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研究

2023-02-02 21:12郭永丽
国际公关 2023年2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这种奋斗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至今仍能够为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和人类文明的绵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当代青年既要承担重要历史责任,又要面对自身生存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和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传统中所蕴含的奋斗精神,正确认识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奋斗精神的多重思想意蕴,为青年树立以奋斗精神为导向的价值观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时代价值;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 “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凝聚着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青年奋斗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深厚的奋斗精神,是青年人理解和继承奋斗精神的思想源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对于深入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奋斗精神

(一)百折不挠,天道酬勤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凝结出强大的奋斗精神,强调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时至今日,这一精神特质仍然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传家之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

《中庸》中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来鼓励青年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周密地思索,明确地判别,忠实地执行。《论语》中的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意指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记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记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西京杂记》中记载,匡衡 “勤学而无烛”,于是 “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惜时如金”也属于古代所倡导的一种美德,寒窗苦读的学子更应该树立进取精神,珍惜时间,通过努力奋斗创造出一番事业。《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说勤劳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勤劳能够使百姓获得生活财富。在实践中要养成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养成积极主动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曹操名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有抱负、有雄心的志士即使到了暮年,依旧有一颗不老的心,依旧有一股奋斗不息的力量。《后汉书·张衡列传》中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意思为:人的一生在于勤奋,倘若不努力探索,就不会有收获。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只有不断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和成长。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说为功业不辞劳苦、奋斗终生,到死方休。李清照在 《夏日绝句》中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警世通言》中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是说作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男子,如果不展开自己的志向,成就一番事业,就枉为一个男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个青年务必在实践中坚持艰苦奋斗、不惧困难、敢于拼搏、乐于拼搏的精神,依靠勤劳和汗水担当起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

(二)精益求精,密益加密

奋斗精神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历史发展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社会环境受奋斗精神的影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古代中国在诸多领域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古代有发达的传统天学、传统地学。唐朝政府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唐玄宗召僧一行主持编制新的历法,在京城长安,僧一行主持制造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天文仪器,大大提高了天文观测精度;发起并主持四海测验,实地测量子午线长度,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创造 “九服食差”“九服晷漏”等法,编制成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价值历法之一的 《大衍历》。唐代组织力量对大运河整修和水利兴建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攻坚克难,如筑堤壅水、阻止海水咸潮上溯等。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与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元祐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终于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充分显示了奋斗精神是古代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

祖冲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两点治学精神值得当今的青年人学习。一是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他主张 “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即亲自用尺测量计算日影长短,亲自观察地动仪和沙漏,观察的时候用尽眼力,不放过毫厘之微,计算推演的时候用尽心力。二是刻苦求精。在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反复对9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运算,开方运算更是达到50多次,最后成功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直到1 000多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欧洲人打破。

奋斗精神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古代科技的整体更新,如今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与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青年一代需要在奋斗中以牺牲与奉献精神,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心系国家,胸怀天下

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祖国、民族和同胞的深厚感情造就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甘洒热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孔子一生严于律己,心怀国家兼济天下,发扬和践行仁义道德,为重修礼法而奋斗,充分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历史重任的勇气与坚韧,即历史担当精神。被这种历史责任感所鼓舞,无数有识之士为民族独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霍去病从小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武艺超群,骑马、射箭、击刺等技能无不精通。霍去病在 “漠南之战”带领800名壮士,一路向北寻找匈奴军队。他们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杀匈奴兵2 000多人,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和匈奴相国,取得大捷。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制定了 “连结河朔”战略,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土方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距离商朝都城正北方约1 000里,屡屡侵扰商朝边境劫掠民财,当地人深受其苦。商王曾经数次征战,但是都没能将其降伏。为了根除隐患,妇好带兵出征,很快就击溃了敌人,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土方。在她死后商人仍然保持着对她的敬畏之心,认为妇好的在天之灵仍然有能力对付敌国。王昭君不远万里奔赴大漠,完成了汉王朝交托的民族和亲使命,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匈奴生活了30余年,不仅以非凡的勇毅精神推动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合,也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国梦的实现,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接续奋斗。[1]新时代青年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爱国精神,在获得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国家不断进步。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一)提升青年对奋斗精神的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和广泛传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明显增强,年轻人开始重视我们的文化根脉、重视自身的文化传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奋斗精神的影响力,有助于青年寻回失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能力,探索文化自信建设路径,对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深远意义。”

青年人正处在一个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的身心迅速成熟、自我意识快速觉醒,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他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滿足,同时,在精神层面上自我实现的要求也随之凸显。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只有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才能引起精神共鸣,进而用奋斗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邃的奋斗精神、崇高的道德追求、珍贵的价值理念,深入阐述其理论特质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青年学生在接力奋斗中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学校举办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有较高的积极性,对其蕴藏的奋斗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够端正,带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参加实践活动,甚至认为奋斗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不必浪费精力去传承,这就导致传播活动流于形式。一些大学生对奋斗精神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刻,更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承观念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中奋斗精神的认同感。

(二)引导青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深刻育人价值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能够有效纠正青年的认知偏差,帮助其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当前社会攀比之风盛行,享乐主义兴起,由于青年人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出现严重的价值观偏差,受畏难逃避心理、贪图享乐主义及形式主义等不良文化的侵蚀,滋生出以享乐为荣、奋斗无用的错误价值取向,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奋斗精神被严重消解。在这一时期对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展开奋斗精神教育,可以确保他们在奋斗精神的引领下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资源浩瀚,其奋斗精神为培育青年价值观提供了大量的理论资源,有理性、有情感的深刻史实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确定自己的行动导向,深刻理解为何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保持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指引青年担当民族复兴的奋斗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可为新时代青年引导正确的奋斗方向,以国家振兴为己任,形成通过奋斗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在历史长河中引导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奇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面临世界经济普遍下滑、逆全球化思潮涌现的外部环境,就业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不高的内部环境,我国的伟大复兴之路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因此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鼓励青年将个人奋斗具体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宏大目标,为我国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做出应有贡献,[3]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奋斗精神为新时代青年做出思想和行为的引领,提供行为准则,在先辈的激励下当代青年更应承担时代重任,继承其坚毅品质,做民族复兴的接力者和奋斗者,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青年奋斗精神的路径

(一)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

青年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又是强国富民的后备力量,还是奋斗精神的重要传播者和实践者。奋斗精神的培育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应充分发挥青年在奋斗精神培育中的主体作用。

青年群体之间互有较为频繁的交往和沟通,是在课堂外获得学习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运用群体间的优势,走進青年群体内部,了解青年真正的思想。通过群体间的学习和探讨,一方面可以巩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进一步提高奋斗精神教育的效果。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青年个人的价值观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利用青年群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奋斗精神教育的广度和效果。因此,要充分利用青年群体间的相互影响,注重培育他们自强不息的个人品格,通过强化群体成员的全面培养,在群体中构建积极奋斗的氛围,把个体的奋斗方向与集体的奋斗宗旨相结合,不断锤炼坚强的意志。

在群体中,为了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与尊敬,青年人往往遵循同样的价值观。因此,要发挥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注重培养核心人物的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帮手,充分发挥青年群体中核心人物奋斗精神的影响力。对于不理解奋斗精神正确内涵的青年,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引导,适时地进行转化,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引导青年人积极地接受奋斗精神的教育,进而使全体青年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前途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要使青年群体形成统一的奋斗精神,就必须加强群体成员间的默契配合,相互帮助、一同成长,增进青年群体对彼此的认识,筑牢群体中青年人的奋斗信念。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是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渠道,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学校作为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奋斗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坚定青年的奋斗目标,应该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提升青年对奋斗精神的认同感。

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是固有的,而是靠一代一代青年的奋斗逐步积累起来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奋斗精神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中,让青年人在客观的历史事件学习中打造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促进社会迅速发展的内驱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影响奋斗精神教育的基本因素,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对奋斗精神的理论渊源、现实困境和实践途径进行深入探索,充分表达对继承和弘扬奋斗精神的看法,加深对奋斗精神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对青年树立奋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一条能够有效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奋斗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的育人路径。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和参观游览活动,为传播奋斗精神增添鲜活的案例,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展览馆、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切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奋斗精神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树立对奋斗精神的积极态度,从奋斗精神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三)强化对奋斗精神的宣传解释

与当代流行文化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远、意蕴深厚。受到网络文化影响,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大多数青年不愿花费时间深究其中的核心要义,给宣传和阐释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造成了阻碍。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引导青年人树立积极奋斗的态度,就一定要重视对其内涵进行宣传解释。

要借助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如借助电视广告、广播、抖音等平台,因势利导阐述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从细微处着眼挖掘事件中有关奋斗精神的元素,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奋斗精神进行重新创造,提高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利用网络传播建设宣传奋斗精神的主阵地,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青年人对网络中享乐主义等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全面提高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奋斗精神的认识,启发青年人对奋斗精神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现实意义的理解,使奋斗精神与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真正高效地融合,主动担当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

榜样力量在宣传奋斗精神的过程中具有突出优势。青年人不喜欢一成不变的道德教育,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感染。面对新的历史挑战,要继续发扬好的榜样精神,以优秀的榜样力量凝聚起青年的奋斗精神,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活力。勤政爱民的焦裕禄、廉洁奉公的牛玉儒、无私奉献的郑九万以及献身教育的张桂梅都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奋斗事迹是青年学生的学习榜样。运用主流媒体宣传先进人物,引导青年从时代楷模身上学习奋斗精神,把前辈们恪尽职守的奋斗精神与自我追求融合在一起,在榜样的影响下增强自己的奋斗意识,把个人与国家、社会的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青年奋斗精神的过程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对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生活态度以及行为倾向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青年奋斗精神。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青年奋斗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群体间的优势,筑牢他们的奋斗信念;以多种形式开展参观游览活动,强化对奋斗精神内涵的宣传解释;要扩大青年群体对奋斗精神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王国斌.坚定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自信:内涵与举措[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08):108-111.

[2] 黄蓉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3):97-106.

[3] 金虹.弘扬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价值与路径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18-20.

基金项目: 202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0201004。

作者简介: 郭永丽,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