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忠
(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甘肃 定西)
关键字:口述史料;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策略;综合素质
历史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突破固有的教学限制,重点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爱国情怀。而口述史料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各界学者对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方式,但不可否认口述史料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历史事件能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更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和历史本源,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更有助于历史传承。
口述史料有两个主体:一是采访者,二是受访者。二者没有侧重,主要是对过去的重大事件进行回忆,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并最终形成记录的一种史料记载形式。它可以划分为文本口述、音频口述、视频口述以及数字媒体形态这四个方面的口述形式。
文本口述史料是最传统、最主要的一种类型,是通过研究者的搜集、整理、编辑最终形成稿件的方式;音频口述史料需要依托录音设备进行,即将受访者的话语进行全程录音处理;视频口述史料则更生动形象,是以录像设备为媒介,能够清晰地记录受访者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更具有研究意义;数字媒体形态口述史料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机移动终端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口述史料的记载。
口述史料教学是一种口述形式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在接受相关培训后,由历史教师从旁进行引导参与到口述历史的活动环节中,并凭借亲身参与的实践经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从而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史料,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口述史料的研究成果耗时较长,但胜在内容丰富、更新较快并且涉及领域较广,如果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会起到很好的丰富史料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口述史料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口述史料是将历史故事通过声音展现出来,增加了历史事件的“活力”,历史教材由于篇幅限制通常都是言简意赅地进行事件的叙述,无法构建出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得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利用文献来补充内容,但是这样的做法无疑加剧了历史课堂的沉闷感,而相比于文献,口述史料由于其形式的多元化、现代化使得学生更愿意接触历史,教师可以选择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震撼,并通过分析参与者的神情和语气来感受时代的艰辛。利用口述史料教学增加了历史叙述的生动性,具体可以采用纪录片、录音、录像等新媒体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融入历史、感悟历史。
随着口述史料的实践逐渐完善,口述史料研究受众已经从精英迈向群众,更加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因此,在口述史料教学期间,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历史情境去接近真相、感受真相,进而增强自身的历史感受。学生在一段段语言中感受历史的艰辛与震撼,也了解到正是由于前人的不断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祥和安宁,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口述史料主要是通过被采访者的口述得来的,在采访的过程中双方可能会产生不规范行为、不端正的思想态度、配合度不高等情形,造成口述史料与实际记载资料之间存在偏差;另外,口述时间是固定的,而口述者受年龄、事件发生时间、身体素质等原因导致记忆不清,无法保证口述史料的真实性。而在历史教学课堂中融合口述史料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但口述史料有非常强的主观性,使得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对课堂应用口述史料的教学方法存疑或否定。
针对这一问题,历史教师必须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口述史料。第一,任何史料都不是绝对的情境再现,只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无法实现一比一复刻,并且口述史料主要针对的是重大历史事件,而重大事件往往经历的时间较长,所以口述者提供的资料只是作为现有文献的一种补充。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到不完整的历史记载资料多数会存在错误的历史信息,所以,客观地看待口述史料,谨慎地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史料的价值。第二,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口述史料一定要保证真实可靠,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具有去伪存真的辨别意识,加强对口述史料的学习与研究,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
口述史料基本面向政治、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以及近现代史的重大战争。但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对古代历史讲述较多,近现代史占用课时相对较少,导致历史教师由于教学时间较短而认为口述史料与高中历史匹配程度不高,适用程度不大,也就没有了运用口述史料教学的意愿。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知道口述史料产生较晚,相关教学成果正处于逐渐丰富的过程。首先,口述的范围、领域正在逐渐拓宽,在课堂上运用事件参与者的口述资料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愿意去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探索;其次,口述史料教学在精不在多,课堂上不一定要运用非常多的历史资料,只要保证史料典型和有效即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增强对史料的理解,同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历史事件,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循环,从而获得新的历史感悟。
高中历史教师也会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甚至有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口述史料教学,也缺乏相应的口述史料理论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办法合理掌控口述史料的应用程度,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的史学研究活动,只能选择之前的史料进行教学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加强对口述史料理论学习才是关键要素,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口述史料的价值内涵。首先,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口述史料是符合现阶段课改要求的,并且是一种能够解决历史教学中很多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直面口述史料与历史课堂融合所产生的各种优缺点,有助于二者更好地融合。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学生学习的史料,通过全面、系统地进行学生学情的分析,充分发挥口述史料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协助学生打破固有的观点,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口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很大,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事先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战争亲历者的官方采访视频或是相关口述材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及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加强历史学科教学意义。通过对历史的分析,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及铭记历史品德培养。
高中生历史认知模式不完善,缺乏生活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考试,以确定他们是否能通过历史学习。采用口述史料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历史情境的新视角,有利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历史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推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口述史料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