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基础+”作业设计的研究与策略

2023-01-20 14:13◎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基础性双减作业

◎宋 芸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天宁小学,山东 日照 276800)

前 言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作业设计有积极作用.“基础+”作业是一种新的作业模式,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发展,在强调作业数量、难度分层的同时重视作业的分类,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调查能力等发展.同时,该作业模式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符合“双减”要求.因此,可将“基础+”作业模式应用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基础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是指以课程标准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前提设计的作业,其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延伸.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以使教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性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体现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准确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及转化.基础性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学习成果,体察到学生的努力程度.同时,作业是培养学生能力及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过程中有效巩固知识,体验成功.总之,基础性作业是师生从教学、心灵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互动的纽带.

基础性作业的主要形式有口算、理解基本概念、笔算、解决问题、绘制图形及收集整理数据等;具体的类型可分为课前预习作业、课前检测作业、随堂练习作业、家庭作业等.为了保证基础性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时需要遵循几点原则:精心筛选作业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保证作业量的合理性;控制作业的难度;把握好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

(二)“+”作业

“+”作业是考虑学生个性化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分层分类作业.教师可以设计“菜单”模式,学生通过“菜单”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业的主要类型有表演式作业、综合实践作业、拓展探究作业、因材施教分层作业、调查研究作业、主题活动作业、课题研究作业等.这种分层分类的作业模式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化特点的尊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优势,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符合新课程理念,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质疑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作业的设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扎根生活土壤,渗透人文情怀,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提高作业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注意作业的多样性与精简性,把握好开放性与合作性,重视差异性与挑战性,强化发展性及探索性.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是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作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有的教师将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并且是服务于考试的,没有考虑到合理的作业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导致作业的设计存在单一性、统一性.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不同,相同的作业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很难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甚至难度偏高的作业还会导致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畏难、恐惧等情绪,从而放弃数学.

其次,作业的机械性、重复性比较突出.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会不自觉地侧重考试,将作业内容过于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作业形式也缺少多样性和创新性,很多作业存在重复性.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呈现出明显的机械性,学生通常是被动完成作业的,重复做一些无用功,导致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且压力大,很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在教师提出严格要求时产生抗拒心理,拒绝学习数学.这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作业没有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作业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没有发挥积极作用.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作业也需要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现实是多数的作业设计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学生的生活、其他学科联系不足,实践性作业、调查性作业、生活性作业等拓展学生思维的作业类型设计不足,满足不了学生更高的需求.

由此可见,“基础+”作业设计应重点解决以上问题,在保证基础性作业数量和内容合理的前提下,适当设计层次化、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的作业,突出探究性、挑战性、实践性的特点,优化和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基础+”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

大量的作业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影响作业完成质量和作业效果,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影响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同时,如果作业的难度高,还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选择抄作业,这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要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在考虑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具有生活化特点的作业,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对于基础扎实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设计基础性作业的同时,应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自主研究更有深度且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以基础性作业为主,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且有精力的情况下尝试难度稍高的作业.例如,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作业设计,教师设计的基础性作业应以简单的计算为主,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全班学生都需要完成,以便熟练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从生活角度出发,教师再适当设计一些生活化、情景化的问题,增加思考难度,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类作业主要由基础好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基础+”作业可将基础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将实践性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改变过去机械化模仿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经验和数学知识的特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思考,如设计课题类作业.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及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课题”的形式设计作业.例如,学完“比例尺”后,教师可设计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给自己家的客厅设计平面图,并利用“你认为家里客厅物品摆放是否合理”“你想要对客厅做出哪些调整”等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平面图设计.当然,实践性作业不需要所有学生完成,每名学生都可以尝试,对“比例尺”知识理解不透彻、平面思维能力不佳的学生可以不做.这样既可以达到减轻学生压力的目的,又可以为成绩较好的学生拓展学习和发展空间.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

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高低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考虑不足,采取单一的方式设计作业,那么可能会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基础性作业上浪费很多时间,觉得作业缺少挑战性.高效、优质的学习活动不是单一的模仿和记忆,而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及动手实践等方式学习并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数学经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索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实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探索性作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和应用价值.例如,完成“轴对称”的学习后,教师将教材上的习题作为基础性作业,全班学生都要认真完成,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设计观察性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里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记录下来,说一说对称轴的位置.观察性作业主要面向图形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可以在完成基础性作业后完成观察性作业.教师借由探索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轴对称知识,认真观察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如,学习“统计与概率”后,教师可以根据“基础+”作业设计理念增设调查作业,有精力和时间、思维活跃且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调查家庭用水量、用电量等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数据,将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分析哪个季节用水量高、什么时间段用电量大等.

(四)设计信息化作业

教师可将“作业”与“信息化”联系到一起,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作业转变为以互联网为传播路径的作业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应的作业资源.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了便利,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基础+”作业时也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因此,教师可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作业进行融合,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尝试新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借助一些信息化手段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便在设计“基础+”作业时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成绩上的差异性,还要了解哪些学生思维活跃且热爱学习、哪些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且基础掌握不牢,然后为他们设计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的作业,以便实现基础教学目标.对于比较聪明,但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并定期观察.

其次,教师要充分研究“基础+”作业内容,保证落实该作业模式,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一,评估作业内容的合理性.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要检查作业的难度,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保证符合“双减”政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认真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有所提升.第二,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做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作业上传至网上,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作业交上交作业,由平台智能批改,并将作业信息上传到学校网站,教师及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相比于传统的作业形式,信息化作业能体现出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逐渐打开教学信息化的格局.例如,教师使用QQ、微信及钉钉等App及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等.同时,相关App可以加强家校合作,使家长加强对学生的监督,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作息时间等.教师根据家长记录的信息及时调整作业数量和难度,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以有效解决问题.

(五)设计趣味性作业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增加趣味性元素,以提高作业的吸引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数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知识.例如,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作业时,在布置完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教师预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作业,以巩固知识并了解加减法的应用.教师以“我今天当家”为主题,准备一个摆满商品的货架(在商品上标记价格),鼓励学生自主购物,计算“买5支铅笔和1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买2支钢笔需要多少钱”“想买10支铅笔和1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只带了20元钱够吗”.这样学生不仅进行了基础的加减法训练,还对知识的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作业的趣味性,喜欢上做作业.又如,在学生在接触七巧板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七巧板,加深对七巧板图形的认识,再用自制的七巧板完成画一画、拼一拼的作业活动.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使学习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拓展思维.因此,趣味性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总 结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基础+”作业设计理念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要求,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数学思维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理解基础性作业、“+”作业的含义,将二者充分融合,在作业中体现出实践性、趣味性、探究性、生活性等,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且从学生情况出发,对学生合理分层,以因材施教为设计作业的主要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促进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在“双减”背景下合理应用“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基础性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我想要自由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