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途径探析

2023-02-02 10:07更藏吉
国际公关 2023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发展要求。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产业振兴的主导者、文化振兴的实践者、组织振兴的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者。乡村振兴,必先人才振兴,但乡村人才振兴还存在缺乏新农人、新工匠和乡村治理人才的现实困境。以职业教育为纽带,通过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打造育人环境,挖掘并利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为乡村振兴培养乡村新农人、培养乡村工匠和乡村治理人才,推动产业、文化、组织振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服务功能,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人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实现民族复兴,振兴乡村势必在先。职业教育是与乡村振兴关联最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可以从产业、文化、组织、教育等不同的维度为乡村培养建设性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

人才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人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 “五大振兴”要素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元素,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振兴的推动者、文化振兴的实践者和组织振兴的参与者。

(一) 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重点发展乡村产业,建设乡村现代农业体系,而产业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没有人才振兴的驱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人才振兴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推进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培养管理、技术、生产、经营人才等多种复合型人才,联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农业、农民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新产业链并发展新业态。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会达成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一致目标,两者相互依存并聚焦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是人力资源的保障,为人才振兴提供资源和平台,能够为产业振兴提供资源和内生动力,是乡村产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

(二)人才是鄉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3]其中文化和人才振兴作为乡村 “五大振兴”要素的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乡土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息息相关,都是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或者是农耕文化的衍生形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乡村文化载体的建设力度,重视对传统风俗、文化、文明的保护,深入挖掘、继承、开发和创新乡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得到兴盛。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需要通过对现代科技文化熟练的人才,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各类优秀人才引导广大的农民群众挖掘、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振兴主导,为人才振兴铸魂。

(三)人才是乡村组织振兴的参与者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乡村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一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保农村农民生活安康、社会稳定和人心安稳,凝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影响力,增强群众认同感,实现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建设;二要从本土骨干人员、工匠人才、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才中吸收和选取农村带头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导作用;三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自治制度,规范村民参与政治选举的程序。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但在现实中,因为惯性思维的影响,容易忽视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实现。比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忽视乡村新农人、新工匠和新治理人员等人才培养问题,阻碍了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价值实现。

(一)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筛选人才进行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但教育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短暂且阶段性的培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乡村振兴需要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等多元性人才,需要各类高水平的人才,这些并不能在几次短暂的培训后得以实现。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导致落后地区无法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特定功能,无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缺少专门面向乡村人才的培养结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程度使人才引进不理想。同时,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乡村发展情况的了解和对培养对象的需求、基础和环境的了解有待提高。

(二)乡村缺乏新农人

谯欣怡、覃红羽 (2022) [4]通过对2016—2019年我国高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分析,发现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关专业的开设不断减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研究发现新农人的培养力度无法支撑乡村产业振兴。从质量上看,已开设的相关专业仅涉及 “农艺”“畜牧兽医”“食品工艺”等,具有针对性的生产、经营、管理专业有待加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农业的现代化需要专业性、高水平的新农人投入乡村产业建设,需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人才。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农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参与性不强、乡村人才的主体性无法发挥等影响因素直接阻碍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工匠紧缺

我国工匠艺人传承着丰富的民间风俗、深厚的民间文化艺术。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关于工匠培养的专业设置比例较低,对农村人才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培养乡村工匠的教育优势。[5]乡村文化振兴以职业教育为手段,通过整合市场要素,建构职业教育和区域发展机制。但乡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单一,局限于特定的地点和人数,缺乏与当地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合作,很难吸引当地的民间艺人。从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学生乡土情感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更向往城市生活,不愿在乡村扎根,从而导致工匠后继乏人,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6]

(四)乡村治理人才短缺

乡村组织建设不仅依靠基层党组织,还要依靠乡村自治组织、社区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形式。乡村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乡村的经济发展,也要掌握产业营销、财务计算、组织管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乡村的发展做好规划。而职业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教育体系,一味追求实践操作,导致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使乡村治理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7]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职业教育忽视德育在乡村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出现乡村组织振兴过程中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除此之外,职业教育对乡村干部的培养直接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然而实际的工作中,追求实际性、操作性的培养内容,职业教育的培训内容与乡村组织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乡村干部的需求,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效果不佳,阻碍了乡村组织建设。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当前,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当探索分阶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乡村缺乏新农人、乡村工匠和治理人才的现实问题,培养乡村所需人才,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组织振兴。

(一)探索分阶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每个年龄阶段的群体都对乡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乡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仅局限于中职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而应涵盖各个年龄阶段的所有村民,并根据年龄特征、文化水平、生活角色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8]比如,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对中年村民的培训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技术训练;对老年村民应该营造文化环境,激发其对职业教育的热情。

(二)培养乡村新农人

新农人是相对于传统农人的概念,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者。职业教育培养新农人,要加强农林牧渔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涉农专业,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改变涉农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已有的专业基础上,根据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涉农专业的类型,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新型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素养高、生产技能强、具备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的新农人。要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平台和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增强新农人的培训宣传力度,调动乡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养乡村工匠

乡村工匠是乡村传统文化振兴的推动者,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乡村文化继承、传播、保护和利用等多种角色。培育乡村工匠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社会提供文化环境、学校健全教育体系和工匠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9]政府需要出台政策,配合职业教育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失衡情况,开设培养乡村工匠的相关专业,加大专业设置和人数招生的力度;社会需要打造文化环境,呼吁乡村农民参与培训,在接受职业教育中实现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完成角色转变,提升对工匠职业的自信,逐步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需要引进专业人才,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设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教育教学;工匠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更新观念,提升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工匠。

(四)培养专业性治理人才

对于加强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等多元化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搭建多元协同的培养模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學校应该开设营销、计算机、管理等相关专业,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培育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各种活动拉近学生与乡村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使学生愿意为家乡的治理做奉献。[10]政府从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所面临的困境出发,给学生制定和提供岗位,强化基层干部培养,使高素质的大学生安心留乡。企业为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和教育作用,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社会服务实践场所。高校和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主体的协同培养能够改变仅仅依赖学校的培养模式,根据乡村实际,有效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四、结束语

人才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职业教育要针对乡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乡村培养专业型农人、技能型工匠和专业化治理人员,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培养具有建设性的人才,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求知,2022(04):4-10.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3] 同[2].

[4] 谯欣怡,覃红羽.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逻辑、实践困境与发展对策[J].成人教育,2022,42(11):60-66.

[5] 李政,胡刚.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4):114-116.

[6] 朱沁远,蔡海生.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22(17):32-34.

[7] 徐春梅,吕莉敏.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追求与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32-37.

[8] 劳赐铭.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困境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0):59-65.

[9] 王晓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1(21):64-66.

[10] 张森.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质与推进思路[J].人民论坛,2023(17): 104-109.

基金项目: 2023年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研究” (项目编号:38M2023013)。

作者简介: 更藏吉,女,藏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论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