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资源

2023-01-13 21:14姚菲陈严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种树物候保护地

姚菲 陈严

目前,初中学校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正在不断进行尝试和突破,但在渐渐深入的同时,课程开发者和学习者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困惑。首先,跨学科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层面和平台深度探究问题;其次,学生缺少获取跨学科资源的渠道,再加上本身生活经验有限,遇到真实情境不能有效地深入探究,难以形成问题链、证据链和解决方案;再次,跨学科课程需要不同专长的教师协同开发和教学,但每个教师有固定的授课时间,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了解,难以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到一个项目式学习方案中。

虽然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创新复合型人才养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资源的匮乏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也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和效能,使现实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受阻,故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

一、可行性分析

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的多样性”被列为7个学习主题之一;在高中生物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都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独有偶,在初高中地理学科中也涉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动物的种族和群落等相关内容;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相继提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专题,以及在化学、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中都有温室效应、发展低碳经济应對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内容。多个学科不约而同地从多个视角诠释了生物多样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的“统整”维度,各学科相似内容的设置,可以让不同学科的观点共同发挥作用,有效整合后可以帮助学生对真实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理性思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另外,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探究”维度考虑,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思维去理解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去寻找证据(数据)、分析证据(数据)、解释证据(数据),从而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对策。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全符合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的“统整”维度和“探究”维度的标准,现需要进一步创新开发课程资源去辅助教师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方便后续的参考和利用。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隐性的课程内容资源: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与生物多样性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与生物多样性也有关系?首先,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生动反映了季节和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使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形成了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现象对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方案。例如,开展“从物候现象看‘生物多样性保护”“跟着物候走一年”等主题活动,结合劳动教育开展耕种、养殖体验,让学生了解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并能通过观察物候现象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等,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参与式课程信息化资源:“蚂蚁森林”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了解仅限于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院、动植物园等。这都属于被动式参与,体验感不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被激发。虽然进行线下种植、养殖、观察物候现象等体验式实践固然很好,但在操作层面,此方式对场地、时间要求很高,而且学生的参与面有限,无法做到人人、时时、处处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程中,限制了多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养成。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合理运用“蚂蚁森林”,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来。

如何运用“蚂蚁森林”实现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呢?教师结合“蚂蚁森林”的模块功能进行实例分析。

学生和家长对“蚂蚁森林”最熟悉的是“蚂蚁种树”以及认领“一平方米保护地”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每天的绿色打卡获得“绿色能量”,并通过每天浇灌“绿色能量”帮助虚拟树成长,当树长成之后就可以由线下生物多样性公益组织在荒漠化地区种植实体树,这样,学生有了更广泛、更具体的实践目标。“蚂蚁种树”还设置了激励评价机制,如每种植一棵树或认领“一平方米保护地”就能获得环保证书、活动证书等,还设置了“我的森林地图,”记录在全国各地种植实体树的地区以及认领“一平方米保护地”的地区,激发种树者的可持续动力。另外,“蚂蚁种树”可以进行单人种树、多人种树、家庭种树以及以学校、城市等为单位的公益林集体种植。作为生物学学科组的教师,可以邀请全校师生一起参与进来,共同种植学科树林、学校树林,从单人种植一棵树到集体种植一片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蚂蚁种树”获得能量的低碳途径也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通过运动和去好友那儿获取能量外,还推出了“绿色出行、减少出行、循环利用、减纸减塑、高效节能”五个方面共37个低碳项目,学生可以按照这些项目要求进行操作,使参与绿色低碳的浸润体验感和真实感增强。

“蚂蚁森林”还有一个“神奇物种”的模块,这是一个能够很好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渠道。学生可以每天获得一个物种照片,并自动记录到物种相册中。照片上包含生物图片、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学名、分类、分布区域、物种小科普、种群现状以及濒危等级等内容。学生搜集到一定数量的物种就会获得相应的神奇物种勋章,还可以进一步搜集该物种的其他信息向“蚂蚁森林”投稿,录用后会在页面进行展播。同时,学生也能把每天获得的绿色能量捐赠给“生态保护”公益项目,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帮助自己进一步地了解如建立保护地、支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以及人工培育研究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措施。

另外,“蚂蚁森林”最新推出了“保护地巡护”模块,上线了汪清保护地、和顺保护地、福寿保护地和嘉塘保护地等多个保护地,每个保护地有多种保护动物以及地域特色动物,除了各种动物情况介绍,还有各保护地的情况介绍。“保护地巡护”把物种和地域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升级体验。“保护地巡护”运用了真实世界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体验,设置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真实任务供学生选择(选择后会出现正确答案)。学生还能看到保护地红外摄像头实时拍摄的动物视频,身临其境地去了解生物多样性,增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本领。

三、教学反思

综上,无论是二十四节气之物候课程内容资源还是“蚂蚁森林”信息化资源的利用,都与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密切的关联,为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设计和实践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师生可以共同利用好上述课程资源,结合课后服务课程的进一步拓展,把低碳运动、种植养殖等劳动教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起来,并带动家庭成员一起付诸低碳行为,以实际行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作者单位:1.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古运河中学;2.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指向‘生长自觉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5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种树物候保护地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种树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一起来种树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