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减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2023-01-20 20:49贺秀萍
中学语文 2022年36期
关键词:李密背景素养

贺秀萍

一、双减背景下,学生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作文思路打通读者对问题的了解,阅读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心智,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当学生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他们会不知觉地融入作品,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作文训练类的书籍,就是对学生作文训练的一种有效指导。阅读常态化以后,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也能够得到积累,阅读若能成为一种习惯,作文教学就能走出学生畏惧作文的困境。

一方面要读好书,多读一些经典作品。新课标要求开展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如何让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在当下的信息大数据时代,让学生投入阅读,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在阅读课中进行。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作品,这样学生才能读下去,能读也就有了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景。如可以把学生带入校园一角,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带给学生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体验,作品与阅读者的亲密接触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作文灵感。将大自然与学生阅读体验相结合也跟能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在无形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二、双减背景下,在日常生活中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如何让学生将生活体验表达出来,这应该是当下作文教学的痛点,这也是对当下语文老师的挑战。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地域特点,利用大自然这个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激活学生的作文灵感,让学生将生活这个无穷无尽的素材宝藏为自己所用,实现作文的“为有活水源头来”。另外,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习作,通过阅读报刊、优秀作文等方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名著、精美片段、优秀作文,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结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写作,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如何构思,如何下笔,有意识地让学生向着说真话、抒真情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有序作文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作文教学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培养

笔者以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其实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首先,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无数鲜活的资源,预习课文、积累词语、背诵精美片段,这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积累。积累本身就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素材,作文才能有话可说。相反若无平时的积累,学生进行作文时无从下手,自然会产生畏难情绪。荀子《劝学》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平时的阅读积累必不可少,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留心平时课堂中的语言。作文语言要有鲜活的生命力,让语言回归生活,表达明确的观点。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摘录。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的语言,才能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真正实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

其次,阅读积累。苏轼在《赤壁赋》与客对话中谈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其实在向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提示我们要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倾听自然,思索自然,将大自然这一无穷无尽的活水源泉为作文所用。作文得心应手的学生,必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更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挖掘阅读材料中启迪我们心智的精美文段,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要打开自己尘封的习作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审时度势,把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浓缩为富有哲理的精美句子,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厚的材料。阅读能丰富读者的生活,提升我们对素材的甄别能力,有效地为作文夯实基础,从而实现语文素养在自然状态下的有效提升,学生要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阅读中,作文自然就有了活水源头。正如周国平所说:“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

另外,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离不来作者的真实感受,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的抒写。新课标指出:要“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的美德,在于使人自新,在于让人进入最高的道德境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用“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说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双减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的灵感和生活体验的体现,就像巴金先生所说的,说真话、抒真情。因此,双减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更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这是引导人的灵魂达到高处的真实之境,是人生境界的提升。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做万做,学做真人”也就是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尚。让学生在生活中达到做真人的目的,让学生通过纯真的眼睛观察社会,在阅读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教师在训练学生习作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自然,还要有真实情感的表达。如果学生没有切实的体会,没有洞察生活价值的判断,心中无事物的是非观,自然是为情造情,这就偏离了我们教育的初心,也远离了“双减”背景下引领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正如赵谦翔老师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应做有情人。学生作文中除了要拥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真情实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外露。抒写这样的文字,就是注入了灵魂的文字,也是带有温情的表达。

现实生活的体验能给予学生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表情达意,感染读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需要学生善于表达丰富的感情,更需要作文中学生笔至情到,点石成金。如李密的《陈情表》为何催人泪下,就是李密真实地表达了祖母对李密的真爱和李密对祖母的深情。真爱深情恰恰就是李密的真实体验与领悟,也才能表达得如此感人,否则就不会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文章。

双减背景下,作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我们从心灵中走出的情感是最为至深至感的,也才能体悟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也能让学生的作品闪耀出感情的光彩。若没有李煜的个人感受,怎么会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言有尽而意无穷;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未着“愁”字,而情尽融“愁”情,情感使然,魅力所致。所以,“双减”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启对生活的体验与真情的抒发;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领,学生作文才能根深叶茂。

猜你喜欢
李密背景素养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黑洞背景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