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遵循自然界外在的秩序,“乐”是通达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在后来的文明进程中我们也看到,“礼”是实用、秩序、纲常,而“乐”是审美、情感、伦理。为什么在这里铺陈这段“礼乐之治”的道理呢?因为这其实提请我们从一个很好的角度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材料在今天的地位和发展,如果说外在的一些社会性质和秩序、阶级会发生改变,但作为我们人的人性、道德、情感、对美的追求这些,其实千百年来并无颠覆性改变。从“文明标准”到“文明三问”,不仅仅是上海博物馆发出的设问,也应是我们当下讲述中国故事的脉络追溯。正如巫鸿先生所说:“如果希望真正懂得古代中国艺术的深邃和广大,就必须抛弃现代人对于‘纪念碑式’建筑和‘再现性’风格的偏爱,而去探寻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和美学理想。”于是,那些小器皿不仅仅是文物,而是承载了自古的中华美学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