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劳动教育提倡“做中学”“学中做”,而采用项目化学习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将“劳动手账”这一载体融入到劳动项目化学习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并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劳动与学习过程。以五年级劳动项目——“垃圾桶变形记”为例,将劳动手账作为劳动项目化学习的载体开展研究,以前置型劳动手账、导学型劳动手账、评价型劳动手账为载体,引领学生各个阶段的项目化学习顺利推进,打破课时界限,模糊学科边界,让学生在劳动项目化学习中进行探索性活动。
关 键 词 小学 劳动手账 新劳动教育 项目化学习
引用格式 杨敏佳.小学新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中劳动手账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3(05):22-25.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以及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1]。项目化学习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劳动项目包括制定项目目标、选择项目内容、明确项目过程等方面,有大量的东西需要记录、修改和反思。因此,笔者在劳动项目中引入劳动手账,作为学生开展劳动项目的辅助工具和个性化学习载体。是教师把教学中所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生记录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因此,设计学科知识和学生知识融为一体的劳动手账,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挑战自我、学到知识、应用知识,把知识渗透在劳动手账的情境中,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前置型劳动手账,引导学生提问并提炼驱动性问题
前置型劳动手账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探索习得知识、获得经验、形成创新力。通过记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想要解决、有疑惑的有关劳动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炼出驱动性问题,推动学生开展下一步的探究,为劳动的项目化学习找准方向。
1.根据需求提问,记录真实问题
学生的兴趣、需求、经验是设计项目驱动性问题的出发点,而驱动性问题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而来,一个好的、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多向的探索空间。因此,前置型劳动手账鼓励学生记录与自己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用于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想象空间等,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项目化学习相联系,学生能够理解项目化学习对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经历了从现象到问题、分析、实验、迁移、转换的过程,完成了源于真实世界的深度学习。如,“垃圾桶变形记”项目中,笔者在开展项目前提出引导性问题:你觉得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桶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呢?请拿出你们的劳动手账记录你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们记录了很多想要知道的问题:家里的客厅摆放四个分类垃圾桶太占地方,怎样让垃圾桶变得既分类全面又不占地方?我的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垃圾多和重,怎样解决老人倒垃圾难这个烦恼?夏天垃圾桶的味道太难闻,要是有个除臭功能就好了……这一系列问题将研究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性。
2.倡导民主协商,筛选整合问题
学生的手账中记录了大量的问题,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参差不齐,有的问题范围较大,不适合开展项目活动,如:怎样设计制作一款全自动搜集和消化垃圾的垃圾桶;有的问题过于草率,兴趣不能保持长久,如:怎样的垃圾桶才会被所有人接受;有的问题过于凌乱而不具备项目研究的价值,如:什么样的垃圾桶外形最受学生欢迎,等等。这时候就需要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首先,将同学们手账中提出的问题全部收集到一起;其次,通过民主协商、集体讨论进行筛选、概括,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边筛选边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范围和角度作适当的调整,增加问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确定多个有较强研究价值的问题供同学们选择,并组建小组将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进行项目化研究。
3.精选兴趣问题,提炼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到项目探索中[2]。基于此,有相同兴趣的同学围绕筛选出来的问题组成兴趣小组,并着手将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作为驱动性问题使用。如,有组学生选择手账中的问题:怎样让垃圾桶变得既分类全面又不占地方呢?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还需要他们提出观点、分析推理、给出结论和证据等,并直接作为研究的驱动性问题。但是还有些具体表象问题需要被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如有组学生选择手账中的问题:夏天垃圾桶的味道太难闻,要是有个除臭功能就好了。这样的问题不够本质,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升华,首先,继续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垃圾都有异味,学生了解到只有易腐垃圾才有;其次,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除臭剂的选择;最后,引导学生提出“哪一款除臭剂针对易腐垃圾的除臭功能最好呢?”这个驱动性问题就比较有意思,学生可围绕该问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除臭剂、分工制作成分不同的除臭剂、对不同除臭剂进行实验等开展子项目的探究。
二、导学型劳动手账,带领学生手脑并用开展创意行动
教学指导的能力目标需要学生自觉进行行为操作或心智操作來实现,仅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达成的。劳动课的项目化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出力出汗,而且还要鼓励他们对劳动项目的各个方面作出选择和调控,独立开展劳动项目研究。但这种独立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教师不管不问,完全放任自流,教师应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为此,笔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导学型手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让他们获得及时的反馈。
1.记录思维过程,提供巧妙指导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而且它也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于是,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手账中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以此完成探索、发现和创生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导学型手账首页中提前设计好学生开展项目化研究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及时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探究进程与思路。如有组学生围绕“农村现有垃圾桶的缺陷”这一驱动性问题来展开项目化研究,笔者指导他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垃圾箱的图纸,并详细记录在手账上(如图1)。
(1)分类不全面,怎样让垃圾桶分类更全面
笔者让同学们用加一加的方法再次进行设计,这样的垃圾桶分类更全面,但是,农村的四类垃圾都一样多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将前面一个组的调查统计图表提供给他们,从统计图表中我们明显可以知道农村四类垃圾的量是不一样的,于是,学生根据前期调查得知的农村四类垃圾量的多少,科学地设计出大小不同的四个格子。
(2)环保力度不够怎么办
笔者让该组学生展开头脑风暴,一起集思广益(有的在同学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借助网络搜集资料等),同学们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写在自己的手账上,并在课后展开交流和讨论,集众人之力挑选最佳方案。最后我们借鉴一位同學的设计理念,将垃圾袋改装设计成了内部环保拎桶。
(3)体积大和重,老人小孩倒垃圾是个难题
笔者首先不急着让同学们解决这个难题,而是让组里的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生活。后来,有同学从弟弟的扭扭车上得到灵感和启发,给垃圾桶装上轮子,方便了老人和小孩使用。
(4)外部单调,怎样让垃圾桶也能开口“说话”
设计组里有美术兴趣班的学生,他们画技高超,也有语文素养组的学生,他们文采出众,于是笔者让他们组成一个小分队,将农村常见垃圾画下来,让不识字的老人及小孩也能看图进行分类,并创编垃圾分类宣传打油诗、口号、标语等张贴在桶上,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
2.记录具体困惑,提供精准指导
学生在劳动课上开展项目化学习时,会遇到各种疑惑或困难,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进行精准辅导。这时,笔者会让学生们把小组或自己遇到的问题写在导学型手账上,由组长每天收起来交给老师,老师也会及时给予指导。如选题、驱动型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项目方案制定、动手设计和制作、劳动工具的使用、成果展示的多样性及总结反思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如,“垃圾桶变形记”项目中,学生想要根据农村不同种类的垃圾量来设计体积大小不同的分类垃圾桶,于是,他们在手账中询问搜集资料的方法。教师指导该组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从讲解问卷类型、卷首语如何写、问题设计和修改、问卷的统计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并指导他们学习书本上没有的本领,解决遇到的困难。
3.记录制作流程,提供技术指导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田间地头的种养殖和家庭中的洗衣做饭等,面向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劳动教育需要拓展至创新制作领域,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并动手制作,要将设计图纸转变为实物,在这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认识大量劳动工具、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而且还要学会规范和安全地使用。对此,教师在手账中提供了一张制作流程,要求学生填写,还在手账中附上《常用工具用途指南》小提示,为学生上了一堂“我和工具零距离”的工具认识课,帮助他们认识工具,了解用途,对于危险系数大的工具进行示范演示,对于锯子、热熔胶枪等危险的工具手把手进行指导,并让他们在手账上记录工具使用心得和技巧。如,在垃圾桶制作中,教师通过准备材料和工具、设计制作步骤流程、讨论和改进作品、完成作品参与评价等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难题,自己设计并完善制作流程,最终总结出可迁移的方法(如图2)。
三、评价型劳动手账,分享学生劳动项目化学习收获
劳动类项目化学习的评价贯穿各个阶段。发展导向的评价理念认为,学习并不是将知识从课本中复制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使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不断重组和新建的过程[3]。小学劳动课项目化学习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手账,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保证学生的劳动走向自主,促进学生的健康与全面发展。
1.设计成长足迹评价单
传统评价以甄别为主,标准单一、方式单一、评价主体也单一,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笔者针对劳动教育的特点设计了成长足迹评价单,围绕“态度与协作、探究与实践、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设计了15个评价指标,各评价指标随项目的难易程度呈螺旋上升,体现出层次性。每学期一评,分为自评表、互评表、家长评价表、教师评价表,采用星级评价,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相结合,最终确定综合等级。同时,还设计体现人文化、激励性的“科技创新智多星”“发明创造小达人”等,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同伴激励中感受学科项目化学习所带来的成长和快乐。
2.设计打卡任务评价单
任务清单评价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制定的项目学习计划,设计具体、细致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任务,随后在学生手账上及时加盖相应的奖章。如,“垃圾桶变形记”劳动项目中,学生通过查找和搜集资料,了解垃圾的种类,并将自己的手账拿给老师,教师根据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加盖“善查资料章”和“勤整理资料章”。有学生在手账上设计适合乡村的四宫格垃圾桶,并小组合作制作实物,他们的手账中会及时加盖“巧手章”“动脑设计章”等。打卡任务评价单不但激励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还记录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表现,留下真实项目学习记忆。学生手账上的“徽章”是学生项目化学习劳动课参与度评价的显性输出形式,是评价的一种呈现形式。
3.设计成果转盘评价单
教师在手账中设计了成果转盘评价单,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以可视化图形展示出劳动项目成果。如,“垃圾桶变形记”项目利用班级园地、学校宣传长廊、钉钉等平台,不定期将学生对农村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创新的垃圾桶设计图、学生制作的形态各异的四分类垃圾桶等以照片、调查记录、体验日记、实践感悟的形式写在手账上,塑封后贴在宣传长廊或挂在藤本植物走廊上,将学生制作的四分类垃圾桶陈列在班级园地、校园展览窗中,把在家使用四分类垃圾桶的小视频发布在家长钉钉群、微信家校联系平台中,使多元评价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总之,在新劳动教育中开展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将劳动手账引入到劳动项目中,作为学生劳动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载体,使劳动项目化学习更具有方向感,更有成效,并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以及技能发展更好地服务,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劳动教育项目化研究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国.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0:98.
[2]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9:135-209.
[3] 是宝华.乡村学生“新劳动教育”的田野行动[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16-19.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