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梅
口述史,即通过口头讲述的历史,被视为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方式。起源于古代的族群或社群中,长者通过口头讲述将先祖的智慧、传统和故事传递给后代。随着时间的流转,口述史逐渐从单纯的口头传承,发展为结构化、系统化的采访和记录方式。当传统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方式与新闻传播学交汇,便诞生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深入人心的新闻报道方式。口述史不仅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原汁原味、富有情感色彩的第一手资料,更突显了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口述史在新闻传播学中的独特价值,探讨其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相对于传统的文字档案和二手的历史资料,口述史提供了事件的第一手见证,其直接性和真实性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权威性和可信度。在媒介效应理论中,接触到的信息越真实,受众的认知和情感反应也越强烈。因此,口述史的实证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期待,加强新闻传播的效果。
口述史具有多元性的特性,是不同视角和声音的记载,新闻传播学强调的多源性和多角度报道,在口述史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个体的见证和经历为新闻报道带来了多元性。不同的视角和声音构建了一幅立体且多面的历史画卷。在信息饱和的当下,媒体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新的媒介观,不同的信息源和角度可以影响受众的注意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而口述史恰好提供了多元性,从而丰富了新闻内容,提高了信息的吸引力。
口述史所记录的不仅仅是事实,更多的是人们的情感和感受,与新闻传播学中的情感化策略相契合,口述史的情感性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深度和温度。符号互动论认为,受众与信息的互动不仅是认知层面的,更有情感上的参与和交流,口述史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使得受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在社会历史事件报道中,无论是灾难、战争还是社会运动,口述史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信息来源,直接反映了事件的核心与边缘,以及受众的真实反应。比如,在对战争的报道中,除了宏观的策略布局和战略决策,更重要的是,那些身处战争前线的士兵、平民的第一手见证,这些直接的、未经处理的信息,更能引发受众的共鸣,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强大的叙事工具,实现了对事件的多维度、立体化报道,强化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口述史在个体经验与社会变迁中的应用,为新闻传播学打开了一扇探讨社会历史进程中微观层面的重要窗口,使新闻传播更为真实、丰富和多元,为受众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全面的信息资源,增强了新闻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引导作用。以城市化进程为例,不仅仅是一场宏大的经济与政策的变革,更是无数人的生活和情感的转变,口述史捕捉到直接的、真实的、多样的个体经历,为受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立体的信息视角。又如,在探讨社会文化变迁时,口述史记录了老一辈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坚守与舍弃,从而帮助人们理解在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在变与不变中找寻个体与社会的平衡点。具有深度的、情感化的内容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叙事资源,强化了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口述史作为一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叙事工具,为人们传递了时间的记忆、文化的积淀以及人的情感。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手艺人的生活等生活中的琐碎和细节,通过口述史的方式得以保存和传承,为大众呈现出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社会文化图景。在新闻传播学中,上述内容不仅仅满足了受众的认知需求,还为新闻传播学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现了文化与新闻的有机结合,强化了新闻的社会责任和文化引导作用,增强了信息的文化深度和传播效果。
口述史赋予了新闻内容更加深厚的史实基础,为新闻传播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事件的呈现往往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导致多数报道聚焦于事件的表面。而口述史注重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揭示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丰富的历史背景。深度化的报道方式,使新闻内容脱离了单一的事实陈述,转变为一个情境化、叙事化的故事,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此外,口述史强调的是个人经验与记忆,使得新闻内容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使受众能够更易于情感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促使受众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事件表面。
传统的新闻传播,尽管追求客观公正,但在信息的采集、筛选及传递过程中,常常存在因主观解读、外部压力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信息失真或篡改。而口述史,正是通过记录亲历者的原始话语,真实反映事件的全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问题。由于口述史的特点是直接、未经篡改的第一手资料,其真实性和原始性自然得到了保障,使得基于口述史的新闻报道在真实性和可信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口述史中的叙述者多为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或见证者,其叙述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和立场,此种真情实感的叙述方式,更易于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提高新闻的说服力。与此同时,口述史的原始性也意味着能够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一种从源头上确保信息真实性的方法,对于避免“假新闻”、谣言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闻传播学的宏观视角下,口述史为传播路径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进一步拓宽了传统新闻传播的边界。在当下的新闻生态中,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传统的文字报道、电视和广播新闻已不能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口述史作为一种叙述性强、具有情感沉淀的内容形式,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通过录音、视频或多媒体互动方式,口述史可以构建一个立体、生动、情感化的新闻叙事空间,为受众带来全新的信息消费体验。此外,口述史所代表的个人经验和记忆,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从底层、微观角度出发的叙述策略,更易于激起受众的共鸣和参与感,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同时,口述史也为跨媒介、跨平台的新闻传播创新提供了素材和灵感。例如,基于口述史的音频故事、短视频和互动式新闻,都可以为新闻传播打开新的传播路径。口述史注重对话与交流,强调受众的参与和反馈。这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一种更为开放、互动的传播模式,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成为信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从而实现新闻传播的民主化和多元化,为传统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口述史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和深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体系和内容。首先,研究视角上看,传统的新闻研究多基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文献分析,而口述史则提供了一个微观、个体化的研究窗口,通过深入挖掘每一个叙述者的经历和感受,新闻传播学者可以从“草根”层面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背后逻辑、社会反应以及信息传播的真实效果。其次,口述史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与传统的书面资料相比,口述史更加真实、生动,包含了大量的非正式、非官方的信息,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生态”数据,有助于研究者深入探索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再次,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强调对话和交互,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一种参与性、实证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叙述者的直接对话,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和细致的研究数据。最后,口述史注重对个体经验的记录和保存,对新闻传播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新闻不仅仅是对事实的报道,更是对人的关注和尊重,通过深入研究口述史,新闻传播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创新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口述史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记录方式,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证材料。通过对口述史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后逻辑和社会效应,还可以更好地挖掘新闻传播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为新闻报道赋予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