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影响

2023-01-18 09:41:30王爱芳刘玉慧李方旭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氧化应激

王爱芳 刘玉慧 李方旭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23,38:0161~0163)

肺癌属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随着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该病发生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1-2]。近年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促使肺癌早期诊断率得以提升,获得手术根治机会[3-4]。手术为治疗早期肺癌的常用手段,可通过切除病灶控制患者病情。传统开胸手术会给患者机体构成较多损害,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生理状况较差,术后恢复较为缓慢[5-6]。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胸腔镜手术得以在临床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治疗中应用,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胸腔镜手术具有多样性,不同手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功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诊治的80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②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③患者纳入遵照自愿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术前未行放化疗;⑤无手术禁忌症,并于本院行手术。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余恶性肿瘤者;②存有严重的代谢系统疾病者;③存有意识障碍者;④存有视听障碍或精神障碍,难以配合研究者;⑤存在酒精、药物依赖史者;⑥合并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⑦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⑧合并免疫系统紊乱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59±4.08)岁;临床分期:28例Ⅰa期,12例Ⅰb期。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3~83岁,平均年龄(72.65±4.18)岁;临床分期:29例Ⅰa期,11例Ⅰb期。两组各项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传统开胸手术:患者选取健侧卧位,全麻后气管插管,明辨病变组织所处部位之后,于患者患侧的第5、6肋间作一18~20 cm切口,分离四周组织后结扎血管,切除患侧病变肺叶,并对支气管旁、隆突下等处的淋巴结予以清理,缝合切口,置管引流,术后施行常规的抗感染处理。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腋中线第7~8肋间作一1.0 cm切口,放胸腔镜观察病变处情况,于腋前线第4肋间作3.0 cm切口当成主操作孔,并在肩胛下作1 cm切口为副操作孔;于胸腔镜帮助下游离组织,以直线切割器去除病变组织,清理纵膈、肺门淋巴结,缝合切口,置管引流,术后给予抗感染处理。两组均于手术过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①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与住院时间。②氧化应激指标:术前、术后1 d采集两组5 ml静脉血,以3000 r/min的速率行10 min离心处理获取上层血清后,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③炎症因子水平:术前、术后1 d抽取两组5 ml静脉血,分离血清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④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3个月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评判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量表共为74条目,4个维度,以5级评分法,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粗分-最低分)×100÷满分,各维度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越好。⑤并发症:随访3个月内,记录切口感染、肺功能障碍、术后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氧化应激指标

术后1 d,观察组SOD较对照组高,MDA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2.3 炎症因子水平

术后1 d,观察组IL-6、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4 生活质量

术后3个月,观察组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2.5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肺癌为胸外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8-9]。肺癌存在发病隐匿、侵袭性高等特征,由于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致使多数患者经临床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早期诊断并施行积极的治疗对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意义重大[10]。

传统开胸手术可有效去除患者病变组织,促使临床症状缓解,然而创伤性较大,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处于衰退状态,术后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影响术后恢复及预后,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研究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表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术式操作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原因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胸腔镜的帮助下,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的进行,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减少对四周正常组织损害,进而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1-12]。手术操作创伤会致使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激活,表现为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对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造成影响。同时,手术操作创伤引起的疼痛会促使机体炎症因子过量分泌,诱发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 d,观察组SOD更高,MDA、IL-6、TNF-α、CRP更低;术后3个月,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更高,表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较弱,能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认为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对患者机体构成的损害较少,进而减轻创伤刺激、疼痛刺激引起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减少手术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13-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表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在于胸腔镜存在放大手术视野的功能,视野广阔无死角,可明确病变组织具体情况,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程度,减轻对肺正常组织造成的损害,继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但本研究尚存在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少等不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可信度,后续临床还应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具备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能够减轻术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可进行大力推行。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氧化应激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19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37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9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
食品科学(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