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阳,庄小虹,蔡骅(通信作者),王淑萍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是护理人员工作日常接触最频繁的医疗锐器,规范其日常管理可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因此,该工作一直是医院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1-2]。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在离断输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过程中通常使用剪刀进行手动操作,而后再将收集到的废弃针头进行专门处理,但因该操作过程未实现自动化所以存在意外划伤的风险[3];同时,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的离断和收纳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操作步骤,继而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暴露风险。基于该背景,为排除锐器盒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便与安全隐患,本研究特对传统医用锐器收集盒进行设计改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骨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2—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科的46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名。两组一般资料(学历、职称、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入组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科室内工作时间≥6个月;非护理管理人员;取得护士资格证。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身体状况欠佳者;实习或进修护士。
对照组采用采购于上海康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常规锐器收集盒,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的离断均由护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而后开启锐器盒滑盖,将锐器置入收集盒(禁止将针帽套回使用过的针头),关闭锐器盒滑盖;若锐器盒物品体积占其总容量超过3/4则转移至废物处理箱。
观察组采用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其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的离断和储存为一体化操作。该收集盒设计特点:如图1所示,改进型锐器收集盒由罐体、切管机构、帽体组成;罐体呈中空的长方体型结构,罐体的顶面敞口,帽体能盖合于罐体的顶部上方;帽体打开后,切管机构能向下罩合于罐体的顶部,切管机构呈中空的方体型结构,切管机构的底面敞口,切管机构的顶面中部一体成型有方形通孔和导料孔,导料孔与方形通孔相连通,切管机构的前侧面一体成型有一个L形导料槽,L形导料槽与导料孔相连通;切管机构的前侧面还一体成型有销杆和定位杆,销杆和定位杆均向前凸出,销杆位于L形导料槽的右侧,定位杆位于L形导料槽的左侧;切刀的右侧与销杆活动套接,切刀能以销杆为圆心实现翻转,切刀的左侧焊接有刀柄,切刀处于水平状态时,切刀的刀刃朝下并且刀柄的底边沿能向下触碰到定位杆;切刀处于水平状态时,切刀能完全遮挡于L形导料槽的正前方。(2)使用方法:将医疗锐器(针头等)先从方形通孔置入,然后将与输液针头连接的塑料管通过导料孔卡入L形导料槽中,然后通过控制切刀将该段塑料管切断,废弃的输液针头最终落入罐体内,罐体中空的腔室作为废弃输液针头的储放空间。
注:图中a为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切刀闭合时透视图,b为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切刀打开时透视图,c为改进型锐器收集盒俯视透视图,d为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帽体与罐体分解结构透视图;A表示罐体;B表示切管机构(B1表示方形通孔,B11表示L形导料槽,B2表示销杆,B3表示切刀,B31表示刀柄,B4表示定位杆);C表示帽体
课题组成立专职调查团队,由2名调查员联合1名质控员组成,具体调查内容如下。(1)满意度评价:由护理人员根据使用过程的自觉感受进行主观评价,具体使用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对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进行满意度判定,设置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4]。(2)针刺防护评分:基于工作实践结合既有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用于评估护理人员的针刺防护知识(13个条目,分值0~13分)、态度(13个条目,分值17~52分)、行为评分(17个条目,分值17~51分)情况,该问卷的效度为0.96,重测信度为0.81[5-6]。(3)意外刺伤发生情况: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处理针头、整理锐器盒过程中意外刺伤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对操作便利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操作安全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操作的便利性、安全性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针刺防护知识、态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刺防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针刺防护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研究期间意外刺伤发生率(0例,0.00%)低于对照组(3例,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容易携带污染物,刺伤医护人员可增加其感染的风险,故相关管理工作备受临床相关人员的重视[7]。常规锐器收集盒仅有收纳功能,且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取下时的操作完全依靠护理人员手工完成,处置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极易影响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甚至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操作安全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进型锐器收集盒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效果主要体现在输液针头半自动切断和收集层面的优势。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在接收到废弃输液针头后,能通过导料孔卡入导料槽,并结合半自动切刀对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进行快速离断,该流程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人员离断针头时的职业暴露风险[10];离断后的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将其存放在改进型锐器收集盒罐体内部进行储放,其安全性亦有所增强。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操作便利性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改进型锐器收集盒虽然进行了结构优化,但体积有所增加,携带方便性有所降低有关[11]。改进型锐器收集盒插入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的部位是固定角度和长度的导料槽,可避免护理人员手持针头进入剪切的危险位置,从而有效保护了护理人员。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内部切刀使用了半自动设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指令来启动电机,确保切刀锋利的基础上实现了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末端的快速离断[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针刺防护知识、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护理人员关于针刺防护的知识和态度总体是一致的。但是观察组针刺防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能与改进型锐器收集盒设计层面的优势一定程度提升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针刺防护行为有关,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研究期间意外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改进型锐器收集盒能一定程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其原因为,传统锐器收集盒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对准盒盖上齿轮状圆孔,并通过大力旋转才能分离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对于力气较小的护理人员,或输液针头或穿刺针头和针管结合过于紧密等情况下不太适用[13],若护理人员强力分离针头,则可能导致意外刺伤;改进型锐器收集盒定位杆的存在更易明确针头伸入锐器盒的位置,确保刀片能在扣紧针头的情况下进行切断。此外,两组护理人员研究期间意外刺伤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别,可能与入组较少,意外刺伤发生人数本身偏少有关,后续研究需扩大研究单位、研究人群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改进型锐器收集盒能更好降低处理针头过程中的意外刺伤风险,护理人员对操作安全性的满意度也相对更高,其针刺防护行为能力也相对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