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
(泗水县第一中学,山东 泗水)
进入高中,学生已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及思维习惯,若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素养,便需要引导其深入学习学科内容,这便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进多元教学方法,可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学生语文思维,促使其深层次理解文本,形成独到见解。因此,教师为了满足学生语文学习诉求,应重视组合应用不同教学方法,以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率现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实效。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许多教师采取了与学生学习心理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仅依靠教材讲解知识,很少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另外,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到位,使语言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僵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兴趣。此种形势下,教师便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教学内容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要如何把所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如若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知识和文章教学,教学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另外,有限的教学信息也会限制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无法真正实现高中语文预期教学目标。如今,海量的教学资料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关注,并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教师的“个人秀”,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因此降低。在此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只能被动地从教师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若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并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忽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因此降低。如若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将缺乏方向感和目的性,影响其语文学习质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站在台上“指挥”,而学生则是服从指挥,此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应重视更新教学观念,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否则将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愈加低沉,无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师为先,师为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交流与互动兴趣。由此一来,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也不能根据学生学情制定差异化策略。此外,师生互动不足,极可能加大彼此间的隔阂,使师生间感情无法共鸣,不利于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1]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实施。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并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获得更多信息,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语文内容。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其从不同角度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比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山神庙杀人”这个片段,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在原著中的字数不多,林冲三下五除二就把陆虞候等三人杀死,最后的报复如此简单,提枪、举枪间一干人物的性格表现得不充分。电视剧《水浒传》中山神庙杀人这个情节就丰富得多,林冲的复仇也有波折,在一系列的冲突中,林冲与陆虞候的性格对比更加明显,人物形象也更饱满、生动。山神庙外,一个是走投无路的悲情英雄,食宿无着;山神庙内,一个是锦帽貂裘的阴险小人,得意洋洋。一落魄、一得意,形成鲜明对比。在接下来的斗争中,看林冲杀将来,陆谦一把拉过富安来挡住林冲的枪,卑鄙、阴险的性格体现无疑。陆谦死到临头不知悔改,把所有责任推到高太尉身上,对朋友毫无愧色,更增其恶。再看林冲,这边一人一枪对付陆谦带来的众人;那边,大火冲天,朔雪漫漫,火光雪影中更显其悲。走投无路的英雄杀红了眼,一枪刺向陆谦,也刺穿了其背后的树。激烈的杀伐中,林冲的悲与陆谦的奸呼之欲出。学生在影视片段与书上内容结合下,更能体会林、陆二人的性格特点,对于林冲被逼上梁山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甚至对《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主题也认识得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合理、适当,把其作为一种有效辅助手段,真正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服务。
在进行互动式探究教学前提下,若使学生对所需探究内容有详细而准确的认知,便可以使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琵琶行》一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若干问题,为学生指出其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诗人有怎样的情感?”“诗词语言美和意象美体现在何处?”“诗人的经历和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诗人如何通过描写琵琶女来抒发内心情感?”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要探究学习的清晰目标,生动的问题很容易既可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探索。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其学习热情将会得到提升,探究积极性也会因此增强。[2]
一方面,创设课堂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堂导入设计工作。这一环节,对高中学生来讲,是为后期学习奠基的第一步。如果能将此种学习方式应用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加有效,也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学内容对高中生进行合理导入教学。例如,在《沁园春·长沙》导入中,教师可以播放一部与之相关的红色短片,使学生受短片中内容吸引,迫切地想要了解诗词主旨。
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高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较为强烈,如果教师能在语文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制造一些冲突,学生的求知欲将会变得更强,也会变得更专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如果教师问得过多,就很难抓住问题精髓。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保持一定难度,但不可过于深奥,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信心。[3]《赤壁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者复杂情感提出问题,如“苏轼写这首诗时,怀着怎样的心情?”问题情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学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语文学习更奏效。
在运用微课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语文内容与微课有机结合,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微课的应用效果。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音像结合的形式,选择优美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荷花池中的月光景色,使其产生直观印象。其次,教师将本节课结构及大致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后,教师要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剖析,以微课的形式指引学生深入学习,即用问题探究方式将文章写作技巧展现出来,吸引学生观看,令其把握问题的关键,并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预留充分讨论及交流空间,构建高效课堂。
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并布置合理的课前作业,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一般来讲,自主学习主要包含自学文章生字、精读、了解作者简介和作品创作背景、归纳总结及概括文章主旨等。比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自主学习任务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工具对文中生字进行分析,并对作品进行全面阅读;二是对作家写作背景展开研究;三是对本文具体内容进行归纳。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提出一些与史铁生有关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确保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4]。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在丰富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知识,全面发散语文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关键能力,使其在多元教学方法引领下深层次了解所学内容,并掌握学习技巧,为今后学习其他内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