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内涵体系、编制逻辑与实施路径

2023-02-02 00:32刘新卫黎明吴悠梁梦茵梁宜孔凡婕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

刘新卫 黎明 吴悠 梁梦茵 梁宜 孔凡婕

摘要: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本身概念清晰、内涵明确,与相关规划区别明显,肩负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之需。(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遵循“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愿景、安排什么举措”的规划思路,形成“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的编制逻辑。(3)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遵从“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工作路径。研究结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是引导生态修复活动科学开展的前提,需在明确该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基础上,遵循其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得到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念内涵;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23)03-0011-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802805)。

生态修复理念缘起于20世纪初,旨在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等手段修复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而导致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至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状态[1-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湿地萎缩等生态退化和受损现象不时涌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受到破坏,一些地方陆续开展了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但多针对小范围、单一或特定生态功能的恢复与重建。2013年以来,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论内涵的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逐渐由单一要素治理向多要素统筹保护与系统修复转变,更加强调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功能综合性和跨区保护协调性,突出自然地理单元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自然资源部并且赋予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有望从体制上破解之前客观存在的“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的现象和难题。基于履职尽责的考虑和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生态修复工作、引领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的需要,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着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该规划自此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种规划类型,并因不同层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研究多聚焦于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等[1-4],如戴忱等建立了“分要素问题分析—生态风险—生态修复区域与修复要素识别—修复对策”的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路线[4],邹长新等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性等出发梳理了系统观理念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涵与理论基础[5],还有一些学者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中如何科学识别关键区域、如何合理划分生态修复区域等进行了探讨[6-11]。但是现有研究缺少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念内涵及其规划体系的深入探讨,以及该类规划工作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等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其规划体系的分析,探讨该类规划的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以期为丰富和发展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土地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理论,统筹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参考。

1 规划内涵与体系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明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及与之相关规划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本质内涵,促进该类规划从人所“不知”到众所“周知”。另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从出现之日起就肩负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在落实目标任务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之需。

1.1 规划内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般是指在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基础上,基于自然地理格局,适应气候变化趋势,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空间格局失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生态、农业、城镇国土空间,统筹和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活动[12-13]。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界定,近年来一些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1,4,14],均有其合理性和可借鉴性。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特别是参与研究制订不同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实践,认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对一定时期特定区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的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是开展生态修复活动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致力于解决生态问题、改善生态功能、提升生态价值、促进人地和谐的国土空间类专项规划。作为一个相对新生事物,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要在当前种类繁多的各类规划中崭露头角并真正发挥作用,需在明晰自身概念内涵的同时明确与相关规划的主要区别。

1.2 规划联系

(1)自然资源部门的相关规划。在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的规划中,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相关的主要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根据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表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包括生态安全格局在内的总体格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服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并且通过部署安排生态修复任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关生态修复内容和任务的具体细化与实施载体。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规划部署,旨在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國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关注的任务重点有别,但鼓励和引导各地通过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促进所在地区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2)其他部门牵头的相关规划。其他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的规划中因为涉及生态修复内容而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相关的主要有: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双重”规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生态环境部门的污染防治规划、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住建部门的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城市双修规划,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以及农业农村部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前述相关规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空间类别。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面向全域所有国土空间,而“双重”规划仅针对生态空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仅针对农业空间,城市双修规划仅针对城镇空间。②问题类型。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面向所有类型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规划仅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流域综合规划中仅水沙调控、水土保持、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以及岸线利用等方面涉及生态修复内容。③规划属性。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类专项规划且在生态修复方面具有总体规划属性,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等规划部署的工程项目只有任务内容而缺少空间指引,空间规划属性不强。④重点任务。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对所有国土空间安排部署生态修复任务,这与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污染防治规划等关注的重点任务明显有别。

1.3 规划体系

根据前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关于“相关专项规划可在国家、省和市县层级编制”的规定,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支撑性、传导性和协同性作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本身需要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四级规划,并可根据需要编制跨行政区的区域(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其中,全国规划重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考虑一定时期的全国生态修复工作,整体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做好全国生态修复方针政策顶层设计,确定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工程,突出战略性、全局性;省级规划是一定时期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编制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基本依据,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作用,既要承接全国规划部署的任务,又要研究制定省域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和分区分类体系,传导市县规划的责任和任务,体现指导性、协调性;市县规划是一定时期市县组织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手段,侧重实施,落实上位规划安排的任务,确定辖区工作重点,制定保障措施,实施修复工程,具有操作性、约束性。区域(流域)性规划是以大江大河或重大自然地理单元为依托,充分衔接国家、省、市级重大战略规划,统筹考虑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与自然保护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三线”划定方案、生态网络和生态安全格局等要素,针对区域(流域)存在的重大系统性生态问题和风险,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总体谋划,开展全域修复,促进各类生态系统耦合,维护区域(流域)整体生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相较于具有明显行政区划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所包含的区域(流域)既考虑了地理单元内生态系统完整性、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和人地耦合的整体性,又突出了区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异质性。

依据规划管理运行需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可以参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分为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4个子体系。编制审批体系为了突出科学性、协调性、操作性,需根据统一部署分级编制审批各级規划,其中,全国规划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并由国务院审批,省级规划由省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市县规划由市县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实施监督体系主要指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分级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审查备案制度,建立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定期评估制度,加强与空间规划及“一张图”衔接,实行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可以通过定期(如5年一次)的评估调整,与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制度等方面做好衔接;法规政策体系主要指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配套政策,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制定各级各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规程,其中,国家、省级与重点区域(流域)规划技术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市县级规划技术标准可由各省自然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制定。

2 编制逻辑

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以解决“生态病”为出发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服务于保护资源环境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目标,规划编制遵循“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愿景、安排什么举措”的规划思路,通过开展国土空间调查与评价,摸清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本底条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空间冲突)和社会经济现状,研判中长期生态安全趋势与潜在风险,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问题诊断,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目标和绩效标准;分析各项生态资源、重要生态节点和自然保护地的类型、规模及空间分布,以构建陆域、水域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网络安全为目标明确生态修复脉络;统筹考虑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有效衔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规划,划定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及重点区域,分区、分类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的主导方向与重点任务,落实系统修复的模式与措施;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制定监测评估方案,部署工程时空范围、目标及任务。鉴于此,形成多元目标驱动下的“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的编制逻辑(图1),克服相关传统规划重蓝图轻规制、重政府轻市场、重工程轻政策等问题。

2.1 问题导向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解决所在区域当前和规划期间的突出生态问题为首要任务,规划编制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此开展的调查评价工作,是在收集整理规划区相关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历史资料基础上,开展区域生态状况评估和生态系统演化分析,摸清规划区的生态本底;分析诊断旨在识别生态退化发生的空间区域、退化程度及其驱动因素,需要根据规划区生态本底状况,确定区域生态退化的关键指标并建立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退化等级判别标准以及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而识别出退化程度的具体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是发现规划区现状生态问题之举;预判规划期间规划区范围内开展生态修复可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对风险挑战的研判既要考虑区域内生态问题面临的由于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导致的复杂约束,又要把气候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区外影响纳入考虑范围,是对未来可能产生问题的预判。根据调查评估明确的生态本底、分析诊断发现的现状问题、研究预判得到的风险挑战,结合上位规划或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等的部署安排,合理设定规划期间规划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并重点从生态质量、修复治理等角度研究建立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在内的规划指标体系。

2.2 格局塑造

空间格局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导向,是统筹利用各种空间资源的总遵循[15]。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是对优化的生态管控愿景的描绘和对高强度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保护空间关系的界定,保障生态安全格局塑造因而成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目标[16],并为从“被动修复”向“主动适应”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优化途径。围绕塑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编制阶段要坚持“山水田林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将系统工程思想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通过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对维系规划区生态过程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源地、廊道、战略点及整体网络等关键生态要素进行空间位置及范围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格局—过程耦合原理和与之对应的源地—廊道—战略点空间组织原则,以潜在路径将相对孤立的生态要素串联起来,构建生态廊道、打通生态节点,促进形成“斑块—廊道—基底”多元素、多层次综合一体的生态网络空间,保障生态过程中能量物质交换和区域生态功能发挥,在现状生态系统格局基础上寻求生态安全保障与优化的空间策略,明确规划期间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脉络。针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层级特性和尺度特征,不同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国家、省级、市县等不同层级生态安全格局的上下传承和彼此协同。

2.3 区类调控

开展分区分类并进行针对性调控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用来表达规划意图、落实空间政策的重要工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同样需要通过区类的划分和调控落实相应的工作路径和修复举措。生态修复分区需要遵循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演替规律,结合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和主体功能分区成果为基础,衔接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划定以及生态功能区划成果,并以生态地理区划为依据开展,通过明确不同分区的空间范围、主要问题、主攻方向、修复任务和修复策略等,促进生态修复工程“点冶”和“线冶”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政策“面冶”有机结合和优化调配[14],从根本上推动规划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省级以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要依据规划区主要生态胁迫问题的空间分布情况,结合落实国家或区域重大战略和上级上位规划明确的生态修复任务,合理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并作为将来规划实施的优先区(市县级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明确重点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分類承袭总体规划关于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划分,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编制阶段对不同空间进行针对性安排和组织,减少各类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生态修复的负外部性,以期通过规划实施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空间更加自然、农业空间更具乡愁、城镇空间更有韧性。

2.4 工程牵引

虽然一些专家对于以工程形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持有疑义,如认为大多生态修复工程重视小范围、局地尺度或单一群落与植被类型的恢复,缺乏大区域、整体或系统水平尺度的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工程大多仅注重单一的生态效益,而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与支撑作用研究不足[17];生态修复工程多以生态问题为导向,但忽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以改善区域生态功能为导向的顶层设计[18];以工程为导向的生态修复常以单一生态要素为抓手,容易割裂生态系统整体性,出现(单要素治理)局部最优而(全要素修复)整体收益偏低甚至下降的不足[19]。但是,针对当前及规划期间生态修复任务面广量大、投资额大、建设期长的实际,合理布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仍是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实现重点突破、发挥引领示范的重要手段,规划编制阶段要做好研究部署。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需要围绕国家或区域重大战略,结合规划期间重点任务安排和已有工作基础,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合理安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编制工程(项目)列表,明确工程(项目)规模、主要内容、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并且提出工程(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针对工程项目的规划层级性和实施承继性(全国规划考虑重大工程,省级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市县规划安排重点项目,形成工程体系),规划编制中需要做好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自上而下的统筹协调。

3 实施路径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类专项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基于多学科理论知识并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等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从空间资源和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明确“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规划实施路径(图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支持和优化规划区的生态修复过程,促进生态问题得到解决、生态功能有所改善、生态价值不断提升,进而实现所在区域或更大范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1 规划传导

实施规划传导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在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并且发挥总体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旨在以生态修复分区和重点区域为指引,通过定位传导、结构传导、规模传导、功能传导等方式,将分区范围、指标体系、工程布局、政策要求等内容有效传导,从上到下将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层层压实,确保党中央和上级政府有关生态修复的理念要求、战略意图、规划部署等得到逐级贯彻落实,如将省级规划确定的生态修复目标任务以规划指标的形式分解到各市县完成、将省级重点工程安排到各市县实施,省级规划配套的保障措施各市县要遵照执行等。针对四级规划形成的自上而下规划传导机制,各级政府要将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作为科学开展和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抓手,依据本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上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组织编制所在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陆域海域、兼顾地上地下、协调时间空间,明确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向下传导直至项目实施方案,促进形成纵向统一、横向联动、条块结合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格局,确保各个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真正做到能用、管用、好用。

3.2 政策引领

加强政策引领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中实现分区分类调控和发挥工程示范作用的前提,也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推进中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關键。政策引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健全生态修复激励政策。推动现行政策由单一行政管理向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协调联动,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全链条政策体系。各级政府要在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自然资源相关激励政策,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修复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生态共建共享;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激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修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明确生态修复负面清单。为规范生态修复行为,从源头上实施合理有限的人工干预,促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有序演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及时制订出台和调整更新生态修复负面清单,明确哪些领域是生态修复的“禁区”、哪些生态修复行为“不可为”,对有明确管控要求的必须严格执行,未明确管控要求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严禁以任何形式擅自放宽或者选择性执行,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科学合理开展。

3.3 监管服务

强化监管服务是生态修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顺利实施的基本要求。为了推进生态修复管理由过去以审批为主向以监管和服务为主转变,各地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期间,要在做好生态修复监管的同时,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优化生态修复从业者营商环境,真正做到“将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收上来”。生态修复监管的对象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组成部门,上级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以及推动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定期考核评估制度等。与此同时,克服制度惯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路径依赖”,聚焦重点领域,优化社会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充分调动生态修复参与者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出台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生态修复任务,设立工程项目并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及自然资源资产配置要求,而且要建立投资促进机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汇总发布各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及投资需求、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保护修复产品的交易渠道,以及加强生态修复法律法规政策和成功案例做法宣传等。

3.4 要素集聚

推进相关项目统筹、资金聚合是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的有效举措。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除了众所周知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尚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生态退耕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开展生态修复相关工作。虽然前述工程项目的资金金额合计堪称巨量,但实际上因为偏重条线管理而显得较为分散。为此,要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要求,完善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整合现有政策和渠道”。各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中,要改变隶属不同部门的生态修复类项目“单打独斗”局面,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原则,围绕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打捆”实施,加强资金整合使用,避免“撒胡椒面式”投放资金;坚持“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原则,不改变部门职能和责任要求,推进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工作机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生态修复项目,要适当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并且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资金需求,确保真正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

3.5 适应性管理

适应性管理是在传统管理方法无法解决生态系统复杂问题时应运而生的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法[20],虽然目前在国内尚处初步发展阶段并在一些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但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顺利实施仍然不无参考借鉴意义。由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面对的是规划区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态系统客观规律认识的不全面性,有必要通过调查监测评估规划实施情况获得经验,并根据生态系统变化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时修正、改进规划实施的管理政策和实践措施。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适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生态状况调查监测评价机制和规划实施反馈调整机制。在生态状况调查监测评价方面,全国及其各地要推动构建统一的生态状况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在加强基础调查掌握生态家底的同时,发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优势,以规划实施管理决策需要为导向,对于筛选确定的监测对象合理设置特征值和监测频率,力争“早发现、早预警”,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跟踪、五年评价的跟踪评价机制,全程跟踪评估规划实施进度。在规划实施反馈调整方面,根据调查监测评价结果,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既定规划部署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4 结语

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目前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规划编制层面,对于该类规划的概念内涵及其规划体系,以及编制实施的内在逻辑和工作路径等方面较少涉及,而这些问题能否澄清对于保障该类规划工作顺利开展尤为重要。本文对前述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一类专项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有着明确的概念内涵,并在推进实现规划目标任务过程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的实际需要;规划编制需要围绕实现多元目标,遵循“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内在逻辑;规划实施需要明确“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工作路径,确保规划实施顺利。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宋伟副研究员在稿件修改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曹宇,王嘉怡,李国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J]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7):1 - 10.

[2] 吴次芳,肖武,曹宇,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2 - 4.

[3] 冯漪,曹银贵,耿冰瑾,等.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理论内涵与管理应用[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4):545 - 557.

[4] 戴忱,李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修复内容探索——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21(1):64 - 71.

[5] 邹长新,王燕,王文林,等.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J]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11): 961 - 967.

[6] 付凤杰,刘珍环,刘海.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贺州市为例[J] . 生态学报,2021,41(9):3406 - 3414.

[7] 倪庆琳,侯湖平,丁忠义,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04 - 216.

[8] 方莹,王静,黄隆杨,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诊断与识别——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90 - 203.

[9] 丹宇卓,彭建,张子墨,等.基于“退化压力 - 供给状态 -修复潜力”框架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生态学报,2020,40(23):8451 - 8460.

[10] 田美荣,高吉喜,宋国宝,等.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与生态退化程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1):7 - 14.

[11] 第宝锋,崔鹏,艾南山.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40(5):32 - 37.

[12] 白中科,周伟,王金满,等.试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J]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2):1 - 11.

[13] 王晨旭,刘焱序,于超月,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925 - 1941.

[14] 高吉喜,邹长新,吴丹,等.区域减压增效生态调控修复模式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1):1 - 6.

[15] 杨培峰,焦泽飞.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方法在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运用——以四川威远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9):2308 - 2319.

[16] 叶玉瑶,张虹鸥,任庆昌,等.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以广东省为例[J] .热带地理,2021,41(4):657 - 667.

[17] 张丽君,刘新卫,孙春强,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土规划的经验与啟示[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1 - 28.

[18] 赵丹,黄晓春,付力平,等.基于共轭生态理论的北京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5):21 - 27.

[19] 周飞舟.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J] .社会,2012,32(1):1 - 37.

[20] 周远波.科学务实构建生态修复新格局——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考[N]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 -01 - 15(3).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Connotation System, Compilation Logic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LIU Xinwei1,2, LI Ming1,2, WU You1,2, LIANG Mengyin1,2, LIANG Yi1,2, KONG Fanjie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f Land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connotation system, compilation logic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e literature review, theoret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of territorial space has a clear connotation, and is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e relevant planning. It bear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era, and the needs to establish the plann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targeted tasks. 2) The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follows the idea of “what problems to solve, what vision to achieve, and what measures to arrange”, forms a programming logic of “problem-oriented + pattern modeling + regional regulation + engineering traction”.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should follow the working path of “planning transmission-policy guidance-supervision service-factor aggregation-adaptive management”. In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is the premise to guid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planning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its compilation logic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prepara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Key words: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concept connotation; planning system; compilation logic; implementation path

(本文责编:陈美景)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实施路径
微阅读, 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给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运用及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