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共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3-02-01 04:16王迪张梦霞张梦霞
家长 2023年3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所学效率

王迪 张梦霞 张梦霞

预习作业是语文作业中的常见部分,无论小学还是高中,教师都会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留下预习作业,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虽然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了,但是预习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究其原因,这类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家长与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甚至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中,预习就相当于没有作业,从而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难以提高学习效果。语文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陌生,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跟老师的课堂教学一起走,只能被老师“推”着走,既无法享受语文学习之乐,又会在紧赶慢赶中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家校合作的大背景下,家长需要配合教师的工作,最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预习能力,在提高孩子自学能力的同时,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语文课前预习为何如此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总结,我发现,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与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在课堂表现、吸收效率、学习效果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接受语文学科系统化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学习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地基,因此课前预习很重要。家长需要了解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加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从教生涯中,一些家长跟我反应过这样的情况:“老师,您讲得太快了,孩子课文还没有读懂,您就开始讲段落分析了,孩子根本跟不上。”其实,教师在设计课堂进度时往往会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依据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孩子跟不上讲课节奏,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对所学内容完全陌生,而当别人已经开始深度学习时,孩子的思维与理解还停留于表层,课前预习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前预习中,孩子能够通过浏览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新知识的难度与侧重点,从而做好学习计划与心理准备。不仅如此,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还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当教师让学生关注重点句段时,没有预习的学生可能还在文章中寻找段落,而预习过的学生却已经开始深入思考了。

引导孩子提前介入后面的学习。语文学习讲究思考、理解与领悟。如果学生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课堂教学,那么他们只能踏着老师的脚印“亦步亦趋”,难以通过自行分析与思考收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体会。课前预习能够引导孩子提前介入后续的学习,明确新知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先解决一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听课,以此来提高学习与做题的效率。

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而是让孩子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预习中,孩子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会指引他们前进,虽然在初期孩子的预习可能不得其法,但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不断地巩固与调整,最终掌握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掌握的就不再只是一篇课文的知识,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之路更好地保驾护航。

推动高效预习紧抓四点

知道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后,很多家长与学生还是不知该从哪里着手。如何预习?怎样预习?什么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家长需要做好哪些配合?这些问题都让高效预习受到阻碍。其实,做好预习工作家长只需要紧抓以下四点。

览。在预习工作中,一些学生与家长容易开门见山地直扑知识点,认为夯实知识点就是完成了预习工作,实际上这样的预习方式会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甚至会让孩子自以为是,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课前预习的第一步应该是进行整体性的浏览。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要学习的内容从头到尾默读一遍。这一步不仅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够帮助孩子提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考试中都能做到又快又准。

查。在预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如果将这部分内容跳过,学生便很难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把握,同时这些生字生词也会阻碍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在预习时,学生需要将关注点放在这部分上,及时找出自己眼中的生字难词,进行圈点勾画,并通过查字典、百度等方式消除自己的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这些字词进行二次强化,那么在学生眼中便是再次巩固。除此之外,“查”还有“查漏补缺”之意。在语文学习中,新知与旧知密切相联,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找出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翻阅与补习,在温故知新中夯实所学知识,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我们学到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当学生在预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篇课文的写作结构,并观察二者的同异之处,从而进一步深化思考与认识。

读。在预习中,朗读必不可少,发挥着重要且必要的作用。家长需要监督孩子至少要将课文朗读两遍并尽可能做到感情充沛、声音洪亮。通读课文可以让孩子在课前熟悉文章的内容、脉络,便于紧跟教师的脚步不掉队。感情充沛可以让孩子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而声音洪亮则可以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读准每一个音、每一个字,加深正确的印象,避免在考试中出现混淆。

思。语文课本只是一个学习大纲,更多的知识与内容需要不断拓展挖掘,而思考就是最好的拓展方式。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在预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对自己提问,并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当这些问题难以依靠个人的努力解决时,孩子便可以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听课效率。例如:在学习《墨梅》之前,我们学到了《雪梅》。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梅花”,但是写作手法却不同,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在预习过程中进行对比思考。又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文章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但是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写算不算跑题呢?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分析给出自己的答案,再与教师的答案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学习与吸收的效率。有了思考的过程,学生便能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维,甚至和老师进行思维博弈,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总之,想要语文学得好,课前预习不可少,预习工作要有方法有策略有规划,才能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所学效率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非所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跟踪导练(一)2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