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中学
张晓龙
“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学质量提升与学习任务的精简,各种教学都面临革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中学体育教师应当明确“双减”政策下的体育目标,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优化运动项目、创新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快乐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双减”政策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并探索优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中学体育课堂实现教学减负增效,即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化的体育课堂,将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显著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双减”背景下开展中学体育教学,使教学过程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双减”政策的涵义,从自身教学理念入手,不断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运动体验,在强化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将教育目光聚焦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抓住体育教学发展的机遇,在探索过程中促进初中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体育教学作为五育教育之一,近年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促使体育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体育教学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体育教育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不仅推动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而且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双减”政策的推行,有效缓解了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课余时间明显增多,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体育锻炼。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开展课后体育服务,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体育锻炼。由此可见,“双减”背景下,缓解学生课业压力,增多课余时间,为体育发展拓展了空间,对于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发展受到非常显著的影响。该政策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深入解读“双减”政策,并且根据政策内容明确体育教学目标,认识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主动探索可行的措施提升教学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提质减负战略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落实“双减”政策。首先,该政策理念下,中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充足,为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性、实效性的体育教学,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将体育教学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应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目标。
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认识体育教学的目标,即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首先,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要求,坚持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方法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热情,培育正确的运动技巧和运动习惯,将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以后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借助先进技术收集和整理丰富的教学资源,切实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体育教师应当贯彻“双减”政策理念,与其他教师共同协商运动时间,在保障学生运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和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学习和分享体育健康知识,从整体上增强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所以在“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观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从而高质量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获得了全新发展,对中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双减”背景下,在中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要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器材设施,将学生的内在运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体育运动意识,养成优良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观念。
“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旨在培育学生体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更多快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能够为体育教学指明发展方向,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能,切实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校现有体育教学资源,并且按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设定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保障体育教学的方向,从而切实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成效。
比如,在学期初期,教师应当根据学情制定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技能之后,再设定一些拓展性目标,通过组织体育项目竞赛、体育游戏等,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为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设定应当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与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体育教学效能的有效发挥。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教师应当根据该政策理念的要求,为学生营造课堂互动环境,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度。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明显减轻。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成为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动思考和探究,积极与同学互动交流,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热身运动,促使学生的身体得以舒展,进一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中学体育课来说,热身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提问法。比如当学生热身运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热身运动后的感觉怎样、弓步压腿的要点是什么”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热身运动细节的关注,深刻认识到体育运动之前做好热身运动的重要性,为有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堂实践教学工作,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需求进行教学,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基础,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并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参与兴趣。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非常强,中学生相对活泼好动。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第一,体育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但是教师应当注意,在应用游戏教学法时,不可反复使用一种类型的游戏,应当根据学生需要不断改变游戏类型,为学生带来更多有新意的体育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二,体育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更好地学习体育内容。此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将体育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体育技术动作的视频,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技术要领,并且将动作进行分解与组合,从而掌握灵活多变的运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体能训练非常关键。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能训练活动,让中学生在掌握实践教学技能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并且有效规避风险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根据中学生的特征,制定科学完善的体能训练计划,并且根据中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切实保证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效。
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借助一些专业运动器械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前,通过测试充分地把握中学生的体能素质,并且形成完善的数据资料库。以这些资料为依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划分,严格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制定出与之能力相符的训练计划,真正实现层次化教学,让每个层次水平的学生体能都能有所提高。
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深刻认识到体能训练对自身健康的重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能训练中,自觉按照体能训练计划和要求开展相应的体能训练,切实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同时,在体能锻炼过程中,学生要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进而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中学体育教师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组织体育竞赛时,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只要参加竞赛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奖项。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好竞赛前的锻炼准备,以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情况。比如,中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织相应的运动比赛活动,像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擅长的比赛项目中,调动学生参与运动比赛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形成不怕苦难、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引入多元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评价促使教师反思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进,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并没有与中学生实际相结合,难以满足中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体育教学成效,导致中学体育教学效果与理想效果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教师要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全面的评价指标,将知识技能指标、能力素质指标以及情感态度指标等都纳入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中,从而有效改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学生自评、师生、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体育课堂教学展开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从整体上提升评价的灵活性、客观性与全面性。比如,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项目教学,比如篮球运球、篮球投篮等,在教师将这些基础性的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在练习结束后组织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评。
第三,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方法改进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观察其他同学,对其他同学的表现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巩固体育知识,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影响,不仅有效拓展了体育课程教学空间,还促使教师明确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根据实际学情调整并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理念。新形势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需要经过系统化的过程,不可急于一时,教师应当将其看作一项长期工作,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通过设定体育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营造互动学习环境、增强自主意识、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加强体能训练、组织多种体育比赛活动、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有效性等,提升体育教学的综合成效,进一步推动中学体育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