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2023-02-02 17:33邹湛露蔡怀滨张雨高艳梅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锚定宅基地意愿

邹湛露 蔡怀滨 张雨 高艳梅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前景理论分析认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利用广东省880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提升政策实施成效,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信息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1.830,其中负面经验锚定和高价格锚定显著抑制农户退出意愿;(2)群体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1.336,农户正面从众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3)功能认知偏差以1%的统计水平显著负向影响退出意愿,回归系数为-0.782,高程度的保障、经济、心理功能感知显著降低农户退出意愿。研究结论:由于存在锚定、从众、禀赋效应,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中易形成信息、群体、功能认知偏差,最终影响其退出意愿。据此,增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重点要从削弱负面经验锚定的抑制作用、发挥正面从众心理的促进作用、减轻禀赋效应和高价格锚定的负面影响三方面着手,加强信息化的基层动员宣传力度,发挥正向化的群体规范引导效用,制定多元化的退出补偿标准体系。

关键词:认知偏差;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宅基地退出意愿;前景理论;锚定效应;从众效应;禀赋效应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23)03-0059-1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农户行为选择与政策工具响应”(GD20CGL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更新模式选择对其实施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中介效应”(20YJA630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两栖”农户城乡置业策略选择与宅基地流转耦合分析研究——以广东省为例(18YJAZH121)。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然而农村居民点规模却有增无减,宅基地低效利用且闲置浪费严重,城乡用地矛盾加剧。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出台宅基地“三权分置”、保障村民“户有所居”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从而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然而在实践中,信息不对称、补偿标准难达一致等矛盾突出,导致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正面响应程度普遍较低[1],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

在此背景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一是基于宏观政策制度,从宅基地确权[2]、退出补偿标准[3]及模式[4]等方面,分析退出影响因素、意义及机制。二是基于中观社会层面,涉及社会特征和社会保障两方面。社会特征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等乡村社会资本直接影响农户退出选择[5],而农户在群体规范下的从众示范效应[6]和乡土情结[7]则通过认知间接影响退出决策;对失地后权利[8]、养老[9]等社会保障的担忧也会显著影响退出意愿。三是基于微观农户视角,探究农户个体特征和心理认知因素对退出意愿的影响。个体特征中,生计资本[10]、家庭生命周期[11]、政策了解程度[12]等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农户分化、代际差异、信息能力通过价值认知[13]、政策认知[8]间接影响退出意愿;农户心理层面的宅基地功能[14]和产权认知[15]、利益与风险感知[16]等认知因素影响退出决策,锚定心理、现状偏见、禀赋效应[17]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退出意愿。

宅基地退出意愿本质上取决于农户个体的行为决策倾向,然而受有限认知、决策情境、情感依赖等因素限制,农户在认识和判断时易与事实本身、标准规则间产生偏离或偏离倾向,形成认知偏差[18]。根据前景理论[19],为使决策贴近实际最优,必须考虑造成决策与客观结果之间偏差的因素。作为宅基地退出的有限理性行为主体,农户囿于锚定效应、从众效应、禀赋效应,在信息获取、群体规范、宅基地功能认知三方面偏离客观事实与判断标准,形成认知偏差①,影响其退出行为决策,而前景理论为解释认知偏差如何影响退出意愿提供了契合的理论基础。

学界从多视角研究了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解决宅基地退出问题提供了诸多思路。许多学者长期关注农户心理认知因素并探索其与退出意愿的关系,但鲜有研究将这类心理认知因素梳理到认知偏差框架下,探讨农户认知偏差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这可能是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以认知偏差为视角,借助前景理论,从信息、群体、功能三个维度提出农户认知偏差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解释框架,利用广东省880份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增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并引导其自愿有偿退出,为提升政策实施成效、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理論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前景理论

鉴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②不适合解释风险环境和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KAHNEMAN和TVERSKY基于“有限理性”[20]提出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判断和评估时,通常会设定一个参照点,并据此确定收益或损失,决定可能结果的取舍[19]。当决策者对变化因素产生反应时,其经验就是参照点,给定价值下的认知则依赖于此参照点。

近年来,前景理论广泛用于解释失地补偿[21]、宅基地退出及流转[22]等情境中的农户个体决策行为,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与适用性。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中因信息获取、群体规范、功能认知三方面偏离客观事实与判断标准而形成认知偏差,最终影响其退出选择。在此过程中,既存在不确定性事件产生的风险,也存在依赖参照点确定收益或损失的偏差认知对决策结果的影响,这与前景理论所描述的决策情境相契合。

运用前景理论分析宅基地退出决策可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在编辑阶段,认知偏差一方面通过影响参照点水平,调整价值函数主观收益与损失大小,从而影响前景值;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权重函数,以主观概率代替客观概率,进而影响前景值[25]。农户受认知偏差影响而调整预期补偿价格,形成一定参照点水平,同时使客观概率转化为主观概率;基于主客观之间的偏差值,产生“损失”或“收益”的价值感知,得出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值。在评价阶段,农户对每个被编辑过的前景加以评价,按照式(1)计算各方案前景值并选择最高值,据此产生不同行为决策倾向[24],即不同退出意愿。

1.2 研究假说

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中,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的行为经济人,受锚定、从众、禀赋效应的心理认知因素影响,信息获取普遍受限、趋于追随群体规范、功能感知程度过高,从而形成信息、群体、功能认知偏差。根据前景理论分析框架,由于不同维度和程度的认知偏差,农户主观视退出宅基地为一种损失或收益,并依据自身风险倾向做出行为决策,最终影响退出意愿(图3)。

1.2.1 信息认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处于不确定情境中的个体在判断与决策时往往会不断调整参照点水平,使最终估计结果趋于初始锚定信息,从而形成决策偏差[26],这种信息上的认知偏差即表现为锚定效应[27]。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中,一方面易受政府强力推进行为①、情绪性拆迁和上访事件等负面信息影响,形成初始经验锚定,过分注重偶然性事件[28],产生刻板印象和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会根据锚定的外部价格②调整预期补偿和风险估计。基于前景理论,当农户主观锚定负面经验信息和偏高价格时,锚定效应增强,视退出为损失,具有风险偏好的行为决策倾向,宅基地退出意愿较弱;反之则退出意愿较强。据此提出假说H1:信息认知偏差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负面经验锚定和高价格锚定显著抑制退出意愿,而正面经验锚定和低补偿价格锚定对退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

1.2.2 群体认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个体易在他人行为相关信息的影响下做出与其内容一致的判断或决策[29],这种基于社会群体行为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即表现为从众效应[27]。农户群体生活环境相似、交往密切频繁、风险感知不足[30],认知和经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个体易跟随大众做出行为决策。基于前景理论,当亲友、同村及村外人退出意愿普遍较高时,农户受较强的从众心理影响而降低对退出补偿的期望,具有风险规避的行为决策倾向,宅基地退出意愿较强;反之则退出意愿较弱。据此提出假说H2:群体认知偏差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当亲友、同村人、村外人普遍积极响应退出政策时,农户较强的从众心理显著增强其退出意愿,而从众程度越低,退出意愿越弱。

1.2.3 功能認知偏差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宅基地承载着农户的保障、经济和心理寄托等功能,其“人格财产”属性是农户禀赋效应的来源[31]。禀赋效应指个体得到某物品的支付意愿(WTP)通常低于出让该物品的受偿意愿(WTA)[32],即人们对拥有的物品有更高的价值评价[33]。宅基地退出决策中,农户的功能感知程度越深,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和退出成本感知越高,受偿预期就越高,相应禀赋效应越强[14]。一方面,宅基地的生活居住、抵御风险等保障功能和生产经营、补偿增值等经济功能使农户主观判定宅基地重要,强化禀赋效应;另一方面,“家宅”“祖产”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户精神寄托较强,不愿脱离与乡土社会的紧密联系和情感链接,难以承受“人—地”剥离的痛苦[34]。综上,农户对宅基地的高估值与低客观价值之间的差值就是功能认知偏差的体现。基于前景理论,农户禀赋效应越强,退出的损失感越强,具有风险偏好的行为决策倾向,宅基地退出意愿较弱。据此提出假说H3:功能认知偏差显著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农户对宅基地的保障、经济、心理功能感知越完备,禀赋效应越强,退出意愿越弱。

2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广东省2018年宅基地总量约700 000~850 000 hm2,“一户多宅”、闲置浪费等历史问题严峻。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宅基地用地问题[35]。历来,广东省都高度重视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的先行地区。韶关南雄、珠海斗门、佛山南海、肇庆德庆、惠州龙门、汕尾陆河作为新一轮改革试点前沿地,对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进行了有益探索,更为其他地区的改革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选取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性。

课题组首先于2021年7月在佛山南海选取5个村庄开展预调研,根据收集结果修正问卷设计后,于2021年8月—2022年1月深入广东省17个市、172个自然村进行调研,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问卷910份,其中有效问卷880份,有效回收率96.70%。调查的17个市中,东莞市收集问卷32份,佛山104份,汕尾43份,河源25份,江门40份,揭阳50份,茂名58份,梅州37份,清远46份,汕头28份,阳江37份,湛江31份,肇庆91份,珠海33份,广州51份,惠州85份,韶关89份。

如表1所示,样本农户中54.66%为男性,年龄超过40岁的占比66.70%。大多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30.11%)和小学及以下(27.61%),76.14%农户家庭的非农收入占比超过75%。宅基地资源禀赋特征中,“一户一宅”占比53.18%,其中长期闲置率达13.46%;46.82%的农户拥有两块及以上宅基地,其中长期闲置占比高达38.83%,说明广东省宅基地闲置浪费较为严重。此外,课题组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样本地区农户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的案例极少,个别成功退出的农户均具有进城落户已久和闲置宅基地破损严重且无法修缮的显著特征;而农户犹豫观望、不愿退出的主要原因是补偿未达自身预期,以及希望保留闲置宅基地以作他用。

2.2 变量设计

2.2.1 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是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由于补偿标准不仅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内在动力、积极性[14]和意愿的重要因素[10],也是能否满足其退出后需求的现实考量因素[36],故本文将宅基地退出条件界定为“一定补偿标准下”的有偿退出。结合调研地宅基地现状与制度改革实际,根据不同的退出对象将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分为“一户多宅”和“一户一宅”两种情景。其中,“一户多宅”退出属于超宗退出,“一户一宅”退出包括超面积和未超面积两种情形①。由于不同退出情景的补偿标准不同,且各补偿标准的地域差异明显,因此实地调研时预先告知农户当地现行的退出补偿标准,并通过询问“一定补偿标准(即调研地现行补偿标准)下您是否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来获取其宅基地退出意愿。

2.2.2 核心解释变量

为表征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囿于锚定、从众、禀赋效应而产生的认知偏差,从信息、群体、功能认知偏差3个构面中选取12个核心解释变量,采用Likert五分量表设置选项。其中,用经验锚定和价格锚定表征信息认知偏差;用亲友从众、村内从众、村外从众表征群体认知偏差;用农户对宅基地的保障、经济和心理功能感知表征功能认知偏差。

2.2.3 控制变量

为提高回归结果的可信度,结合已有研究,选取农户个体、家庭和宅基地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农户个体特征选取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特征选取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宅基地特征选取宅基地块数和面积(表2)。

2.3 模型构建与检验

2.3.1 模型构建

鉴于自变量与因变量均为离散型变量,且因变量是二分定性变量,因此用0和1表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Y),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2.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对12个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整体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36,量表设计可靠性较高;KMO值为0.740,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问卷效度良好。

2.3.3 多重共线性检验

采用Tolerance法和VIF诊断法检验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Tolerance值均介于0.1~1。VIF的最大值为1.789,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共线性问题。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信息认知偏差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表3中模型1反映信息认知偏差的回归结果,模型2引入信息认知偏差下的经验锚定和价格锚定。模型1中,信息认知偏差回归系数为-1.830,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锚定效应越强,退出意愿越弱。模型2中,经验锚定和价格锚定回归系数为分别为-1.649和-0.523,均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锚定负面经验信息程度越高、预期补偿参考其他价格比重越高,退出意愿越弱。可见农户在决策是否退出时受锚定效应影响,根据自身经验和价格参照水平形成信息认知偏差,视退出为损失,从而降低退出意愿。假说H1成立,这也与杨玉珍[28]的实证结论一致。

3.1.1 经验锚定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表4中模型3反映经验锚定的回归结果,模型4引入经验锚定下的意义感知、事件评价和政府评价。模型3中,经验锚定回归系数为-1.624,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锚定负面经验信息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弱;反之退出意愿越强。模型4中,意义感知、事件评价、政府评价回归系数为-1.001、-0.477和-0.252,分别以1%和1%和5%统计水平显著负向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义的肯定程度越低、对退出过程中情绪事件的锚定越深刻、对政府行为的评价越低,退出意愿越弱。这表明农户受到负面刻板信息影响,形成歪曲片面的认知偏差,担心自身利益在宅基地退出政策中受损,从而降低退出意愿。这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也与邓苏玲[37]的实证检验结果一致。

3.1.2 价格锚定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表5中模型5反映价格锚定的回归结果,模型6引入价格锚定下的商品住宅锚定、征地拆迁锚定和异地退出锚定。模型5中,价格锚定回归系数为-0.460,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形成预期补偿时参考其他价格的比重越高,退出意愿越弱。正如前景理论所提出的,锚值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19],在宅基地退出决策中,农户倾向于锚定高补偿价格,导致损失感增强,从而降低退出意愿。模型6中,商品住宅和征地拆迁锚定的回归系数为-0.384、-0.267,均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锚定城镇商品房与征地拆迁补偿价格的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弱。实地调研中发现,相较于这两者,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退出补偿价格较低,政府或村集体的补偿无法激励其退出。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在具体补偿方式上,大多数农户认为货币补偿应高于商品房价格[38],而一旦政府激励不足,农户就不再支持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39]。异地退出锚定回归系数为0.146,以5%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锚定其他地区退出补偿价格的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这可能是由于现实中各地退出补偿价格普遍较低,当锚定其他地区的低水平补偿价格时,农户预期较低,损失感较弱。根据前景理论,当农户主观锚定偏低价格时,锚定效应减弱,视退出为收益,具有风险规避的行为决策倾向,最终提高退出意愿。

3.2 群体认知偏差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表6中模型7反映群体认知偏差的回归结果,模型8引入群体认知偏差下的亲友从众、村内从众、村外从众。模型7中,群体认知偏差回归系数为-1.336,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正面从众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模型8中,亲友、村内、村外从众回归系数为-0.381、-0.631和-0.322,均以1%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当亲友、同村及村外人普遍愿意退出时,农户较高的从众程度引起较高的退出意愿。可見在受到从众意识和其他农户退出的双重影响下,有限理性的农户趋于追随大众的行为选择,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这与已有研究结论[5]吻合。亲友、同村及村外人退出意愿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户参考,使其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假说H2成立。

3.3 功能认知偏差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表7中模型9反映功能认知偏差的回归结果,模型10引入功能认知偏差下的保障、经济、心理功能感知。模型9中,功能认知偏差回归系数为-0.782,以1%统计水平显著负向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对宅基地功能感知越完备,禀赋效应越强,退出意愿越弱。这与已有研究结论[24]吻合,验证了宅基地是具有较高禀赋效应的典型人格财产,导致农户主观抬高估价,形成与低补偿标准间的偏差,造成政府和农户在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中无法达成一致[31]。模型10中,保障、经济和心理功能感知回归系数为-0.262、-0.228、-0.293,均以1%统计水平显著负向影响退出意愿,说明农户对宅基地的保障、经济和心理功能感知越完备,禀赋效应越强,退出意愿越弱。李春华等[14]也得出一致结论,农户对宅基地功能认知越充分,退出成本感知越高,需以其预期补偿方可弥补功能消失带来的全部损失。因此,禀赋效应会使农户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认知偏差,使其调整受偿意愿从而趋于不退出,假说H3成立。

3.4 控制变量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综合上述各模型的检验结果,年龄和非农收入占比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余控制变量均无显著影响。本文仅以表7中模型10为例,分析功能认知偏差下控制变量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其中,年龄和非农收入占比分别以10%和1%的统计水平显著影响退出意愿,其余控制变量显著性均大于0.1。

年龄回归系数为-0.130,说明农户年龄越大,退出意愿越弱。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农户对宅基地的情感和经济依赖较强,视其为人生归宿和重要保障;而较年轻的农户与宅基地的情感联系较弱,且收入来源相对稳定,因此经济依赖也较弱。相比之下,年龄较大的农户更难接受退出宅基地带来的失地损失和情感剥离痛苦。

非农收入占比回归系数为-0.244,说明农户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占比越大,退出意愿越弱。首先,可能是由于非农收入占比较大的农户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不急于通过有偿退出将宅基地变现补贴家用、换取购房资金,对货币补偿金额也不敏感,因此退出意愿较弱;其次,这类农户家庭一般依赖宅基地经营副业,退出会对其当前收入产生影响[40],从而抑制退出意愿。

3.5 稳健性检验

运用改变样本容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随机抽取90%的样本量,重复前文步骤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型中变量的显著性水平较前文均无明显变化,且信度、效度和多重共线性诊断均通过检验,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受篇幅所限,本文只列出信息认知偏差下经验锚定及其三个指标对退出意愿影响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8)。与模型3、模型4对照,模型11、模型12中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无明显变化,分析结果较为稳健。

4 结论与建议

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群体、功能认知偏差对其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负面经验锚定和高价格锚定显著抑制退出意愿;正面从众心理显著增强退出意愿;农户对宅基地的保障、经济、心理功能感知越完备,禀赋效应越强,退出意愿越弱。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信息化的基层动员宣传力度。为避免农户因信息认知偏差而产生的片面认识和排斥心理,应畅通多方渠道以实现农户与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具体可动员村委、宗族精英等志愿组织,通过“政策公听会”等形式建构共识平台与互动学习模式,形成“农户—政府”有效交流机制,从而削弱负面经验锚定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

二是发挥正向化的群体规范引导效用。为促进农户因群体认知偏差而增加的宅基地退出行为效用,应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显著的差序格局和人际关系网络的正向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做出退出决策。具体可组织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与村内退出成功的先行示范者成立指导互动小组,并通过广播、新媒体等多元介质传递正面信息与退出经验,帮助认知有限的农户理性分析退出利弊,消除后顾之忧,从而发挥正面从众心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促进作用。

三是制定多元化的退出补偿标准体系。为消除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偏差和因锚定高补偿价格而形成的信息认知偏差,应从政府补偿标准和农户成本感知两方面入手。首先,需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不同的评估和补偿标准,切忌“一刀切”;其次,通过公示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退出补偿标准体系,拓宽农户认知渠道,规避其预期补偿远高于政府实际补偿的情况;最后,通过落实福利政策、提高补偿标准,增加农户退出的收益分成,规定退出一定面积即可获得奖励基金,并作为城镇购房低息贷款的重要凭证,以缓解农户的失地痛苦与生存压力,从而减轻禀赋效应和高价格锚定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

致谢:感谢华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林思妍、曾俊锋、郑松清同学参与了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瑞琴.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响应研究——基于四川省成都市12村486个样本农户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4(4):43 - 52.

[2] 吴郁玲,杜越天,冯忠垒,等.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不同区域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361份农户的调查[J]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9):52 -61.

[3] 刘丹,巩前文.功能价值视角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方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12):173 - 183.

[4] 余永和.农村宅基地退出试点改革:模式、困境与对策[J] .求实,2019(4):84 - 97,112.

[5] 邹秀清,武婷燕,徐国良,等.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户宅基地退出——基于江西省余江区522户农户样本[J]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4):26 - 34.

[6] 张文斌,王景梅,苏孜.基于行为决策理论的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甘肃省654户调查数据的实证[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4):63 - 70.

[7] 漆彦忠.宅基地的符号性与宅基地退出中的乡土惯习——以已购房农民为例[J] .长白学刊,2020(1):112 -119.

[8] 孙鹏飞,赵凯.权利保障、信息能力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基于安徽省金寨縣335个农户样本[J] .农村经济,2020(9):42 - 50.

[9] 张怡然,邱道持,李艳,等.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开县357份农民工的调查问卷[J] .中国软科学,2011(2):62 - 68.

[10] 邝佛缘,陈美球.风险预期、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基于江西省456份农户调查数据[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1):92 - 101.

[11] 李敏,陈尧,唐鹏,等.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J] .资源科学,2020,42(9):1692 - 1703.

[12] 张羽丰,孙江涛,李青松,等.豫东农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扶沟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150 - 156.

[13] 杨慧琳,袁凯华,陈银蓉,等.农户分化、代际差异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宅基地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分析[J] .资源科学,2020,42(9):1680 - 1691.

[14] 李春华,赵凯,张晓莉.功能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640 - 651.

[15] 邹秀清,李致远,谢美辉.农民产权认知冲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228 -239.

[16] 李敏,冯月,唐鹏.农村宅基地退出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典型地区的调研数据[J] .西部论坛,2019,29(5):45 - 54.

[17] 杨玉珍.农户缘何不愿意进行宅基地的有偿腾退[J] .经济学家,2015(5):68 - 77.

[18] 郑雨明.决策判断中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J] .统计与决策,2007(10):48 - 51.

[19] 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 Econometrica, 1979, 47(2): 263 -291.

[20] SIMON H A. 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J] .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5, 69(1): 99 - 118.

[21] 吴宗法,詹泽雄.前景理论视角下失地补偿理论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4(11):4 - 13.

[22] 庄晋财,齐佈云.前景理论视角下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研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1):87 - 94.

[23] 吴淑萍,杨赞.土地供应计划对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决策的影响: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8(9):849 - 857.

[24] 赵凛,张星臣.基于“前景理论”的先验信息下出行者路径选择模型[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2):42 - 46.

[25] 袁乐平,王安琪.认知偏差对知识型员工流动决策影响研究——基于前景理论参照点[J] .中国劳动,2015(8):78 - 83.

[26] 李斌,徐富明,王伟,等.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理论模型及应用启示[J] .应用心理学,2008,14(3):269 - 275,281.

[27] 李富军,杨春鹏,吕世瑜,等.认知偏差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90 - 96.

[28] 杨玉珍.宅基地腾退中农户行为决策的理论解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4(4):53 - 62.

[29] 宋官东.从众新论[J] .心理科学,2005(5):1174 - 1178.

[30] 张琪,王拉娣,杭斌.农村居民“新农保”:从众效应下的参保选择[J] .统计学报,2021,2(3):20 - 31.

[31] 牛小凡,杨玉珍.宅基地禀赋效应的测度及影响因素[J] .经济问题,2021(4):96 - 103.

[32] THALER R.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 .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80, 1(1): 39 - 60.

[33] 钟文晶.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与交易费用——来自广东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问卷[J] .南方经济,2013(3): 13 - 22.

[34] 刘守英.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3):79 - 93.

[35] 徐涛,朱紫阳,丁华祥,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省农村宅基地房屋特征[J] .热带地理,2022,42(1):148 - 159.

[36] 刘庆乐.农户宅基地使用权退出价格形成机制探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2):170 - 176.

[37] 邓苏玲.民族地区农户土地依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巴东县的实证研究[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1):46 - 54.

[38] 吕军书,翁晓宇.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调查及政策建议[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51 - 59.

[39] 韩冬,韩立达,张勰,等.市场化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19 - 27.

[40] 张文琦,曹月娥.城市近郊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子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县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5):104 - 110.

Effects of Cognitive Bia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ithdrawal: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880 Sample Farm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ZOU Zhanlu1, CAI Huaibin1, ZHANG Yu1, GAO Yanmei1,2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Resources Monitoring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 of South China,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gnitive bia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withdraw from rural residential land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 by using 880 survey data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empirical testing, to guide farmers to voluntarily withdraw with compensa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stitu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formation cognition bias significantly affects farmers willingness to withdraw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t a statistical level of 1%,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1.830. Negative experience anchoring and high price anchoring significantly inhibit withdrawal willingness. 2) The group cognitive bia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withdrawal willingness at the statistical level of 1%, and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is -1.336. The higher the positive conformity of farmers, the stronger their withdrawal willingness. 3) The functional cognitive bia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withdraw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t a statistical level of 1%,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782. High levels of security,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 percep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 withdrawal willingness. In conclus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nchoring, conformity and endowment effect, it is easy for farmers to form information, group and functional cognitive bias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ithdrawal, which ultimately affects their willingness. Accordingly, to increase farmers withdrawal willingness,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three aspects: weaken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negative experience anchoring, playing the promoting role of positive conformity psychology, and alleviat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ndowment effect and high price anchoring.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bilization and publicity of informatiz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exert positive group norms and guiding effects, and formulate a diversified withdraw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system.

Key words: cognitive bia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illingness to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ithdrawal; prospect theory; anchoring effect; conformity effect; endowment effect

(本文责编:张冰松)

①认知偏差是一种受随机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偏差,其影响是双向的:有时这种偏离的倾向可使人在认识加工过程中快速简捷地作出判断,从而节省大脑的认知资源;但有时也可能受到情绪或意愿等因素误导,作出夸大事實甚至脱离事实的判断,这时的认知偏差是错误甚至荒谬的[18]。本文中的“认知偏差”是指农户囿于锚定效应、从众效应、禀赋效应,在信息获取、群体规范、宅基地功能认知三方面偏离被认知的客观事实本身、应遵从的标准规则和理论结果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上的偏差。

②早期研究中,期望效用理论惯用于解释理想环境下的风险决策行为。通常各人主观追求的效用函数不同、对各种可能性的主观概率感知不同,导致判断和决策因人而异。但为满足该理论“理性人”假设,效用函数必须具有一致性,主观概率必须满足概率论基本原理,从而出现阿莱悖论和埃尔斯伯格悖论。

①如合村并居“一刀切”、强迫农户上楼等行为。

②如城镇商品房价格、征地拆迁补偿价格、其他地区宅基地退出补偿价格等。

①通过预调研发现,无论“一户多宅”和“一户一宅”是否处于闲置状态,只要补偿标准符合预期,农户均愿意退出。因此,上述两种退出情景均包含了宅基地的闲置与非闲置状态。

猜你喜欢
锚定宅基地意愿
锚定目标任务 谱写崭新篇章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锚定三个聚焦 深化专项整治
南京浦口区锚定消险除患 强化两个根本
COF-42:一种理想的锂硫电池锚定材料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