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诗艺 徐佩尧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科研创新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武陵山区农民共同富裕问题研究——基于恩施市洞下槽村实例分析”(MYK2022014)。
作者简介:罗诗艺(1992-),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徐佩尧(200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摘要:共同缔造理论为新时代环境下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导和治理方略。通过以党建为纽带,引领基层贯彻实践共同缔造理念,让多元主体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平台中来,是有效分担社会治理职能和责任、凝聚社会共识与合力的创新之举。文章以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齐跃桥村的治理实践为例,剖析共同缔造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探索,提出共同缔造中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与改进措施,以期为共同缔造理念在基层的实践提出新的推进方略和践行方案。
关键词:共同缔造;基层党建;基层治理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3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0 文章标识码:A
共同缔造理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201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发布,拉开了全国性共同缔造活动的序幕。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共同缔造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新理念、新方略,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突出亮点[1]。共同缔造作为一次探索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性实践,在湖北呈现出新的实践样态,其目标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恩施州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文社会条件。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齐跃桥村共同缔造工作为契机,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案例分析,对共同缔造中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共同缔造中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与改进措施,对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治理经验和探索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共同缔造理念的实践意义
全新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将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力交给人民”的理念是社会治理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将多元主体纳入社会治理范畴、帮助政府减轻治理负荷、凝聚社会合力是理论的创新之举。开展共同缔造实质上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组织、发动和引领群众方法论的创新,是政府在应对日渐复杂的庞大社会治理职能和规模下,向社会主体和人民群众让渡社会治理权责的一次重要尝试。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新时代“以人为本”理论思想在基层的重要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湖北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3]。“共同缔造”理念在基层顺利实践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造了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同乡村振兴相衔接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路径,目的是最终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齐跃桥村的基层治理实践
2.1 齐跃桥村概况
齐跃桥村位于恩施州利川市西部、齐岳山东麓,距汪营集镇5km。村庄环境优美,资源禀赋优越,具有悠久的工业历史,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齐跃桥村共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三个村民党支部和一个“两新”企业党支部。齐跃桥村于2022年8月进行合村并村工作,将原有的沿江社区,齐心社区和齐跃桥村合一,共有2 450户,8 600人,整个村域面积10.88km2,是利川市人口规模最大的村落,辖区内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指导和激励各级政府和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建设实践当中,重构基层组织,完善社会管理[4]。因此,齐跃桥村村“两委”不仅面临乡村振兴的压力,还需要同时应对基层治理的任务,对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2 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齐跃桥村的基层治理实践探析
在齐跃桥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中,齐跃桥村村“两委”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了符合村落实际发展情况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通过发挥村党组织的协调作用,以党建为轴心带动各项工作推进,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核心紧密团结多元主体,搭建“共谋、共管、共创”三类平台,坚持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建立起到边到角的组织体系和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凝聚“和美”共识,为共同为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齐跃桥村注重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合村后阵地建设为抓手,继续深入落实“三治并举 四村共创 五化同步”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村建、团建、妇建等各项工作,开展关爱“三留守”等系列活动,承办全州农业农村会等重大会议,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
二是注重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齐跃桥村依托童话小镇、思清农业、硒粮集团等村内企业和合作社,探索“企业管理+村民自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结合项目、资金、政策主动发力,强化农业科技帮扶,邀请农业部门、科研院所专家到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推进产学研融合、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高素质农民,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产业培育等工作,推动建成建强具有山区现代农业特色的产业示范带。
三是注重法治宣传和建设,构建和谐乡村氛围。齐跃桥村通过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村民矛盾化解到村域范围内,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基本保证小事化解在田间地头,构建乡村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齐跃桥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在清廉村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上具有丰富经验:通过实施智慧乡村等项目实现治理能力与水平现代化;通过聘请律师和法律顾问,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培育本村的“法律明白人”等普法活动,以调解矛盾,将民主法治思想扎根到民众心中。
四是注重培育文明乡风。齐跃桥村注重实际,着力在“善治”上做文章,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实施产业强村、文明新村、法治乡村、清廉村居“四村共创”,推动党员队伍纯化、服务能力强化、经济结构优化、社会风气净化、人居环境美化“五化同步”。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四五”模式指引下,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深化法治创新实践。繁荣民族民间文化。通过积极寻找村庄传统文化艺人,协助筹办棕情端午等系列活动,以“传承文化,留住乡愁”为目标,切实挖掘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
2.3 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齐跃桥村基层治理的成效
在共同缔造的理念指导下,齐跃桥村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的基层治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各方面取得了显著变化。一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对民居进行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装潢,包括青瓦白墙、飞檐翘角、楼台阁楼、吊脚栏杆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大力实施“畅路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绿色村庄”,村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三是村庄公共事务更加透明。齐跃桥村全力打造阳光村务,实行村民对干部、干部对村民、村民与村民的相互监督,在每个小组设立科普宣传和公示栏,对村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开,接受民主监督,使得村庄公共事务更加透明。四是干群关系更为和谐。村“两委”制定了权责清单,划分岗位责任,做到公共事务不推诿不扯皮,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获得了群众认可,干群关系大大改善。五是村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共同富裕既有全国性的政策统筹,也有广大人民群众在具体微观层面的直接参与和共同发展[5]。村“两委”着力优化村落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村民依托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回流入驻,为居民就业提供岗位保障,助力村民共同富裕。在共同缔造的理念指导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下,齐跃桥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村民们的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干群间关系更加和谐,为村落的治理打下了良好的群众条件和物质基础。
3 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齐跃桥村基层治理实践的启示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这一理念绝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共同缔造既需要适合群众的宣传方式,也需要干部的不断配合,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程度,明确角色定位,发挥人才作用,进而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供推广复制的宣传模式和实践模式。
3.1 加强共同缔造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
进一步加强共同缔造在基层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关键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号召能力,要“以点带面”“开枝散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点”和“枝干”,通过正确的宣传将共同缔造的思想理论扩大到广大群众的“面”中去。
一是要保持宣传的持久性和长效性。基层干部在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地搞宣传、做工作、出主意,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理论教育和宣传,激发群众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干部不能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偏折和退缩等行为,让群众对政府的政策持续性产生怀疑和误判。要让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相信共同缔造这一政策的持久性和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认同和接受这一思想理念。
二是要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将共同缔造同乡村振兴紧密銜接,在通过共同缔造来塑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同时,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思想认识准备。具体表现在:借助共同缔造的形式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群众共同商议决策的行为习惯,通过团结合作、组织协调等方式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转变“等、靠、要”的被动心态;借助共同缔造中“立项”和“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发群众内生活力,锻炼群众创新创业的能力和观念,发挥乡土资源优势,使群众通过发展乡村产业的方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将群众主体中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创新共同缔造活动宣传形式。宣传活动的不止拘泥于宣讲、汇演等“高大上”的形式,可以通过房前屋后、百姓身边的小事作为切入点,拉近共同缔造理论与群众生活实践间的距离,将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融入到宣传方式当中,如唱歌跳舞、听戏赏曲等娱乐项目,寓教于乐,将理论潜移默化地根植于群众心中,挖掘乡土内生的精神文化力量,让宣传更“接地气”,更易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由小及大地塑造群众对于共同缔造的正确认知,激发群众的思想活力和行动积极性。
3.2 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为共同缔造提供人力支持
人才是共同缔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基层乡镇的青年人才流失情况严重,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缺乏,对共同缔造工作的推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加快推进共同缔造,要注意甄别人才类型,通过不同的政策和方式去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是吸引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非本土人才。这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或招商引资等手段驻留在乡村,其中的农业型人才能够帮助本土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能,增产创收;产业型人才能够在乡村投资建厂,创造就业岗位,带领村民致富。他们的共同点是掌握着资金、技术和成熟的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和留住这类人才需要上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帮助,通过加强人才优待、提升待遇等方式将其留住。
二是注重吸引本土的在外务工人员。这类人才是村庄的青壮年力量,能够为共同缔造注入鲜明活力。现在共同缔造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的综合环境得到了改善,许多在外务工人员想要回乡发展。但受土地、财税、教育、医疗资源等制约,需要乡镇政府进一步改善人才土壤,通过“乡土情结”等载体进行宣传,增强对本土人才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引导更多能人回乡,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注重留住本土培养的各类人才。本土培养人才包括本地能人、乡贤、技术人才,离休干部职工等。这类人才熟知当地情况,群众基础较好,在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发挥“能人效应”和模范的积极带头作用,新政策、新技术的推行可以通过这类人才进行解读和宣传,便于村民群眾更好的理解和接纳,村中的矛盾也可以通过本土人才的影响力进行调解,构建和谐的乡村氛围。在本土人才的后续培养上,可以通过定期请技术人才对乡村青年进行培训等方式,培育更多扎根于乡土的本土人才,激发村民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4 结束语
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理念,“共同缔造”以共同参与为核心,是一场“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的实践运动,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激活各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推动社会治理新局面的强大合力。通过共同缔造理念同乡村振兴相衔接,让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提高少数民族共同缔造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发挥共同缔造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胤.共同缔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表达[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39(03):69-78.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3]王蒙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N].学习时报,2023-01-04(1).
[4]王蒙徽,李邮,潘安.建设人居环境 实现科学发展——云浮实验[J].城市规划,2012,36(01):24-29.
[5]徐勇,朱城坤.以共同缔造推动共同富裕——基于农村“共同缔造”实践的考察[J].行政论坛,2023,30(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