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燕
当下,随着全国地市级媒体融合,从试点到“潮起”的推进,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也于2023年10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创刊63年的博尔塔拉报社已经不复存在,迎接《博尔塔拉报》的将是新时代媒体融合下崭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传统的报纸文字记者,近3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积极朝着融媒体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断精进,从一支笔加一个采访本,到手机、相机、摄像机;从单纯的文字工作者,到摄影、拍摄剪辑短视频、出镜记者,我感觉自己每天在忙忙碌碌中接受挑战。笔者基于自身经历,浅谈当下融媒体到底需要“一专+多能的记者”还是“复合型人才”,此文是对媒体融合后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也是对融媒体长远发展的一种探讨。
2019年9月,博州(博尔塔拉州简称)融媒体中心揭牌。自此,博尔塔拉报社开启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工作运营模式,报社传统文字记者开始转型。
2019年,对我个人而言,事业上是个分水岭。在报纸一线深耕11年的我,两件新闻作品获得新疆新闻二等奖、四件新闻作品获得新疆新闻奖三等奖、10余件新闻作品分别获得中国地市报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一等奖等,并于当年获得新闻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这是对我11年来勤奋扎实爬格子、码文字的最佳犒赏。
博州融媒体中心挂牌后,我还是在报社采访中心科室从事报纸文字采写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绩效考核任务中多了视频拍摄剪辑的任务和新媒体图文首发任务,虽然看似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两粒石子,可在我的内心却荡起了阵阵涟漪,以至于对我今后两年的文字采写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此后,报社每年都会新进一批年轻记者,有的直接分到了融媒体中心,有些分到了采访中心,他们年轻有活力,没有固化思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犹如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为报社和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这些在“新媒体元年”长大的孩子,精通新媒体语言,懂得如何拍摄剪辑博得眼球、赚取流量的短视频,在主持节目时落落大方、张力十足,网言网语很快收割了一大批粉丝,这是年轻记者的优势。
在大环境下,我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发现同一条新闻,在报纸、新媒体平台、抖音平台刊发后的阅读量竟有十倍、百倍乃至千万倍的差距,新媒体的影响力果然不容小觑。于是从2021年开始,我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到短视频拍摄和制作上。
2022年3月,我拍摄的第一条短视频《博乐市首家市内夜市开业,各类小吃等你来》,抖音平台“博尔塔拉报”发布后,浏览量达6.4万人次。首战告捷,给了我进军新媒体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2022年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我作为随团记者前往乌鲁木齐市首次参会报道。5天时间里,我运用媒体融合创新手段,一个人承担起报社采写文字、拍摄图片、拍摄剪辑短视频的任务。每日采用稿件+图片+短视频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博州在亚欧博览会期间的每日签约情况,并第一时间将图文视频稿件共享中央、自治区媒体记者使用。据统计,亚博会期间,我采写了10篇文字稿,拍摄采用图片15幅,拍摄剪辑短视频5条。
从2021年开始,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学习摄影技术和视频剪辑。我固执地认为,拍好照片,就一定可以拍好视频。
摄影和摄像在构图方面是一致的,遵循一样的构图原则,同样讲究影调、色调、景别、宽或紧构图、开放或封闭式构图。摄像是连续拍摄的序列图片(图像流),所以就有:推、拉、摇、移、转、跟、甩的动态拍摄方法,这样就有了一个起幅、落幅的讲究。
在照片拍摄中,针对拍摄不同的题材,对快门速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有用高速快门(1/400秒以上),也有用低速快门(1秒以下)。但是在视频拍摄中,则对快门速度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求保证所拍摄的画面能顺畅播放就可以了。不过对光圈大小的调整,拍视频与拍照片基本一致。
摄影和摄像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容易学、都难得精。
一年的时间,我学习了九宫格、三分法、对称构图、框架、视觉线引导等摄影的构图方法,光圈、速度、曝光三个参数的设置。从技术层面弄懂了相机拍摄的基本技巧,也在自治区亚欧博览会、武汉春博会、博州环湖赛等大赛事上拍摄了大量图片,在《博尔塔拉报》上以摄影专版形式进行了呈现,说实话心里还是挺自豪的。
此外,我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了视频剪辑软件——剪映,从一帧一帧剪辑、调整参数到后期的配乐,短短20秒左右的视频,要想高质量呈现,还真非易事。
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渐渐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高手没有构图。没有构图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就像老司机开车时不会思考如何开车,并不是开车经验不重要,而是这种经验已经融化到血液里,变成了下意识的动作,摄影高手的构图既是下意识的,也是不拘泥的。一年的时间,我也只是掌握了摄影摄像剪辑的皮毛而已。
在同行的眼中,我好像什么都会,但我心里最清楚,3年的时间,我最擅长的文字却没有一点精进,消息、通讯、评论,每一种体裁从标题到开头,从写作技巧到形象化表达,从文章立意到主题升华,都停留在3年前的水平。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
在融媒时代,电视记者更多是通过镜头和画面来描述事件,相对来说文字要求不那么高。而报纸记者全凭文字,极度考验记者的文字功底。因此,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就成为融媒体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片面强调记者都能“多专多能”,其结果往往是弱化了新闻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在信息产能提升的同时导致产出大量平庸的内容。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社会持续化精细分工的过程。在农耕时代,一户人家要自给自足,就需要种粮、养殖、纺织、裁剪等等,那个时候“万金油”型的人确实非常受欢迎。但这种模式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下。正因为如此,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后,我们发现职业越来越细化。
职场上,一个人的薪资是与其专业能力的深浅紧密相关的。在当前的社会中,一直以来奉行的“木桶理论”正在逐渐被“长板理论”所替代,因为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整体能力的大小是由团队内各个成员的长板长度来决定的,这也是精细化分工的必然。
反观我们的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是要产生“1+1>2”的效果,而非把自身的优势融没了。不管是传媒时代,还是融媒时代,优质内容始终是赢得读者和引导舆论的基础,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始终是媒体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根基,也是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而优质内容的产生者,一定是深耕专业领域的专家型记者。
其实,传统媒体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某一领域的专家型记者。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某一记者在某一领域采访多年,从政策法规到创新研究都说得头头是道,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专家”。例如时政新闻记者因为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时局形势,才能从专业角度写出有深度的时政报道。正所谓,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这样的专家型记者所采写的同源新闻报道,无论新闻架构还是所选取的新闻点,往往会比初涉该领域的编采人员,高出不止一个等级。
融媒时代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特别是从传统媒体的工作模式向融媒体过渡的阶段,需要兼顾专家型记者的发展建设。真正能在媒体圈走得长远的,一定是业务精湛、专业性的融媒体人才。
只因身上“宝” 萧山日报社赵雪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