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丹,黄敏,甘丽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干部保健科,福建 厦门 361000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当中,2型糖尿病占据90%以上。2型糖尿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遗传因素、饮食、环境因素、感染等[1]。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糖水平上升,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病情恶化[2]。目前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稳定患者血的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常选用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该药物能进一步增强外周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吸收,并抑制肝糖原生成,以此稳定患者血糖水平[3]。但也有报道反映,部分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一段时间后存在胰岛素抵抗,会影响实际疗效[4]。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能够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缓解胰岛素抵抗[5]。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干部保健科对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9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本研究。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相关标准[6];愿意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认知异常或严重精神障碍者;存在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者;心、肺等其他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
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2型糖尿病致病原因、危害性、主要治疗药物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配合医嘱合理用药,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注意控制糖、盐摄入量。指导患者采取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并做好详细记录。每周坚持规律运动。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片)口服治疗,0.5 g/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联合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国药准字J20160037,规格:3 mL∶18 mg)皮下注射治疗,初始剂量为0.6 mg/d,若无明显不良反应,1周后可增加剂量至1.2 mg/d并维持,治疗期间根据血糖水平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用药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水平越高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越优;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越高表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7]。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联合组(n=59)对照组(n=59)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9.46±1.54 9.59±1.59 0.451 0.653用药3个月后(6.66±1.14)*(7.23±1.23)*2.611 0.010餐后2 h血糖(mmol/L)治疗前12.42±2.36 12.55±2.42 0.295 0.768用药3个月后(8.19±1.61)*(9.28±1.71)*3.565 0.001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9.49±1.63 9.54±1.68 0.164 0.870用药3个月后(6.71±1.33)*(7.36±1.41)*2.576 0.011
治疗前,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上升,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联合组(n=59)对照组(n=59)t值P值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治疗前18.42±3.36 18.71±3.51 0.458 0.647用药3个月后(39.25±6.36)*(28.42±5.11)*10.196<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3.32±0.76 3.42±0.81 0.692 0.491用药3个月后(2.32±0.42)*(2.78±0.49)*5.475<0.00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其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群体。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缺乏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均有密切联系。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配合饮食、运动疗法,来稳定血糖波动,延缓病情发展[8]。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二甲双胍为常用药物,其可增强外周胰岛素靶器官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靶组织吸收葡萄糖,同时能够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原生成量。同时二甲双胍能够增加葡萄糖消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9-10]。但也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11]。
本次研究中,联合组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表明用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12-13],说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进一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与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结合,进一步激活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14]。同时利拉鲁肽对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肝糖原输出,进一步提升葡萄糖利用率,并具有抗低血糖水平作用。在其药物作用下并不会增加能量消耗,但却能够保持胰高糖素样肽的生物活性[15-16]。利拉鲁肽可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本研究中,联合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侧面反映了上述观点,与林梅芳等[17]报道结果相似,体现出了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协同作用。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体现了两种药物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与适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利拉鲁肽还能够延缓胃肠道蠕动以及胃排空,降低餐后高血糖的发生率,通过增加饱腹感来减少食物摄入,能够发挥控制体质量的作用,这对于部分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18]。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整体效果较优,能够让患者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且能够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