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3-01-24 07:53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线下课堂教学

马 赫

(广州开放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在走向3.0时代。《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在线教育运用信息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级的界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高校在线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中师生与家长的共同配合,更考验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引导能力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析。

一、“互联网+教育”阶段在线教学行为

我国在线教育根据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实践形式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开放共享阶段,强调数字资源共享;其次是混合式教学阶段,以翻转课堂为代表改变了教师传统角色,重构了课堂教学流程;最后是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后开启的“互联网+教育”阶段,与原有的传统大学教育体系相比,“互联网+教育”新体系更能满足学习者灵活个性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实现优质高等教育大众化[1]。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迅速加快了在线教育的步伐,各高校均不断完善在线教育平台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但教与学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首先,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活动的直接目的不同,教的直接目的包括促进他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而学的直接目的是学生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活动形态也有所不同,教师教的活动形态主要有呈示、传递、阐释、引导、指导、激励、交流、评价等,而学生的活动形态主要有观察、阅读、思考、记忆、交流、体验、表达、探索、创作、练习等。虽然说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又需要教来引起、维持和促进。因此广义的教学行为包含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狭义概念专指教导行为,教学行为的主体为教师。傅道春教授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中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2]

本研究采用教学行为狭义的概念。高校教师的在线教学行为又强调了教学行为运用的独特情境,不是物理环境下的学校课堂,而是基于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教学平台。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可以界定为高校教师以互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维持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的教导行为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主体和核心。

二、高校教师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行为的差异性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教学行为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功能可以将教学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3]。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和指导,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般以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基本条件。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服务的行为,受学生和具体教学情境影响较大。课堂管理行为为教学顺利创造条件。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行为在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呈现行为

线下课堂教学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相对是固定的,学生集中在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接触,教师对学生行为具有制约性。在线教学由于时空分离的特点,使得教师督学行为受到限制,更侧重于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此对高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和设计适配的在线学习资源,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呈现行为,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专心程度。受当代直播文化影响,涌现了一批网红教师,如刑法学教师罗翔教授,主要以“张三”为教学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利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达到风趣幽默的言语表达效果,教学呈现行为故事性强,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极具感染力,使得发布的教学视频常常有几百万的点击率,这其中甚至包括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因此相比传统线下的课堂教学,在线教学行为演绎化特点突出[4],更偏向于动态化的声像呈现方式,减少大段篇幅的文字表达,标题醒目,课件精良,语速适宜,言语生动、通俗,短句较多。

(二)互动行为

在线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交互性强的活动或策略由于时空分离的限制难以有效开展,交互行为被削弱。对话行为与讨论行为次数减少,反馈行为延迟。提问方式从线下课堂开放式提问转为在线教学无须学生回答的导入式提问,学生则以“弹幕”“留言”“评论”等形式提供对学习活动的反馈。此外,传统线下课堂行为中教学的非言语行为更为丰富。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可以分为面部与身势语、外貌装扮语、空间距离语与副语言。而在线教学要求教师“人在框内,远近合适”,因此身势语与空间距离语在一定程度上缺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亲密感。

(三)辅助教学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行为,可以是预先设计的,多数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生成的。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激起与增强学生行为时常会使用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的方法。比如眼神的运用,当对学生的行为表示肯定时,目光专注表示关注与鼓励;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将凝视与沉默同时使用,提醒学生注意。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讲授时间过长时,为缓解学生的疲惫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起一些引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在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无法完全同框,无法根据直播中的情况作出实时调整,积极情绪的感染降阈,消极情绪调节迟缓,课堂气氛受到一定影响。

(四)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管理一般指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与采取的行动。课堂管理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在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尤其是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行为时采取的有效干预措施。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受到教师的直接监控,而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实时监控在网络另外一端的学生行为活动,对于课堂上心不在焉等注意涣散行为以及中途离开直播学习行为等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因此在线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利用教学平台的签到功能与打卡功能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辅助课堂管理。

三、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

有效教学是为克服低效及无效而被提出的。本研究在探讨线下与在线教学行为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通过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等方式综合分析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采用一站式全网教学模式,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知识链接、形成性考核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在线教学行为占主导。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在线教学行为呈现能力等会直接影响在线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一)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和实施某一教学行为能力的信念与信心[5]。自我效能感往往受到环境与人及行为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即使高校教师以往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实际教学情境的变化,在线教学中存在的各种挑战都会使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发生波动。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线上教学状况及优秀案例”调研活动数据显示:九成高校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投入精力更多,八成教师表示备课时间超过平时一倍以上。不少高校教师表示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选择重复录制教学视频以达到最佳状态。在调研中发现,居家教学是影响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教师会因为学生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控而倍感焦虑。同时会随着在线教学次数的增加,教学效能感得到一定回升。

(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对于在线教学来说,照搬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在线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既不处于同一空间,也可以不在同一时间进行,师生交互完全依赖于网络。实践表明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学行为有效性呈正相关。一是信息素养能力,如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力,是否能根据教学需求熟练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二是常规技术教学能力,如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是否贯穿于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估等各个阶段;三是智能技术教学能力,如在线自主学习与学习支持服务、在线学习资源和建设等。在线直播过程中常出现平台卡顿与过载崩溃等问题,面对不可预知的在线教学技术挑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备选多种技术方法有效应对。

(三)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呈现能力

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形式一定程度限制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更突出了言语行为传递知识信息,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被强化。教学行为呈现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讲述时的音调过低或过高、音量过小或过大、明显或不明显的语气特征,都会降低学生的听讲注意度。教师语流速度过快,超过学生短时信息加工极限,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与压迫感。同时单一的呈示行为,大篇幅的文字展示,单方面的言语输出,会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出现,学生积极性会随之下降。因此在线教学行为中对教师的教学呈现能力要求比线下教学更高,在线环境下会放大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

四、提升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营造安全教学氛围,增强自我效能感

首先,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高校学生智慧的生成与人格的塑造。在线教学中应避免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尽量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专业发展的制高点上,将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方法选取的过程,从而领悟其中的思想与内涵,获取有价值的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采用多种举措提高在线教学气氛,营造“安全”在线教与学的环境,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在线教学行为能力

首先,教师的在线教学意识尤为关键,核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教与学的再度整合,通过一系列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以问题、任务为驱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设计可测量、有标准的课程目标。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材料。一是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联通成为教育主流,汇聚多主体的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二是要关注知识形式的多样性,针对在线教学易产生的孤独感与疲惫感,采用更为丰富的互动教学行为,持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维持内部的学习动机。

其次,在线教学需匹配新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创新、探究和协作为特征,开展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自我学习,开放性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以及同伴之间相互激励、善于表达的协作学习。教学行为的设计应创设有问题的情境。格兰特·威金斯曾说,现代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高校教师需要采取问题化的教学行为方式,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有效引发学生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目的性”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大多数学生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与表达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使问题能够吸引学生关注,引发深入思考。

(三)提高在线教学行为呈现的形象性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从有效学习角度出发,“实际事物”才是“文字符号”的停靠点。形象化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高校教师借助形象化的教学行为,使得在线教学更加生动与高效。形象化的教学策略可分为语言表达的形象化、图像的形象化。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使学习者的脑中呈现一幅鲜明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仅提高抽象的语义代码,如借助比喻、拟人、谚语、实例、网络语言等突出表达重点,使用幽默化、演绎化的表达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优势,尽可能放大视觉优势,借助恰当的幻灯、动画、影视等多种视觉形式呈现、表达教学信息。视觉传达教学信息方式较之文字语言,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非线性与整体性特征,使学生运用视觉意向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同时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理性兼顾,不能为提高兴趣性放弃学理性。

(四)增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能力

在线教学中,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不能完全照搬线下课堂的行为模式,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利用教学平台的打卡、推送和签到等功能,协助并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在线学习习惯,营造积极、和谐、顺畅、友爱的在线课堂气氛,协同学生一起调节从线下的课堂教学到在线教学的不适应性与差异性,合理分解期望目标,采取积极教学强化措施达成目标,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赖与激励的良好氛围,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弥补在线教学时空距离的疏远感,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提高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同时,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教学动机、教学能力、心理品质与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在线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有效性都不是绝对的,是需要与教师个体行为进行匹配的,简单的复制黏贴并不能产生相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境对教学任务进行预期评估,选择相适配的教学行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线下课堂教学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