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3-02-02 13:36李珺盈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理论幼儿

李珺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为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应了解、熟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与个体差异。同时,也提出幼儿教师应能应用各种观察手段和策略,全面、客观、多元地了解与评价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教师有效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既有助于教师积累丰富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又能促进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优化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

一、幼儿教师教学观察的必要性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灵魂,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衡量幼儿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幼儿教师观察的研究内容主要基于一线教师的案例,研究方向包括幼儿教师观察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师观察的因素,以及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剖析幼儿教师观察中的痛点和问题,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优化观察行为质量,使高质量的观察反思和教学活动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幼儿教师观察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观察目标不明确

观察目标是教师观察的目的和关注点,是教师观察能力的指导方向,也是观察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幼儿教师观察旨在通过对儿童的行为分析,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供合理的教学反思,促进教育改革。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观察前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很少提前制订观察计划,观察过程多半只注重幼儿行为的安全程度等外显特征,且观察形式单一,观察不全面,有时也很难在儿童做出典型行为时兼顾及时反应与记录,只能事后凭借回忆补充记录与评价。缺乏明确观察目标的观察行为会导致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浮于表面,虽然花费了时间与精力,却很难获得有意义的观察结果。

对于观察行为,一部分教师认为应尽力观察到每个幼儿,捕捉其典型行为;另一部分教师认为,观察行为应借助观察量表等工具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过程性材料,实现对幼儿行为的系统性理论分析。第一种观点是理想的、高水平的观察,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很难达到。只有事先明确观察的结构化目的,才能更好地捕捉幼儿的典型行为,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效率。第二种观点则是站在理论的角度上,割裂了观察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将其生成性行为排除于观察之外,只体现了观察工具的理性。[1]而真正有意义的观察行为是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基础上,有方向地挑选观察样本,制订观察计划,进而进行详细的行为分析和指导。

(二)观察方法不丰富

合适的观察方法会让观察记录更加科学、有效,然而在和教师交流观察方法理论时,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并不清楚他们所使用的观察方法,只是用笼统的“观察法”加以概述,观察记录也依赖于“要求的”观察表结构,缺乏理论的理解与内化。

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是“轶事记录法”,即将自身认为有观察价值的、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幼儿行为或者幼儿本身个性化发展的行为事件,用教师自己的语言进行叙事性地描述、记录进而分析的一种方法。[2]大部分教师并不熟悉此类方法的专业术语,但由于“轶事记录法”使用方便简单,要求较低,只涉及语言的转述,不需要制作表格,不需要提供特殊的情景与道具,因而成为教师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此外,一小部分教师使用行为验核法(清单法、检查表单法)进行观察。教师会提前列出幼儿活动的行为验核表,其中罗列了幼儿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种行为,若出现某项活动则在表格后方打对号,试图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幼儿的行为水平。第一种方法有助于教师横向了解某个幼儿出现典型行为的前因后果但不能和其他幼儿做纵向比较,第二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时间,但不能记录、展现某项行为产生的原因。

单一的观察方法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观察时找不到合理的切入点,在拍摄或记录时忽略儿童行为发生的完整过程,缺乏对幼儿活动细节和具体内容的关注,导致观察不够深刻。此外,在描述观察情况时,教师的主观判断占比较大,容易采用情感倾向较明显的词语评价幼儿的行为与状态,分析缺乏一定的客观性。[3]

(三)观察记录形式化

观察记录是评估幼儿发展水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于幼儿行为所看、所思的总体呈现。部分园所支持教师进行观察记录的方式主要包含提供相应的记录表格、组织相关的研讨培训、提供相关观察的资料。较少有园所采用电子统计工具、行为验核表单、总结观察、记录、报告等。而且园所下发的教学观察记录表大多分为三个模块:第一,观察行为记录;第二,原因分析;第三,改变策略。这样的观察记录观察持续时间短,未能给追踪观察留空间,教师的注意力总是被幼儿短时性行为所吸引,而忽视其后续生成性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不注重行为的长尾效应和长期改变,观察记录也便失去了反思的价值。[4]

三、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构建正确的观察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观察行为的理论学习是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现阶段,教师日常的观察行为主要缺乏相关理论体系支撑,导致观察时无从下手。[5]理论层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意识到具备扎实的观察能力的价值,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有关观察能力的知识,了解自身薄弱之处,进行系统性学习,多观察、多反思。一方面,可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如慕课上有关的专题学习视频、线上的专家讲座、优秀的观察案例分析视频等。另一方面,珍惜线下园所组织的教师观察能力专题培训,主动提问,多向专家请教,多和同事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观察意识与学习习惯。

幼儿教师应将学习到的观察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观察行为的质量和有效性,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行为做出更客观、更透彻的分析。实践后及时反馈总结,经常参加教研活动,汇集集体的想法与智慧。[6]思想上的碰撞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观察意识,合理安排工作内容,留出足够的时间观察幼儿,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观察行为分析时,能结合理论获得对观察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不断用内化的理论为自己的观察提供支撑。理论支撑下的观察有助于教师从个人主观经验到科学客观观念的转变,从外部驱动力转化为内驱力,从而将观察内化成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以促進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将观察作为手段,构成教师自身内发性、常态化的教育行为。

(二)合理规划教学工作,制订适宜的观察计划

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将教育观察作为教研的一部分,保证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将每日工作内容进行简单排序,先完成重要程度高的工作,再按照程度依次向下进行,做到每日工作有安排、有计划、有时间,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儿童的行为。[7]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身的工作习惯,将观察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工作效率和观察行为质量。实践中,系統的观察计划能让整个观察行为更加客观有效。教师根据活动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观察目标,制订合理的观察计划,为观察行为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观察计划能使教师从无目的的观察转向有目的、有根据的系统性观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观察的重点和切入点要在计划中有明确的体现。而将观察计划落于教学实践时,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观察行为评定,根据儿童的发展需求和班级工作内容的安排,将有目的观察和随机观察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捕捉更为全面的观察信息。记录观察计划表中的观察要点应注意系统性,这些观察要点既可以是不同幼儿对同一事件的表现,也可以是同一名幼儿对不同事件的表现,抑或是教师对某一类行为的思考与研究。

(三)建立评价体系,促进观察记录多元化

学前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正向多种方式、多元视角和多样内容的方向发展。评价体系的改变会导致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改变,幼儿教师应正确应用多种评价体系与方式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

评价理论的多元化,必将推进观察方式的多元化。如何辨别和评价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而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捕捉幼儿的行为,更要明白其行为所产生的原因及背后的内涵与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和优化观察方式,增加多元化观察形式,提升自身观察能力:用现代化手段,对幼儿行为进行阶段性观察与界定;用多种研究工具,对幼儿行为的转变和背后原因进行探析与记录;用多类型、多角度的分析,对幼儿进行客观、全面的观察。

参考文献

[1]叶小红.走向视域融合: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04):17.

[2]朱萌萌.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有效观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27-33.

[3]刘明霞.专业自觉视阈下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6(05):25-27.

[4]王丹丹,步进.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发展现状调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9):51-56.

[5]钱兵.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5):5-10.

[6]吴婷婷.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分析与推进[J].教育观察,2020,9(20):52-54.

[7]赵雯.例谈教师观察分析技能的培养[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34-35.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理论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