边援藏姚老师的真实事例设计了一个情境再现:像姚老师这样上有老,下有小,且是两娃的妈妈到底要不要去援藏?
基于高中生身心趋于成熟,其思维开始偏重理性思维的心理特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思辨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第一次统计支持援藏人数的时候,选择去援藏的同学寥寥无几。在同学们的辩论过程中,同学们逐渐自觉地认识到了“两难”问题,实际上是顾小家还是为大家的问题。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勇于担当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此时笔者再一次统计选择去援藏的人数,几乎全部同学都举起了手,德育效果立竿见影。
活动设计的案例要有感情,要感动学生,打动学生,触动学生心灵深处,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他们的道德品质才能得以提升。在“感悟担当”和“勇于担当”这两个环节,笔者分别播放了一段视频。一段视频讲述的是一百年前,陈延年这个热血青年救国救民直至牺牲的故事。这段视频感染力非常强,同学们看完视频,都被陈延年 “立志为国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有些同学当场就流泪了。另一段视频是某老师以图文形式讲述了她递交援藏申请前的思考和在拉萨实验中学所开展的一些工作,真人真事,真情阐述,不少学生听后,自觉地为援藏老师鼓掌!为何流泪?为何鼓掌?被人物所感动,更是对人物事迹的赞同、认可!学生此时道德品质就得到了升华,树立起了一种信念: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用所学去报效祖国,勇于担当,让人生更有意义!
活动的设计要有逻辑性。本节班会课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从“感悟”到“勇于”最后落实到“践行”,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在“践行担当”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确定理想,会担当;坚定理想,能担当;挑战自我,去担当。通过让学生谈国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激发他们的斗志,写下人生志向卡;结合当下自己的实际,谈具体举措;最后全体学生挑战自我,集体宣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写志向卡、谈举措、集体宣誓这些活动,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
在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现场,倾听学生、关注学生情绪,及时做出判断。班主任还要有介入意识,要在合适的时候参与其中,创设出更有意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思考方向,给学生更深入、更透彻的表达、交流、对话、辩论的机会。
在“感悟担当”环节,大多数学生支持姚老师不去援藏,他们认为孩子更需要母亲,这一观点得到了所有学生的肯定。关于“去不去援藏”的讨论似乎结束了。笔者此时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是某老师的孩子,你希望妈妈去援藏吗?”“如果你是西藏的学子,你希望某老师来支教吗?”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课堂上瞬时“柳暗花明”了:其实孩子还有爸爸等家人照顾,而西藏学子更需要援藏老师。
在“践行担当”分享志向卡这一活动中,笔者随机请一位同学分享了他的志向。他的志向是当一名公交司机,因为他喜欢乘坐公交车。话刚说完,教室里哄堂大笑,那位学生脸瞬间红了。笔者适时介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公交车司机可不是好当的,他肩负着全车人安危的责任啊!老师希望这位同学,能成为像最美司机吴斌那样的人,是一个心系乘客安危,有担当的公交车司机!让我们为有担当的公交司机鼓掌!”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笔者的这句话,不仅缓解了同学的尴尬,也让学生再次理解了担当的重要性。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让班会课堂变得声情并茂,信息量丰富;班级里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挖掘家长的故事更具说服力;腾讯会议、视频通话等技术,提供了实时画面同步直播,班会课不再受课堂的限制,大大拓宽了班会课的宽度和深度……本节课,笔者巧用姚老师的故事让学生树立起了“勇于担当,争做时代新人”的责任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几点思考,是笔者在实施主题班会课时深刻体会到的。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课,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