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伟,洪婷,周朗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妇产后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产妇产后体内催乳素水平增高、乳腺不通畅导致乳汁停留在乳房内所致;长时间乳房胀痛可导致产妇发生细菌感染,继而引发乳腺炎[1]。母乳喂养是妇产科历来提倡的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及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可为新生儿提供高质量、均衡的营养,被认为是最科学、经济有效的喂养方式[2-3]。但产后乳房胀痛、乳汁分泌不足均会对产妇身心健康及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产后早期促进产妇泌乳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关键,故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产后康复治疗仪是一种产后康复物理治疗仪器,可通过控制蜗形磁场刺激产妇组织细胞,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29.09±2.99)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3±0.50)周;孕次1~4次,平均(2.08±0.47)次;产次1~3次,平均(1.64±0.23)次;其中,经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11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9.25±2.9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9±0.53)周;孕次1~4次,平均(2.11±0.50)次;产次1~3次,平均(1.59±0.21)次;其中,经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产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乳房结构及功能正常;单胎、足月妊娠;产前相关检查资料齐全;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40岁;不愿意采取母乳喂养;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妊娠合并症。
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1)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向产妇细致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及对身材恢复的作用,强调负性情绪对产后恢复的影响,并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2)母婴早接触:产妇回到病房2 h后即可与新生儿建立早期接触,如皮肤触摸等,并进行早期乳房吮吸,实施母婴同室护理。(3)哺乳指导: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方式,嘱其进行多次哺乳。(4)早期乳房按摩:产后6 h,可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按摩前,先热敷4 min,随后顺着乳管方向由乳房底部向乳头按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深圳市东源盛科技有限公司,YS-3b型)干预:干预前,向产妇说明治疗仪的使用方法与效果,取得其配合;产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乳,在电极片上涂抹耦合剂后,将电极片放置在其双乳上,启动治疗程序;依据产妇耐受度调节治疗强度,30 min/次,2次/d。
两组均连续干预3 d。
(1)乳汁分泌情况:观察产后第3天两组产妇泌乳量;产妇乳房软及乳房不见乳汁,为无乳汁;产妇乳房软,新生儿需频繁长时间吮吸,喂奶后仍有哭闹等饥饿表现,两次喂奶时间间隔不足60 min,为乳量少;产妇乳房胀、喂奶时可听到新生儿吞咽声,喂奶后乳房柔软,两次喂奶间隙新生儿有满足感,为乳量中等;产妇乳房胀实,每次喂奶后有剩余乳汁,为乳量多。(2)乳房疼痛:于产后第3 天评估两组乳房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rating,VAS)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将评估结果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及重度疼痛(7~10分)。(3)乳房肿胀:于产后第3天评估两组乳房肿胀程度,将评估结果分为无肿胀(乳房正常)、Ⅰ级肿胀(乳房轻度肿胀但不影响产妇休息)、Ⅱ级肿胀(乳房中度肿胀且影响产妇休息)、Ⅲ级肿胀(乳房重度肿胀且产妇无法休息)。(4)心理状态:分别于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 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其心理状态,总分均为100分,患者SAS评分≥50分、SDS评分≥51分,表示其存在焦虑、抑郁;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状态越差。(5)生命质量:分别于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评估其生命质量,内容包含精神健康、躯体健康、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4个方面,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6)记录两组产后3 d纯母乳喂养率。
观察组乳汁分泌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乳汁分泌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乳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乳房疼痛程度比较(例)
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乳房肿胀程度比较(例)
干预前,两组SAS、SDS、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6.67%(29/30),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11)。
对产妇而言,分娩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多数产妇产后受剖宫产切口痛、会阴撕裂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新生儿未能早期吮吸乳头,导致乳汁在乳腺管中淤积,引起乳房胀痛,不利于乳汁分泌[4-5]。乳房胀痛还可使产妇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加之部分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经验,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放弃母乳喂养[6]。
针对性护理可根据产妇情况给予产后护理干预,通过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强化其母乳喂养意愿;同时,给予产妇心理疏导,可缓解其不良情绪;通过母婴早接触及母乳指导,鼓励新生儿产后早期吮吸产妇乳头,可刺激产妇乳房末梢神经,促进催乳素释放,从而促进产妇乳汁分泌[7];乳房按摩通过各种手法对产妇乳房、乳头进行刺激,可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产妇发生乳房肿痛[8-9]。不过,单纯应用针对性护理在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中的起效较慢,需结合其他干预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乳汁分泌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可显著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其乳汁分泌,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其原因为,产后康复治疗仪应用仿生学原理,通过刺激乳房模拟新生儿吮吸,有助于产妇建立泌乳反射,促使产妇机体释放催乳素,从而缩短泌乳启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10];该治疗仪还可利用电极片产生的磁波,模拟旋转、滚动等按摩手法,在产妇乳房内部形成旋转、震动作用,进而促进毛细血管收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乳腺管,消除乳腺管内淤积的乳汁,从而缓解产妇乳房胀痛[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命质量。其原因主要与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可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痛、缓解其产后不适等因素有关;另外,产后康复治疗仪操作简单,产妇舒适度及接受度高,配合针对性护理可进一步缓解其乳房肿痛,促进其乳汁分泌,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助于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改善其产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提升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