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减”落地生根 凸显“素养”铸魂育人

2023-01-13 03:43:28陈巧云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双减素养

陈巧云

摘要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延时服务,强化作业管理,完善评价体系等举措,不断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让“三情”教育理念开花结果。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延时服务 评价方式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我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做有情怀之师,授有情趣之课,育有情义之生”的“三情”教育主张,通过创新教研样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延时服务、强化作业管理、改革评价标准等主要举措,不断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让“三情”教育的理念开花结果。

一、创新教研样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双减”之前,我校每周六上午进行教研活动,“双减”政策实施后,周六变成了托管服务。对此我校的教研活动也做了相应的改革。

1.改革教研形式,实行“2+2”制教研模式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修订教研活动制度,实行每周“2+2”制教研模式,即每周备课组集中教研2次,每次时长为2课时。一次是集中研讨一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每个课时内容由一人主备,主备人提供一个课件、一份导学案、一份教学设计,一次10分钟的微课展示,然后备课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一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另一次教研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第一节课由一位教师开设研讨课,另一节课为组内评课活动。集体评课时,先由授课人介绍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然后备课组每位成员参与评课,人人发表观点,观点主要指出不足和提出建议。通过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教师不断碰撞智慧火花,汲取集体智慧,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2.搭建成长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活动

学校为教师搭建多元成长平台,推进名师梯队建设,启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工程。如“青蓝结对”工程、骨干教师培養工程、名特教师培养工程等。我校充分利用6位特级教师所领衔的6个名师工作室,加大对新入职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调动骨干教师自身不断向上的内驱力,同时加强对教师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动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每位教师不断成长。

二、推进教学改革,努力让课堂提质增效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主渠道,加强教学管理,突出核心素养导向,多措并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改革评价标准,打造“三情”特色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强的课堂教学导向功能,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根据“优化情境,激发情趣,生成情感”的三情特色课堂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的学思融通的课堂新理念。

2.发挥名师引领,改革课堂模式

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6个省、市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个工作室在我校开展研讨活动的契机,虚心学习,主动请教;另一方面每学期还举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赛课评比活动,推行学校“三情教师”(热情从教、真情爱生、激情课改)和“三情课堂”(优化情境、激发情趣、生成情感)的教育教学主张,努力引领全体教师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育人方式方法,努力创建我校提出的“情趣课堂”的新范式。

三、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依据“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按照“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创新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聚焦核心素养的要求,努力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五育”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1.突出“立德树人”要求,强化德育校本课程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尤其重视德育课程,依托“江苏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和“初中思政学科示范性课程基地”,积极推进大思政课程建设,努力从学科教学向课程育人转变,在开好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感恩教育为重点的系列性的校本德育特色课程,如文明礼仪、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自主管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安全自护、法制教育、成长仪式等校本特色课程。

2.拓展社团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推进课程思政,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做到了德育和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我校共开设36个社团,覆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开发了《明史言政》《探索与发现》《呦呦生物》《机器人》《E园地编程》《无人机应用》《生命教育》《手工制作》《康居德育》《传统文化》等多个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建设打破学科与班级的限制,根据教师的爱好专长,跨学科、跨班级组织学生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动手实践。

四、优化延时服务,充分关注全体学生

2021年秋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开展5天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双减”的配套措施,作为解决教育难题的民生工程,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予以落实。

1.重视“五育”融合,关注个性发展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在课后延时服务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大限度调动整合教师、家长、社区等教学资源,研发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要的特色课程和个性化学习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2.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延时服务

我校课后服务采用基础型与拓展型相结合的形式。基础型为基本托管服务,主要是强化作业管理,以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答疑指导等学习活动形式为主;拓展型主要指结合学生多元学习的成长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文体、劳技、阅读及社团活动,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性需求的理念。

五、强化作业管理,聚焦学生身心健康

为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加强作业管控,优化各科作业设计,真正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功能。

1.统一作业布置,严控作业时间

学校重新修订了《盐城市康居路初级初中作业管理规范》,规范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各年级采取作业公示制度,年级对一周的作业提前进行公示。所有班级、所有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研组统一作业,任何人不得私自布置其他作业,更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2.创新作业形式,实现弹性分层

所有作业实现弹性分层,有基础题、必做题,有选做题、探究题、拓展延伸题。作业不再仅仅停留在笔头,我们努力探索新的作业形式,让探究作业、实践作业、专题研究作业等形式,逐渐走进学生的视野。学校要求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纠,提倡激励性评语,重视与学生书面谈心交流。

六、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

1.全过程、多角度评价

我校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角度评价学生。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活动,我们及时总结评比,鼓励、表彰学生。如学雷锋先进个人、十佳歌手、优秀朗读者、创意达人、优秀运动员、劳动之星、优秀志愿者、孝老敬亲先进个人、优秀国旗护卫队员、学习标兵、优秀毕业生、新时代好少年等,努力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活动中都能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2.综合性、多樣性评价

我校一方面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做到多样性、综合性,如从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的主体也是多样的,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自己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这样多样性、综合性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双减”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它的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热情从教、真情爱生、激情课改;需要每一位教师真正融入新时代,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需要每一节课都能呈现新样态,凸显素养培根铸魂,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教研双减素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