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苹 朱丽莉
(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甘肃 皋兰)
高中学生的心理正由青涩逐渐进入日渐成熟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极易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多种不良的心理问题、习惯和性格等。因此,全面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并使其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推动班风、学风建设,最终促使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真正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
在高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有效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疏导调节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高中学生只有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包括厌学、自卑、自负、沉迷网络等,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由此,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并将其纳入班级管理中,是实现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1]。
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生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更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认可。面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关注学生“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状态,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关爱。
首先,要努力打破长久以来“权威式”管理理念的束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观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等,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上实施管理;同时,还要在日常管理中不随意打听、泄漏学生的秘密和隐私等,理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切忌因学生成绩好坏实施不同的班级管理标准。尤其是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教育,即便是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以免学生在批评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最后,班主任还应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得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见解,给所有学生发表心声的机会,也给犯错学生表达的机会。
在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级管理时,教师还应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赏识激励法,努力挖掘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赏识和激励,才能有的放矢,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设“赏识激励区”,印制“赏识激励卡片”等,深入挖掘学生在学习中、成长中存在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和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信,使其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满足感。还可以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后,将原来的“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加以延伸,将高中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的微信群、QQ群或者钉钉群,依托各类交流平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生活、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宣泄的简单方法;也可以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对班级环境进行美化,在班级中的黑板报上开辟心理教育专栏,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在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最终强化班级管理效果。
高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在学习中常常出现消沉、烦躁等问题,班主任可在学生日常学习之余设计一系列课外活动,包括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读书会、艺术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格等;同时,还可以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等,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在参与兴趣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例如,针对班级中冷漠、自私、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教师可开展互助小组、一帮一活动等,也可以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班会、讲故事活动等,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真正提升班级管理成效。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适时疏导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和机会,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直面一线劳动者,积极组织各种研学实践活动。如此可以引领学生广泛接触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朋友以外的社会人,一步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公关能力、交流沟通水平和分享意识等,帮助学生真正成长为有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的合格公民。
班会活动是班级管理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基于此,在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可定期召开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我们在开展主题班会之前,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相关的素材,包括名人素材、伟人素材等,或者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视频等,使得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也可以指导学生以身边同学作为典型案例搜集榜样事例,以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其从中获得正能量,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深入教育中,已经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调查中发现,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微信、微博、QQ、贴吧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高中学生沟通、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面对这一现状,班主任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班级管理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喜好,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新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开展在线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随时关注和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捕捉学生在成长中、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例如,高中学生都非常喜欢微信,喜欢在朋友圈内发表自己的心情和想法,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与其展开沟通和交流,真实了解其内在想法,并站在朋友的角度上进行引导和鼓励,切实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惑。另外,部分高中学生不愿意向教师透露自己的心声,不愿意向教师呈现自己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很难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难以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这就可以借助网络的方式,设立热线信箱、网络服务中心等,指导学生采用匿名、化名的方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将自己学习中、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分享给教师,班主任则据此进行针对性疏导,帮助学生调整修复心理状态,助力学生成长。
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是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其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契机。例如,针对当前高中学生不懂得感恩的现状,班主任可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契机,指导学生为父母写一封信,或者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晚餐等,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也可以在端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等召开主题班会,或者举办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爱国情感,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觅到教育的契合点。例如,可指导学生学《论语》、背诵《弟子规》,给学生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悟古人的孝悌之义,懂得做人的道理。长此以往,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克服了多种心理问题,形成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确了奋斗目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唯有将其与学校教育联合起来,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最终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在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利用家长会、日常交流、家访等,指导学生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应关注孩子意志品质、健康心理的形成等,最终促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社会与家庭等多种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促使各个主体同频共振,以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策略共同推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生活,和谐地与他人交往,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最终强化班级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