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丽江
(福建社会科学院 海峡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建德化是中国的瓷都之一,具有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在2015年荣获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的“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作为德化主导产业,德化陶瓷产业不断地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乡村繁荣发展,已成为德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和动力引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初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被明确提出,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阐明了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总要求的作用与地位: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这五大要求逻辑严密,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重点的发力方向以及有效的实施路径。
福建省德化县共有18个乡镇,大部分的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盖德镇等乡镇,因此,德化陶瓷产业与德化乡村振兴息息相关,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的实现。
(1)德化陶瓷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陶瓷产业是德化的支柱产业,根据《2020年德化统计年鉴》,2019年,德化陶瓷企业5 135家,实现陶瓷产值 362.95 亿元,其中,陶瓷工业产值289.93亿元,陶瓷占全县工业产值比例达77.8%[1]。德化陶瓷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和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德化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宜居。一方面,德化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艺术氛围的提升,为乡村景观建设增加陶瓷文化元素和美学元素,尤其是陶瓷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生态和环境的改善提出更高地要求;另一方面,为吸引和留住陶瓷人才在德化发展,德化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并且陶瓷人才的返乡也有利于乡村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3)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涵养文明乡风。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有利于营造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使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陶瓷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村民的审美水平、艺术品位、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改善和提升乡村风貌。同时,德化陶瓷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传播陶瓷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4)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深化有效治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德化陶瓷产业发展不仅可以为乡村带来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为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而且受陶瓷产业繁荣发展的影响,日益文明的乡风逐渐提高乡村德治水平,从而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德化乡村治理效能。
(5)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产业兴则村民富。德化陶瓷产业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德化陶瓷产业与旅游、茶叶、时尚饰品、动漫等进行融合,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提高村民的收入,因此作为德化的民生产业,陶瓷产业可进一步促进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
德化具有的发展优势,为德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撑和持续动能。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德化制瓷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德化人便能制作硬陶和印纹陶。在夏商时期,德化制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化人已成功烧制出原始青瓷。唐末五代时期,颜化綵总结了当地制瓷的经验,编著了陶瓷工艺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2]。明代,德化陶瓷技术日臻成熟,出现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陶瓷大师,其掌握的白瓷生产技术已达当时的最高水平,所制作的白瓷洁白通透,瓷质细腻,造型独特,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千年的制瓷历史给德化留下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为德化陶瓷产业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德化陶瓷历史文化遗址在德化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辽田尖山夏商原始青瓷窑址、月记窑、屈斗宫古窑址等。除了众多的陶瓷文化遗址,德化独特的以陶瓷作为祭品的“祭窑神”仪式也为德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德化陶瓷的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白”,因此被誉为“猪油白” “鹅绒白” “象牙白”“中国白”等,这得益于德化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德化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高岭土,德化高岭土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还质地优良,由于所含的铁、钛等杂质成分较少,因而胎体透明度大为增加,赋予德化陶瓷晶莹洁白、通透细腻的特点。
德化享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不仅是因为德化具有独特的瓷土资源,德化陶瓷大师精湛的瓷雕技艺也是关键因素。何朝宗开创了捏、塑、雕、刻、刮、削、接、贴等八字瓷雕技法[3],所制作出的陶瓷作品的造型更加独特、逼真。八字瓷雕技法一直延续至今,当代的德化陶瓷艺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并不断加以创新,使德化陶瓷风格独树一帜,提高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
德化陶瓷在世界瓷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贡献。早在宋元时期,德化利用毗邻泉州港的区位优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德化陶瓷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十分畅销。随着德化陶瓷出口销量增大,德化瓷烧制技艺也逐渐传播到海外国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陶瓷业乃至世界陶瓷业的发展,对世界陶瓷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德化陶瓷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德化陶瓷远销海外,加深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德化陶瓷在中外陶瓷史上的地位以及在海内外的深远影响,为德化获得“世界陶瓷之都”的殊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世界陶瓷之都”的称号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有力地提升了德化陶瓷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德化陶瓷在电子商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为拓展国内陶瓷市场空间,德化县政府提出“电商换市”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有力地扩大营销渠道,推动陶瓷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德化在“互联网+陶瓷”方面成效显著,成功搭建德化“互联网+陶瓷”平台,建成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以及电商专业仓储物流中心。德化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全县共有3个淘宝镇,陶瓷电商企业多达7 500多家,陶瓷茶具占据全国80%的网上市场份额。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德化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司法、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保护陶瓷知识产权,营造崇尚创新的良性氛围,提高陶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陶瓷企业维权提供坚实的保障。德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为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荣获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等。
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和工作室管理水平较低、营销能力弱、销售渠道窄、人才资源少、融资能力不足,其中部分企业通过打价格战来获得微薄的利润,容易破坏市场经营秩序,导致产业现代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陶瓷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协作能力有限等问题。
德化拥有一批大型的陶瓷企业,但是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和较大市场份额的陶瓷产业龙头企业较少,在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整合中小企业形成发展合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德化陶瓷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目前,德化陶瓷市场上独具创意的产品还不够充足,中低端产品较多,产品过于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生产等问题比较严重。德化陶瓷企业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陶瓷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不够,文化附加值不高,高端陶瓷产品较为匮乏。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德化陶瓷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销量轻研发,热衷于生产市场上畅销产品,盲目跟风与模仿,未能在产品的造型、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多数德化陶瓷企业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管理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研发能力受限,培养和引进创新创意人才的意愿不强,与陶瓷类高校、陶瓷研究机构、国内外知名陶瓷大师等合作较少。
德化拥有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陶瓷人才,但在培养水平和陶瓷人才数量方面,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德化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工资待遇、创业环境等因素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部分陶瓷人才在毕业后会选择到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更加便利的城市工作,因此人才外流问题堪忧,留住和引进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德化现有10多万陶瓷从业者,但大部分从业者是学历不高、年龄较大的一线工人,工人群体老龄化和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明显。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现有的陶瓷人才大多只精通于某个方面,同时具备设计、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一些德化陶瓷企业的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依赖“德化”区域品牌以及“陶瓷大师”个人品牌,品牌建设缺乏战略性长远规划,部分陶瓷企业为世界知名陶瓷品牌和景德镇陶瓷贴牌代工。因此,德化陶瓷企业品牌建设较为落后,难以形成真正的品牌优势和发挥“品牌效应”。
此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加大品牌的打造力度,不断提高宣传和营销的水平。德化陶瓷企业的宣传和营销人才不足,品牌宣传不到位,营销运作能力有限,未能充分挖掘陶瓷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亮点、讲好陶瓷企业的文化故事,不利于德化陶瓷企业打造行业知名品牌。
为更好地推动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德化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发展思路,立足于德化陶瓷的发展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德化陶瓷产业要从陶瓷原料供应、研发设计、陶瓷生产、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彩印包装、配送物流等环节入手,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团结协作的产业链,打通陶瓷全产业链上、中、下游,进一步完善陶瓷配套产业体系,推动陶瓷相关企业在不同环节的分工协作,形成发展合力,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以此实现提升陶瓷工业总产值的目标。
同时,德化还应提升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推进陶瓷行业规模化发展,提升德化陶瓷产业整体竞争力。首先,持续推动陶瓷文创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和物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陶瓷相关企业进驻,提升产业园区的整体实力和形象;其次,鼓励陶瓷企业积极引进新设备,推进陶瓷设备升级和设备自动化,在陶瓷制造各环节全面推行数字化,提升陶瓷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第三,加快推进陶瓷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步伐,推行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避免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推进陶瓷产业集约化发展。
陶瓷产品要向差异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就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高陶瓷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既要综合运用多种元素,提升陶瓷产品的美感、科技感和时尚感,也要融入传统文化,赋予陶瓷产品文化内涵,增加陶瓷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创意设计水平的提高需要以陶瓷专业人才为支撑,因此德化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陶瓷专业人才质量,积极引进人才,不断丰富人才资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进陶瓷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开设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文化产业管理、陶瓷艺术等专业课程,聘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兼具的教师,培养更多具有创意设计、管理、营销等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陶瓷类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到高校进行培训指导,并与陶瓷企业和陶瓷研究机构合作设立实践基地,将学生安排至合作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训锻炼,陶瓷企业也可选派职工到高校进行进修学习。
(2)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陶瓷企业采用外聘模式,聘请知名的陶瓷专家、优秀的创意设计团队,与之进行合作,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文化附加值的陶瓷精品;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当地陶瓷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交流学习,培养更多具备陶瓷技能、掌握国际艺术潮流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陶瓷人才。
(3)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德化政府要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在资金扶持、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医疗待遇、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支持,并在生活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等方面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吸引更多陶瓷相关人才到德化施展才华。
德化要在政策、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陶瓷企业有力的支持,不断壮大陶瓷企业的规模,重点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创新性强和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陶瓷行业龙头企业。鼓励陶瓷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投资,增强资本实力。推动陶瓷企业强强联合,有效整合利用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发展陶瓷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带动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格局。
德化陶瓷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优势,因此可以优先打造德化陶瓷龙头企业的知名品牌,宣传其品牌建设的经验,在全县营造重视品牌建设的氛围,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德化陶瓷企业要制定品牌建设的规划与方案,通过提高产品的档次促进品牌档次的提升,走高档品牌路线,争创各类品牌荣誉。做好品牌营销工作,利用互联网宣传、电视广告、展会、成立专卖店等线上线下配合营销,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
以陶瓷产业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手段,深化陶瓷产业与旅游业、餐饮业、建筑业、特色农业、娱乐休闲业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德化人才就业和创收增收,推动村民实现生活富裕和乡村振兴。在“陶瓷+”融合中,陶瓷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关键且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带动陶瓷产业与餐饮业、娱乐休闲业、特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德化要积极培育陶瓷文化旅游新品牌,充分盘活辽田尖、月记窑、屈斗宫等陶瓷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内涵;对德化老窑址、老厂区加以保护改造,开发陶瓷文化研学、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园区或文化街区等;以石牛山和九仙山为核心,联结周边的旅游景点与特色乡村,将德化县独特的风景资源与陶瓷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陶瓷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具有生态美、乡风美的特色陶瓷小镇,推进三班茶具小镇、上涌生态文化古镇、盖德陶瓷文化古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陶瓷特色文化产业,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增加陶瓷文化元素。通过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促进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