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IP传播与表达的“四度”策略
——以宜宾翠屏“文化名片”为例

2023-02-08 01:30:39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四度翠屏区李庄

秦 旭

文化“地标”,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历史标记。而文化IP,是当前极为盛行的高频热词之一。特别是在深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语境下,文化IP已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在广大文化消费者眼里,文化IP代表着一种热度、潮流和趋势的文化现象。而在城市文化运营者看来,文化IP代表着某个品牌号召力,打造人气所在的新赛道,是一种现象级的无形资产,更是文化产业各领域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立意有高度,胸怀“国之大者”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的交汇处,是长江首城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是名酒五粮液的原产地,也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家乡,“江之头”“酒之源”“僰之道”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城市记忆丰富多彩。宜宾古称戎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往今来,古戎州文化灿若星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历史上就有诗人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曾在宜宾留下了足迹和许多诗篇,也有“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英雄豪情,这些代表着这座城市形象和气质的文化地标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是各主流媒体从业人员践行“四力”,长期关注和深入挖掘的“新闻富矿”。

守着“新闻富矿”,如果日复一日,走马观花,那区域文化的宣传报道很容易走入“四季歌”的套路。常做常新,为时代而歌,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比如每年中小学生开学季、机关事业单位主题党日以及清明节时,都会有大量人员主动来到翠屏山,参观赵一曼纪念馆、瞻仰赵一曼烈士塑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追寻红色印记,接受思想洗礼,铭记先辈们的伟大奉献与牺牲精神。如果在新闻报道中,只是就事论事,发一个简短的消息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社会反响也会很平淡。

为此,翠屏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背后的细节,以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的绝笔信入手,以“她是英雄,更是母亲”为主题,推出了H5图文和短视频等融创产品,一改时政新闻的严肃面孔,向受众讲述赵一曼烈士在走向生命的尽头之际,饱含深情和遗憾,给孩子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绝笔信:“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她的遗书是写给年幼孩子的,更是写给中华民族的。一个至死仍不能忘记育儿之责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她用鲜血和生命兑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这篇融创报道推出后引发强烈反响,视频新闻被央视总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采用,并与《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江竹筠烈士的故事组合成一条“致敬母亲、致敬英雄”的主题报道,既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厚度,也让新闻立意与众不同,一个胸怀“国之大者”的英雄形象,透视历史尘埃,深刻观照现实,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自然会不断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报道有深度,跨越历史纵深

立意决定了作品的高度,角度则能增加新闻价值的“含金量”,让新闻作品更有深度。

除了赵一曼的英雄故事,翠屏区还有另一张“文化名片”,那就是李庄古镇。起源于唐代的“草龙舞”是当地群众独有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早在2005年,李庄古镇即被四川省文化厅授予“草龙舞特色文化之乡”荣誉称号,2011年李庄草龙舞被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李庄草龙”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并形成了新时代的文化IP,给全国各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2年5月,在当地组织的一次中、省、市级媒体集中采风活动中,景区群众在长江边热情献上了精彩的“草龙舞”,当看到无人机航拍画面时,引发现场很多媒体老师关注和遐想,甚至碰撞出无限创意,将“李庄草龙”与“长江巨龙”、共同富裕、绿色发展等词汇进行关联组合,突破固有思维窠臼,寻求新的报道角度和切入点。其中,宜宾广播电视台《宜宾新闻》栏目发挥“近水楼台”区域优势,结合当时李庄古镇经过改造升级,正在打造5A级景区,得知这些在景区参与草龙舞的群众有的是文艺爱好者,有的是退休职工,还有的则是退捕渔民……联想到2019年李庄渔民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上岸工作,依托当地文旅资源,转型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在当地人社、渔政以及住建等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自主创业,因地制宜创建乡村旅游“酒香渔美”特色品牌,同样在长江边,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闲暇时,还志愿参与李庄的“草龙舞”表演中来,为李庄文旅发展发光发热。

于是,《宜宾新闻》栏目记者以“守护长江巨龙,舞起非遗草龙——李庄退捕渔民吃上了‘生态饭’”为题,将长江生态保护、李庄古镇发展文旅产业、退捕渔民转型变化串联起来,以退捕渔民人物故事为主线,将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与长江边的小镇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形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变化、有故事的主题报道,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针对性。同时,将精彩场景和采访对话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适应分众化、个性化、碎片化传播趋势,用基层小切口映照时代大主题,让人深受启发。

三、传播有力度,丰富传播载体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下游19公里处,距今已有1480多年的建置史,因“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大师学者第二故乡”的美誉而闻名全国。

早在1940年,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李庄古镇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欢迎从云南昆明翻山越岭而来的同济大学、国立中央博物院、北大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从1940年到1946年的6年时间里,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童第周等大师学者来到李庄,与李庄民众共同谱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文化抗战历史。让小小的李庄古镇在抗战时期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齐名的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正是因为这段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在翠屏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除了大量的常规新闻报道,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在现场举办。很多文人作家不惜笔墨,努力还原历史事实。比如,有岳南先生编著的《南渡北归》,有岱峻先生历时23年完成的三卷本《发现李庄》,还有每年在李庄古镇如期举办的“十月文学颁奖典礼”以及古建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李庄)座谈会等学术活动,为丰富李庄故事传播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中国李庄·文化脊梁”文化IP更加鲜明醒目。

李庄古镇就像一个不断生长的故事,被海内外人士了解和熟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观瞻和游玩。这些,既展现了李庄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又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

四、流量有热度,展现人文之美

知名作家蒋蓝曾说过,发现“新地标”是主流媒体的文化担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欣赏到更多观照人民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心愿、心情、心声,接地气、扬正气、有温度、有“流量担当”的新闻作品。

比如,在中国文化抗战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当天,宜宾广播电视台联合翠屏区融媒体中心,认真梳理“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文化抗战脉络,除了发布传统的新闻消息、主题报道、人物专访外,新媒体平台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实现了同一主题“一鸡多吃”的效果。其中,翠屏区融媒体中心《三江翠屏》栏目和宜宾广播电视台“升华论”融媒体工作室联动协作,结合博物馆数字化场景,展现了同檐共景、向史而新的时代主题,特别是以跨越历史时空,创新表达方式,摘录当年学者大师们在信件和史料中回忆李庄生活时的点滴故事,策划了“他们对李庄的深情告白”系列短视频作品,感动了无数网友。此外,封面新闻、四川观察、红星新闻等平台以短视频、融评产品、图文报道等形式在网络迅速传播,引发网友纷纷留言、转发、点赞,社会反响热烈,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记录历史,留存记忆,让流量有热度,更有温度。新闻工作者在传播城市文化、拓展新媒体、转换新视角等方面还要借助媒体融合思维持续发力,才能在关注、造势、参与文脉传承中彰显媒体力量,肩负起文脉传承的时代使命与文化担当。

结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文化IP代表着某一类标签、文化现象,甚至代表着某一个品牌,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以及用户的追捧。好的新闻作品从来都是在基层一线、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跑”出来的。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唯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锤炼独特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全身心感知时代脉动,讲好文化故事,创新表达方式,才能把城市文化故事书写得更精彩、传播得更广泛、影响得更久远。

猜你喜欢
四度翠屏区李庄
唤起我沉思的一本书
——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中学语文(2022年10期)2022-04-22 12:33:20
宜宾市翠屏区:严格执法 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宜宾市翠屏区开展劳动监察业务知识测试专题学习
翠屏区:劳动监察解民忧 群众赠锦旗表感谢
《李庄·印象》
——李庄古镇代表性应用图案作品
史语所李庄时期事迹史料之一
走李庄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记者摇篮(2016年11期)2017-01-12 14:05:14
力求“四度” 写出精品
新闻前哨(2016年7期)2016-09-27 14:10:26
“四度”管理出奇兵
师道·教研(2015年12期)2016-03-07 03: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