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雯娇,林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 (福建福州 3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超重超负荷外界力量等因素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破裂或全部破裂,导致腰椎的髓核组织从破裂处向外突出,从而压迫到神经根部引发的损伤性炎症反应[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肢体麻木或间歇性跛行[2]。目前,髓核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重要手术,而术后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3]。舒适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可减少患者术后的不愉快,促进其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但常规的舒适护理措施往往易忽略患者的肢体症状,术后患者易发生肢体麻木、疼痛、肿胀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气压波治疗仪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并发症[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波治疗仪联合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4~78岁,平均(58.6±14.2)岁;平均疼痛持续时间(34.2±10.2)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9岁,平均(59.3±15.4)岁;平均疼痛持续时间(35.2±11.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5]: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年龄18~80岁;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此前无腰椎手术史;合并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患有除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外的其他脊柱疾病。
对照组采用舒适护理。(1)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帮助患者疏导恐惧、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多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2)饮食舒适护理:指导患者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为主,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调整不良饮食结构。(3)疼痛舒适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在硬板床上静卧,并进行轻微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神经根粘连;活动时,指导患者先进行四头肌的静止收缩活动(收缩双腿部四头肌5 s后再放松,停止10 s后再继续,重复10次为1组,每日3组,后期运动量增加20次或30次为1组),再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进行被动抬腿运动(单腿保持直立,将一侧腿抬高不超过60°,保持15 s,两腿交替进行,以20次为1组,每日做3组),以保持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回流,消除肿胀症状。(4)康复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传统的腰背肌肉力量训练,包括五点支撑法、拱桥式及飞燕式,每组动作20~40次,每日1组,嘱患者出院后仍需进行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干预:采用普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粤械注准20172261773,型号AIRPRO-6000),干预前,连接好治疗仪电源,将气管插头与主机的气管插座相连接后,将空气压力套筒套在患者双下肢上,再将套筒拉链从患者足部拉至大腿处,并扣好;根据气管长短顺序将套筒连接好,再打开电源开关;按压顺序为足部、小腿、膝关节、大腿,压力设置为24~30 mmHg(1 mmHg=0.133 kPa),以患者感觉耐受和舒适为宜,反复施压与放压,每加压充气1 min休息11 s,20 min/次,2次/d。
持续干预2周。
(1)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前后采用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该量表包括15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均为1~5分,1分表示完全做不到,5分表示完全能做到,评分越高表示功能锻炼依从性越高。(2)腰椎功能:干预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该量表包括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主观症状、临床体征4个维度,总分为29分,评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3)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下肢疼痛、肿胀、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前,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治疗依从性和腰椎功能及JOA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一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该病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6]。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开放性髓核切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该手术具有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等弊端,且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可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而且,该手术过程易对周围血管和组织产生损伤,从而易引起术后并发症[7]。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舒适护理是一种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的护理模式,可从心理、饮食、疼痛、康复等方面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舒适度。气压治疗仪是一种取代人手的物理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患者肢体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有序的充、放气,加速其下肢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促进静脉淤血排空,促使下肢血液循环流动,从而改善静脉淤血状态,预防凝血因子聚集,减少对血管内膜的黏附作用,进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8];此外,气压治疗仪可增加血液纤溶系统的活性,促使内源性纤维蛋白活性溶解,从而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加,增加静脉血流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气压治疗仪联合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症状,提高其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联合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其腰椎功能,并可改善下肢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