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宏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学教科书也不再像以往一样枯燥、抽象、乏味。现在的数学教科书信息丰富,符合儿童的兴趣。教科书里不仅有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还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科书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儿童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并内化教科书的内容,从而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数学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尤其是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更要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的有利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逻辑性。而要想学好数学,学会阅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直接提示,从而感到原来数学也可以那么简单直观。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抽象化、符号化的。然而,这种形象对于如今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是令人担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只重视语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重视数学阅读势在必行。很多学生认为只有语文学科阅读才是重要的,对于数学阅读不以为意。因此,在学生的书包里几乎看不到与数学阅读有关的书籍。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由此可见阅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教师应该尤为重视平时的数学阅读教学。
二、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策略
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如何加强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教师可以从数学课堂教学和平时的学习环境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
(一)数学课堂之“游戏阅读”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因此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其课程内容安排不仅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还有学生需要掌握的生活常识。因此,重视数学阅读至关重要。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会进行正确的数学阅读,从而不理解题目隐含的数学信息,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越是直观生动的内容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阅读让学生亲身体验题目中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题目中的主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数学阅读。
例如,教学应用题:一个大西瓜,需要2只小猴一起抬。3只小猴要把西瓜从离家30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只小猴要抬多少米?学生在解决这道题目的时候,往往只看到300米,再联系问题直接列算式:300÷3=100(米)。而为了充分理解此题目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每3个人一组,边游戏边阅读来理解题意。通过游戏解读题意,学生就会发现每次都要2只小猴抬西瓜,因此对于离家300米的地方2只小猴一共要抬300×2=600(米),又因为问题中问的是“平均每只小猴要抬多少米?”,问的是“抬”而非“走”。所以600÷3=200(米)是每只小猴抬的米数。只有经过游戏阅读,学生才能比较轻松地找出题目中隐藏的信息和问题,并经过正确的理解来解决问题。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游戏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数学阅读之环境渲染
不同于语文阅读的故事性、趣味性,數学阅读枯燥无味且抽象难懂。因此,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教师要根据客观存在的原因,首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的环境。例如,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班级图书角等地方存放一些有关数学阅读的书籍,并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有了数学阅读的环境氛围,学生自然就能产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对学好数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当教学内容上出现“读一读”“你知道吗”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自觉阅读,增加学生课外知识。
(三)数学阅读之别样阅读
有数学思维:指导学生比较阅读,读出所需。比较是一种思想,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通过对相关题目的纵横向对比,可以认识异同点,把握阅读重难点,激活数学阅读思维。在教学六年级问题“小明把720mL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mL?”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两遍。第一遍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二遍读出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难点。通过两遍阅读就可以知道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1大杯和6小杯一共有720mL,进而知道本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两种杯子看作一种杯子。通过两次横向阅读的比较,读出题意,读出难点,进而读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接着教师再出示:“把720mL果汁倒入6个小杯、2个中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中杯的1/3,中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2,小杯、中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对于这道有变化的数学题,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比较,会有自己的思考。因此,学生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比较阅读,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甚至形成独特的思维品质。
有数学表达:重视阅读,读出表达与交流。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读写结合是有效方法。在阅读题目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去表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去领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一些多边形、不规则图形的解题实践中,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读图,读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再通过分析图形,就能引导学生更轻松地读懂图。学生学会了读图,自然就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图形,找出解题方法。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图形的理解。如在教学求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拼在一起的图形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图,读出信息,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和同学交流解题思路。这样比教师反复讲解更有效率。
数学是集数字、符号、公式、表格和文字于一体的学科。很多时候学生在读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下手,更别谈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有这样一道题:学生A说他们美术组有18人,学生B说他们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学生C说他们合唱组比学生A、B所在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问合唱组有多少人。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往往按照原题一字不落地阅读,这样会使其感到混乱,不利于其有效整理题目中的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阅读:美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合唱组比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多6人,问合唱组有多少人。这样代入阅读,既厘清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能很快地整理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看似比较复杂的一道题目就容易多了。后面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也会代入阅读,而不是必须逐字逐句地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样化的数学阅读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能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双减”之下,数学阅读更需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