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平凉市第五中学,甘肃 平凉)
在科学育人观的启迪下,教师自觉拓展思想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与教育功效,努力为高中生的心智启迪、意识提升、视野拓宽以及思想进步提供高品质的人文滋养。为此,教师开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学中,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高价值的教育信息,实现高中生的高效认知与快乐成长。因此,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大有裨益。
首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高中生消除负面情绪、灰色心理、思想包袱以及精神负担,还能帮助高中生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样,高中生就会进入心理轻松、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的良好状态中,自然能为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以及主体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支持。
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内容拓展以及效能提升,推动思想政治教学走向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创造高品质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1]这样,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为高中生输送高价值的生命呵护与人文关怀,帮助高中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愉悦的状态。
最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推动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融合发展,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与策略支持,助力思想政治教学的提质增效。[2]这样,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高品质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帮助高中生拥有心理调控能力以及情绪释放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为高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案例素材,并以此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引导高中生在各抒己见中表现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精神世界。这样,教师既能有效推动高中生积极进行主动表现与自我教育,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的主体信息,因而能为后续进行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心灵熏陶提供必要的基础性信息支持,使建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学成为可能。
因此,教师可以在获取高中生思想意识与品德修养等信息的同时拓展信息调查区域,积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这样,教师不仅进行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助力高中生的快乐认知与健康成长。思想、品德、心理是三个相互融合又独立存在的毗邻区域,是高中生享有快乐心情、饱满精神、旺盛活力等良好状态的三大支柱元素,因而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进行科学融合,同时开展,以此为高中生提供营养丰富、成分多元、价值不菲的高品质教育信息。[3]
思想政治教学是高中生实现心智启迪、视野拓宽、思想进步以及品德提升的基地,自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渗透的有效区域,助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氛围中,教学氛围不仅拥有明确的情感色彩、主题思想以及品德导向,还能有效感染高中生的主体情绪、认知心理以及情感体验。[4]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氛围对高中生进行隐形、间接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为高中生传递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帮助高中生拥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与健康的心理,使其真正成为优秀人才。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高中生清除攀比心理、享乐心理、虚荣心理以及盲从心理等心理问题,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提供一些农民工送孩子上大学,而这些孩子却在大学中吃大餐、穿名牌、打游戏、点外卖等,丝毫看不出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这样,高中生就会亲眼看到农民工的穿衣外貌以及大学生的衣着打扮,二者的巨大差异必然能给予高中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情绪感染与心理冲击,以此催发高中生对“该大学生”的批评之情与愤慨之意。因此,高中生能凭借个人的观察力、思维力、认知力以及判断力去明辨对错,在自我反省中快速清除思想意识中的错误心理,自觉养成“量力而行”的正确消费观,拥有积极的心态。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资源中,借助生活案例中的故事内容对高中生有所触动、有所启迪、有所教育。教学资源具有突出的故事性、趣味性、兼容性与教育性,不仅能承载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还能传递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这样,高中生就会在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借助个人的认知积极思考、主动剖析、自觉悦纳,从而获得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生需要在课堂探究中逐渐养成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良好心态与立世准则,有效清除个人思想意识中的投机心理、懒惰心理以及好逸恶劳心理。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高中生提供一些在旅游景点挑送物品的“挑山工”的视频信息,让美丽迷人的景色与汗流浃背的身影相互映照,以此给予高中生强烈的视觉反差与心理震撼。这样,高中生就会在“游玩”与“工作”、“快乐”与“辛苦”中感悟到“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以此获取个人的生活消费品。由此可见,教师选用的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资源能对高中生进行科学高效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助力高中生健康成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足的教育空间与教学时间,引导高中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高密度、高频度、高效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自然能收获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绪以及快乐的状态。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能推动高中生快乐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按劳分配”以及“按资本分配”的社会现象,还要正确认识“富裕家庭的名牌消费”以及“豪车别墅”,明白这些外在现象来源于“财富积累与收入分配”,以此消除仇富心理、自卑心理、怨恨情绪、暴富诉求等不良心理问题。教师要立足生活案例,让高中生明白劳动、资金、场地、厂房、时间、人力等都属于资本元素,都能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对应收入”,以此展示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因此,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能帮助高中生透彻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心平气和地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财富分配问题,努力借助个人的聪明才智去合法劳动、发家致富。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引导高中生进行广泛自由的集体讨论,借助集体智慧挖掘探究对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在各抒己见、开放交流中进行合作探究与自我教育。教学活动是高中生成为课堂认知主人的有效阶梯,因而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区间,更是高中生借助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汲取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自我发展平台,科学打造生命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塑造人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明白“文化知识”能够造就“健康的生命与幸福的人生”,而且心理健康知识隶属于“文化知识”中。因此,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讨论各种类型的正面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例,高中生能接受到“红色文化”中的革命教育、思想教育、英雄教育、正义教育等,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崇拜心理、感恩心理、责任担当、拼搏精神以及英雄情愫。这样,“红色文化”就会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输送给高中生,积极培养高中生的红色性格,推动高中生的主题认知与健康成长。
总之,教师是高中生快乐认知、合作探究、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与促进者,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与完善者,因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为此,教师立足教学实践,自觉立足教学氛围、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去高质量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高中生送去高品质的生命呵护与人文关怀,助力高中生的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