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歌剧魅影》:以芭蕾再现歌剧院传奇

2023-02-01 03:48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德里克魅影斯汀

林 圣

女主角柯莉斯汀一番独舞后,魅影痛苦地目送着舞者璧人缓缓离开……此情复此景,观众席传出了轻泣之声,几年来新创的芭蕾舞剧,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并不多见。这部剧的成功排演,得益于创作者对于舞剧艺术创作规律的熟稔。英国编导德里克·迪恩曾经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担任主演数十年,并于英国国家芭蕾舞团担任过艺术总监。他编舞有着英式“新古典”的特点,既有优美飘逸的古典语汇,也追求戏剧现实与内心情感表现相结合。从《哈姆雷特》《茶花女》再到《歌剧魅影》,德里克· 迪恩出色地将海派芭蕾的精致严谨与戏剧芭蕾缝合。他的创作风格与上海芭蕾舞团可谓珠联璧合—既没有脱离“剧”,走抽象写意的路线;也没有完全舍弃古典芭蕾,用观众陌生的舞蹈语汇塑造个性化的动作审美。近年,德里克· 迪恩陆陆续续为上芭的剧目库增添了不少佳作,以舞蹈诠释经典文本是他擅长的创作方式。

笔精墨妙化“歌”为“舞”

舞蹈动作符号的多义性使叙事成为了舞剧的弱点,尤其是舞蹈通常无法描述概念。而往往指向清晰的动作,又易被诟病为手语哑剧缺乏舞蹈性。如何将小说文本转变成易于舞种表现、适合院团表演的舞蹈脚本?芭蕾舞剧《歌剧魅影》的妙笔在于,没有掉入仿照小说,“表演歌唱”的窠臼。主角魅影、柯莉斯汀、拉乌尔、卡洛塔摇身一变,成为了巴黎歌剧院身怀绝技的舞者。黑格尔论及戏剧时曾言,表演内容应便于上演,人物的反应应该便于通过具体的举止动作来展现。由“歌”转“舞”,编导德里克· 迪恩没有触动原著整体故事的框架,却叩开了利于舞蹈创作表演的通道。

上芭演员的特点以演风格偏向古典的作品见长。第一幕近二十分钟的“戏中戏”,编导铺设的即为古典群舞场面,再现了巴黎歌剧院表演的场景,令人眼前一亮。“戏中戏”散场后,视点转换,一连串芭蕾舞团日常训练的场景,几乎是芭蕾舞演员的“本色”出演。有处细节,在《歌剧魅影》的小说文本和音乐剧之中,对于卡洛塔这一反面角色的处理,在她唱演歌剧时,意外地发出如蛤蟆般刺耳的嗓音。而在舞剧之中,编导将情节改为,迟来的卡洛塔掌掴柯莉斯汀,催化矛盾;随后魅影勒死卡洛塔。借此,绕过了“硬解”原著。舞蹈戏剧冲突,人物碰撞愈加激烈有力,观众对魅影神鬼莫测的乖谬行径有了强烈的印象。

仔细分析这出舞剧布置的关键情节点,戏剧行动几乎均能清晰地用动作直观表示,且这些动作的共性在于,避开提及信息“不在场”的概念。柯莉斯汀学舞成长蜕变,排练厅卡洛塔掌掴激化矛盾,魅影扼杀卡洛塔,柯莉斯汀揭开魅影的面具……《歌剧魅影》中所有情节的针脚,被编导切换为“舞剧模式”。这些情节点与富于观赏性的舞段相互融合,形成了张弛有度的戏剧节奏。不少叙事清晰的舞剧,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题材看似难用舞蹈诠释,但剧中事件,均可借助视听一体的舞台语言呈现。当今,舞剧的叙事意识正在回归,舞蹈正逐步融入戏剧大家庭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叙事出色的舞剧,在台本设计和舞台转变的阶段,巧妙地择取了动作结合舞台视听觉语言,可以准确、具象传达给观众的戏剧事件。

以情绪为情节铺垫

由于舞蹈动作所指模糊性的限制,舞剧无法表现概念,以及建立在概念之上的逻辑关系。但作为情感表现的符号和人物内心的表征,却是舞蹈擅长的领域。舞蹈家舒巧曾说,有情自然而然就有了舞。剧中几处舞蹈段落,编导浓墨重彩渲染情绪,为最终的“解结”作铺垫。第一幕魅影窥伺到训练演出后拉乌尔和柯莉斯汀在一起的场景,宁静的夜晚,宏伟的建筑,海誓山盟令他愤恨至极。此处魅影的肢体表达,准确且充满力度。编导抛却了繁缛的芭蕾动作,选择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魅影低着头,双手剧烈地颤抖着。没有其他动作,他身躯面向所有观众,毫无保留地将燃烧至沸点的愤怒情绪,传递给剧院里所有人—神通广大的剧院魔鬼如此怒不可遏,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音乐采用了类似于魅影舞蹈手部节奏的鼓声伴奏。以重槌快速击打,伴随激烈的鼓声和颤动的肢体,第一幕以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愤怒告终。如此狂风骤雨的暴怒,终了之时却选择成全。不发一言的恐怖歌剧院鬼影,内心曾经历的争斗、取舍、痛苦、不安、留恋,发人感慨,引人遐思。

下半段起始后,异域风情的“蛇舞”令人想到了经典舞剧《舞姬》之中的段落,随后嵌入的ABA大双人舞,似乎就像是“心理按摩”,编导短暂地通过切换舞台风格收回了“拳头”,而真正的激变正在酝酿。舞会结束后,情真意切的拉乌尔与柯莉斯汀的共舞是炽烈的,这段舞蹈令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中著名的“阳台双人舞”,那也是一段编导不留余力,表现爱恋之情的舞码。编导竭力将柯莉斯汀与拉乌尔的恋情推向顶峰,期间没有疏离的动作,“高造型”“大幅度”的双人复合舞姿,分舞如相互倾诉,合舞又如同心相携。如果没有这般情浓情真,也没有魅影的滔天嫉恨;对他,这是再一次重创。这段情感饱和度极高的舞蹈,是魅影最终怒不可遏,决意要杀拉乌尔的导火索。

《曼侬》的卧室双人舞,《斯巴达克斯》里斯巴达克斯与弗里吉亚的双人舞……这些双人舞最终都为悲剧的结尾作了伏笔,成为一种反向的情绪衬托。众多“悲”舞剧之中的双人舞,编导“心狠手辣”地用甜蜜为终局的苦涩,积攒反方向的力量。回到这一舞,柯里斯汀和拉乌尔越是如胶似漆,魅影愈发妒意横生,怒火冲天,誓要将他的情敌彻底铲除。

依托人物性格底色派生动作

《歌剧魅影》中,三位性格色彩鲜明的主要人物魅影,拉乌尔和柯莉斯汀派生了三种全然不同的跳法。“王子式”的拉乌尔,他是歌剧院的首席舞者,原著之中本也是望族之后世袭子爵。他的动作多数取自古典芭蕾之中常有的语汇,总是气宇轩昂的神态。

而魅影的舞蹈则与拉乌尔对立,更倾向于情感表现的跳法。身躯不时收缩,低头,颤抖。魅影的舞蹈时而顿挫迟缓,时而又高亢前冲。忽而快起,忽而缓顿的动作形态,彰显了内心阴晴不定。魅影的扮演者吴虎生说,编导在关键处有意减少了技巧,突出动作本身表达的准确度。再看柯莉斯汀,她则以细碎精巧的足尖步伐和清晰玲珑的造型,展现出单纯、可爱、感性、善良的一面。

夹杂着表现,又恪守古典,可以说是英式戏剧芭蕾的特征。回溯近几年英国编导德里克· 迪恩为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作品,在德里克· 迪恩的创作中能清楚感觉到英式“新古典”创作方式的烙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芭蕾吸收了俄罗斯戏剧芭蕾和当时欧洲“表现派”现代舞的特长。以弗雷德里克·阿仕顿和肯尼斯·麦克米伦为代表的英国编导,创作了多部戏剧芭蕾杰作。肯尼斯· 麦克米伦担任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编舞的阶段,恰是德里克· 迪恩任该团主演的时期。 在德里克·迪恩的创作中似乎能看到麦克米伦的艺术影子。

现代舞表现思维的融入,使得芭蕾舞剧表现具有人物弧度,善恶交替的形象成了可能。由善至恶,由恶向善,人心的崎岖本是最具吸引力的。置身芭蕾舞剧《歌剧魅影》之中,意料的结局是在剧院中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神秘魅影扼死拉乌尔,就像他杀死与女主角柯莉斯汀争夺“C 位”的卡洛塔一样。然而,魅影选择了成全。

最末处的“成全”段落,无疑是全剧“戏眼”所在,在这里情节集中爆发。其间有一段管乐独奏,在排山倒海的交响织体之中,显得格外清澈干净,似乎是柯莉斯汀的倾诉,又似乎是她对魅影复杂情感的外化。舞蹈用了一些碎步和柔美的姿态,楚楚可怜的她有些胆怯,缓缓地靠近,最终意外地选择了勇敢面对……魅影最后想到了什么?是为柯莉斯汀所付出的一切,是一身技艺倾囊相授,还是柯莉斯汀与拉乌尔的深挚情感,抑或是照亮了他阴暗世界的一吻?正如魅影的扮演者吴虎生所说,天生残缺的容貌使得魅影必须用强硬的姿态来对抗世界;但他所需或许只是像常人一样被关爱。对魅影来说,他人即是地狱,而柯莉斯汀的善良之于他,就像是投向歌剧院地下永夜生活的一束亮光。舞剧无声的优处在于,在描绘这些复杂的情感时,无需罗列并一一说明。舞蹈可将不同的情感糅合在一起,以最接近情感真实的方式表达。剧终散场,仍有观众纷纷议论,令人唏嘘的歌剧院传奇故事之结局。柯莉斯汀和魅影将何去何从?对于舞剧来说,当观众不自觉地追索人性幽谷的回响时,其魅力就展现出来了。

猜你喜欢
德里克魅影斯汀
太湖之畔的雅致魅影 2022款林肯冒险家Corsair
沙漠魅影——SAS与斯特林
Heroes and Villains (II)
德里克·怀特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因为爱情——《剧院魅影》观后感
糟糕的作品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