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天津 3004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颈部疼痛僵硬等。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故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为主[1]。研究发现,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利用生半夏、生草乌等中药材对患处进行熏蒸等综合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2]。但该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在促进患者恢复方面的效果有限。电针治疗仪是利用中医理论将针具刺入患者体内,并以各种针刺手法刺激患处,以达到减轻病情目的的一种理疗仪,常被临床用于痛风等疾病的干预中。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电针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60岁,平均(43.86±5.17)岁;病程<1年15例,1~5年16例,>5年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62岁,平均(43.82±5.15)岁;病程<1年13例,1~5年17例,>5年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运用药物过敏;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
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护理人员采用专业手法按摩患者颈椎部,以促进患者颈椎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向患者讲解干预期间的注意事项,并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协助患者进行上肢与肩颈部运动训练,训练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较强的无法耐受的疼痛,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物;予以患者中药熏蒸,熏蒸方包含生草乌、乳香、桑枝、生半夏、姜黄各15 g,当归20 g,桂枝、肉桂、艾叶、鸡血藤各10 g,防风、伸筋草、羌活、透骨草各5 g,将上述药材用冷水浸泡30 min后煎煮20 min,去渣取汁,用绒布垫浸汁,敷于患处,20 min/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G6805型)干预:选取双侧风池、患侧天宗、大椎、患侧肩井、双侧颈夹脊为治疗穴位,并应用经络辨证法加取穴位,如若患者存在沿手阳明经放射的疼痛、麻木,则加取患侧曲池、外关、肩髃、合谷穴,若患者存在沿手太阳经放射的疼痛、麻木,则加取肩贞、腕骨、后溪穴,若患者存在沿手少阳经放射的疼痛、麻木,则加取外关、曲池、肩髎穴,若患者伴有手指拘挛、麻木症状,则加取八邪穴,之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针感在颈部,取穴为向肩背、上肢下传(注意在取肩部穴位时,向手指部下传),得气后接通电源,持续30 min后起针,1次/d。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 d,共干预4个疗程。
两组均在实施4个疗程的干预后进行1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两组症状体征、疼痛程度、运动功能、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改善情况。(1)症状体征: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我院自制症状体征评分表对两组症状体征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体征越严重。(2)疼痛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疼痛症状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4]。(3)运动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7 d、1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对两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5]。(4)颈椎曲度及活动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标准Borden法测量两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包括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及右屈活动度情况)。
干预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 d、1个月,两组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并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颈椎曲度、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左屈活动度及右屈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颈椎曲度、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左屈活动度及右屈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比较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姿势不当、颈部外伤等导致脊神经根单侧或双侧受到刺激或压迫所引发的颈椎退变疾病。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外伤、积劳成疾等。该病具有反复发作、渐进发展等特点,患者常会出现不能自理的现象,因此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成了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综合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采用按摩颈椎、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运动训练及中药熏蒸等措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起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等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病情。但综合护理只能发挥缓解功效,无法治愈颈椎退变这种器质性损伤,远期疗效不佳。
电针治疗仪主要是通过针刺风池、肩贞、曲池、颈夹脊、肩井、天宗、大椎、腕骨、肩髃、外关、肩髎、后溪、合谷、八邪等穴位,达到减轻患者病情、改善症状体征的目的,其中,针刺风池穴可行通利官窍之功,针刺肩贞、曲池、颈夹脊、肩井、天宗穴可行舒筋活血之功,针刺大椎穴可行强身健体之功,针刺腕骨、肩髃、外关穴可行通经脉、补气血之功,针刺肩髎、后溪、合谷穴可行疏风散表之功;针刺八邪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手肿目痛,以上穴位可共行通经脉、补气血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颈椎曲度、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左屈活动度及右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桑和焦富英[6]、廖亚军和梁金秋[7]的研究结果相似。颈椎曲度及活动度均为反映机体颈椎功能的敏感指标,指标升高表明患者颈椎功能得到改善、病情好转。电针治疗仪可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达到除湿祛风、通经活络等目的,以松解粘连组织,减轻局部肿胀;此外电针针刺治疗可改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的局部循环,影响交感神经释放化学介质,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调整脊柱力学平衡,促使颈椎曲度逐渐恢复,改善颈椎功能。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运动功能,增大颈椎曲度与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