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

2023-02-02 21:12米元哲
国际公关 2023年2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社会治理大数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技术开始改变舆情模式,也对社会治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舆情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应对策略,以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为我国网络舆情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社会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网络舆情作为开放式、即时性的公共舆论表达形式,成为我们了解和感知社会的重要窗口。网络舆情涉及公众对特定事件、话题、组织或个人的态度、观点和情绪反应,传播范围广泛、速度快,与社会治理紧密相关。在过去的几年中,网络舆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事件如政治选举、公共危机、社会矛盾等通过网络舆情在社会上引发了重大的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使其成为政府、企业和公共组织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成为他们有效治理和回应社会变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情的治理问题及解决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丰富研究成果、解决现有问题。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是指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海量、复杂、高速增长的数据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的时代。[1]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创新和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包括数据规模大、数据多样性强、数据速度快、数据价值高、数据应用广五大特点。第一,大数据时代的最显著特征是数据规模的巨大增长,这些数据通常是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第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来源多样化,而多样化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问题;第三,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生成速度非常快,数据的实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实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第四,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知识,对业务、市场和社会趋势做出预测,并支持决策和创新;第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能够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大数据应用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商业、科学研究、医疗保健、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通过将数据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决策和优化。

(二)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的公众对特定事件、话题、组织或个人的态度、观点和情绪反应。[2]它基于网络平台上用户产生的言论、评论、文章、图片、视频等表达形式,反映了公众对特定事物的关注程度、情感态度和意见观点。

追溯网络舆情从产生到管理的全流程,网络舆情是由网络用户在网络平台上主动发布的言论和信息形成的。这些言论和信息可以是个人观点、评论、回复、新闻报道、热点话题讨论等,随后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转发、评论等行为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内容展现方式较为复杂,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舆情内容可以是正面、负面或中性的,反映了公众对特定事物的态度、意见和情感。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舆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可以迅速扩大,可能影响到大量用户。在网络舆情产生后,内容的快速传播会对舆论引导、社会舆论氛围、品牌声誉、政府公共关系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舆情引起的公众关注度和舆论导向对相关个人、组织和事件的声誉和形象具有直接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面临的网络舆情问题

(一)思维僵化老旧

思维模式决定网络舆情治理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治理网络舆情问题时思维僵化老旧,仍然秉持着以政府为核心、行政力量为主的强硬控制模式,与官方主流舆论口径不一的思想与内容被忽略或被压制,这种传统做法在大数据时代之前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大数据时代下,民众拥有自由发言的权利以及信息传播的能力,因此使用传统思维解决舆情治理,势必会导致网络舆情愈演愈烈并走向失控。[3]

深入分析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思维僵化老旧问题,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决策者缺少大数据意识,并未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公众拥有的发言权,甚至部分决策者对于大数据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宏观数据层面,以过往经验制定舆论治理策略,在面对舆情时选择忽略或打压;第二,决策者以及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的内涵及价值认识不足,不愿使用大数据解决问题,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也偏向于靠人或靠物开展工作;第三,对决策主体的认知不明确,仍然将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精英作为决策主体,并没有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普通民众已经逐步替代传统决策主体地位,导致政府及公共机构作出的决策与普通民众的意愿相悖。

(二)技术能力不足

网络舆情的源头是大数据技术,但目前有部分地方政府将网络舆情看作个别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挑战,并通过人力监管干预的方式解决网络舆情问题,忽略了技术在网络舆情传播以及治理方面的价值,其根本在于网络舆情的治理技术能力不足。首先,部分地方政府的数据采集技术滞后,人工舆情检索、人工追踪等落后方式仍在广泛使用,虽然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開始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敏感词采集、热点话题监管,但舆情数据采集及分析的本地化程度不足,智能化水平落后,舆情判研团队能力匮乏、专业性差;其次,政府内部、政府与公共机构间的信息连通性不足,常出现部门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利用的情况,数据利用率低,数据格式不统一;最后,缺少统一标准的信息平台,各地区各自为政,不愿与其他地区共享技术成果,最终导致数据被条块分割。

(三)管理未形成体系

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网络舆情问题,在保持政府公信力的同时加强社会凝聚力,但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其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舆情治理中,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存在信息控制的倾向。政府对于舆情的监测、分析和公开回应的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筛选和控制,导致公众无法真实地了解事件的全貌,这可能引起公众的不满和不信任;其次,舆情治理应该倡导公众参与和表达意见,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政府对于舆情的处理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导致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无法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难以达到有效治理舆情的目标;最后,政府在处理舆情时,缺乏透明度和回应机制,对舆情的处理方式和决策结果未能及时向公众进行说明和解释,导致公众对于处理结果的不满和质疑,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建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有效机制,导致舆情进一步升级。

(四)引导手段较单一

舆论引导是政府及公共机构面对网络舆情时常用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部分地方政府使用的引导手段较为单一,引导效果不佳。首先,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政府常常依赖传统的媒体宣传为主导的手段来引导舆情。政府通过官方媒体发布正面消息,试图塑造舆论导向。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单一依靠媒体宣传的手段可能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导致网络舆情引导不够有效。[4]其次,网络舆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各种不同观点、声音和情感的表达。然而,政府在舆情治理中往往偏重于引导主流舆论和正面声音,而忽视了舆情多元性的存在。最后,在网络舆情引导中,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缺乏创新和灵活性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常常采取传统的宣传手段,缺乏针对不同网络平台和用户特点的差异化方法,只依靠一次性的宣传活动也无法持续引导网络舆情,难以形成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影响。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一)网络舆情应对意识

要想提高网络舆情治理质量,地方政府以及公共机构的决策者要从转变思维角度出发,既要认识到网络舆情本身的多量化数据呈现特征以及分散式传播特点,也要建立起使用大数据思维解决网络舆情的意识。第一,地方政府以及公共机构的决策者应改变传统思维定式,从一对一定性分析转为一对多定量分析,从舆论管控思维转为舆论引导思维,从事中处理转为事前预防;第二,地方政府以及公共机构的决策者应当深入关注网络舆情相关信息,并对信息流进行集中分析,排除虚假错误的信息内容,同时灵活使用分类分析法、关联规则分析法、变化和偏差分析法等信息统计方式进行舆情定位,改变以主观判断为主的分析模式;第三,转变传统舆情治理思想中封闭信息的思维惯性,既要保证权威信息的公开透明,又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当中,以官方权威消息带领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网络舆情技术治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情治理的难点与大数据技术的特征有关,因此要想加强网络舆情治理能力,不仅要增强意识,更要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技术创新。首先,地方政府可与当地科技企业以及高校联合研发大数据舆情监测与管理产品,为合作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与人力资源,同时坚持技术迭代更新,确保技术先进、应用有效;其次,应当制定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格式通用,同时数据应当在统一平台内进行共享,以解决数据孤岛问题;[5]最后,应着重提高数据的预测及整理能力,依靠优良的预测能力,将网络舆情引导到正确方向,最大限度降低政府与公众发生对立的可能性。

(三)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公开、透明、完整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能够帮助政府在大数据时代提高舆情管理能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强化公众满意度。第一,政府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包括政策决策过程、数据和研究报告等,全面、准确的信息能够增加公众对政策和决策的理解和信任度,同时政府应主动建立独立的媒体监管和舆情监测机构,以确保舆情信息的客观和中立,这些机构应独立于政府,有权做出独立的评估和监督,确保政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二,政府应鼓励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和表达,通过开展公平、公正的民意调查和社会咨询活动,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公众的观点和需求,降低信息控制的风险;第三,政府应尊重和保护媒体的独立性和言论自由,同时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媒体应被允许独立报道和评论舆情事件,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来源;第四,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政府舆情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查,并邀请学术界、专业机构和公民社会团体参与评估审查,以确保政府舆情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打造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舆情引导的主体是群众,只有群众对于舆情的看法转变或对于政府及公共机构的认知转变,才能够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因此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应当从群众层面打造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首先,应广泛运用多种多样的引导手段,包括互动对话、建立咨询机制等,以满足公众信息获取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应认识到网络舆情的多样性,尊重和兼容不同声音和观点,建立更为开放和包容的舆情引导机制,既要避免强硬舆情控制伤害政府公信力,又要利用更加开放的舆情接纳方式打造良好、公正、透明的政府形象;最后,需要保持创新思维,及时调整舆情引导手段,灵活适应不同网络平台和用户群体的特点,实现持续的舆情引导效果。在社交媒体软件上流传的网络舆情具有前期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传播快的特征,为了应对此类网络舆情,政府可借助短视频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共同进行舆情引导,利用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影响力大的特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借助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KOL进行风向引导,与官方媒体形成合力,削弱网络舆情的可信性,转变公众看法。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概念以及网络舆情概念,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面临的网络舆情问题,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从思维层面增强网络舆情应对意识、从技术层面加强网络舆情治理能力、从信息层面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从群众层面打造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参考文献:

[1] 肖中华,邹雄智.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J].企業经济,2020,39(5):6.

[2] 王洪.浅谈大数据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策略[J].数字通信世界,2021(01):153-154+164.

[3] 李文军,陈妹.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网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5):69-77.

[4] 何林林,张子晴.新时代网络舆情的大数据使用与研究[J].区域治理,2021(45):161-163.

[5] 雷凯.大数据时代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治理研究[J].中国报业, 2020(2):2.

作者简介: 米元哲,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社会治理大数据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