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联盟,一体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23-01-13 08:55:41孔博
教育家 2022年52期
关键词:教科研教研育人

孔博

大汶河,古称汶水,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河道,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即孕育于此。沿岸乡镇众多,农村学校占比超过80%,数量大、分布广、样态多、质量不均衡。无论大小强弱,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但囿于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落后,教育教学短板突出,绝大多数学校始终无法冲破瓶颈,与先进城区学校的差距不断加大。

为有效破解上述难题,泰安市基于国家战略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顺应国家黄河战略大势要求,组建了大汶河流域学校教科研发展联盟。联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统一整合资源,系统规划课程,挖掘校本特色,打造条块功能,形成整体优势,建构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走出了一条融合历史内涵、地方特色、時代特征的沿河学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建设策略与架构设计

联盟体系分为总联盟、分联盟、学校联盟三层。首先通过签订学校教科研共建章程,把流域内所有学校组合成一个总联盟;然后把沿河区域按照文化传承、风俗特色、资源禀赋、校本优势等要素划分为若干教育特色功能区,每个功能区整合几个涵盖不同学段、不同规模、不同质量的基层学校,组成一个学校功能群;学校功能群又分成龙头校、骨干校、成员校、加盟校四个层级,各校彼此分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抱团创建教学改革特色发展先行区。

总联盟设秘书处,秘书长由市教科院负责人担任,从市级层面设计各功能区,整合市内外教学成果、专家资源,为功能区创建教学改革特色发展先行区提供保障。

分联盟设分秘书处,分秘书长由县市区教科研负责人或龙头学校校长担任,根据区域资源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既规划有序又灵活多样,既融入总联盟要求又独立建设,培塑特色,累积优势,打造品牌。

分联盟各学校按四个由高到低的层级进行设置。一是龙头校,即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丰硕、教学教研水平高、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高、对区域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学校;二是骨干校,即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果,但发展思路清晰,在规模、质量和辐射带动方面有重要兜底作用的学校;三是成员校,即相对薄弱但又有一定规模,致力于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在某一领域具有资源和特点的学校;四是加盟校,即位置偏远、规模小、质量差,需要重点帮扶的学校。

实施路径和方法

整体设计,系统实施。结合共性资源特点、区域历史传承、学情特色特长、校本培养方向,科学划定分联盟区域,分区规划、条块整合、分类实施、分层推进。

学段一体化推进。各分联盟根据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特点和区域功能与特长培养定位,制定科学举措;强化上下学段的衔接性探究,实现育人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与贯通,做好特长学生的贯通培养。

教研一体化推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聚焦组织架构,完善总、分、校三层联盟体系教研组织建设,和市、县、校三级行政教研体系进行一体化融合,推进分联盟教研功能化特色发展,加强总联盟教科研共同体建设,强化分联盟、校际成果和资源共享。聚焦质量提升,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同攻坚、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推动汶河流域学校教研效能全面提升。

城乡一体化推进。以分联盟为主体,统筹城乡学校教育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城区龙头校的统筹引领、乡镇骨干校的辐射兜底、成员校的提升带动作用,推动分联盟各学校在校际管理互通、师资共培、研训互动、文化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融合发展。破解薄弱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学、教研、发展中的系列难题,加快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

家校社一体化推进。加强舆论引导和家长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家校共育、社会参与、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格局,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行动措施和保障

绘制一张蓝图。市教科院发挥学术资源优势和顶层设计作用,立足总联盟高度,面向流域全体学校,抓好蓝图规划,总、分、校三层联盟体系层层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分联盟区域教研特色发展,培养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

调动两个主体。一是分联盟主体。科学划分功能区,按照汶河全流域自然、社会、教育发展特点,结合县情、乡情、校情,突出打造整体功能。各分联盟资源优势各异、办学特色鲜明、培养重点突出、发展自成一格,形成了既独立创建又相互错位、补充共赢,既比赶竞争又互帮互学、整体推进的良好教育生态。二是学校主体。分联盟内的不同层级学校准确定位、自主发展,用教科研的质量提升和在分联盟中的比重,争位晋级。各学校主体间,龙头校带骨干校,骨干校抓成员校,成员校辐射加盟校,层层带动激励,焕发整体活力。

打造三个优势。一是资源共享,课程一体化规划开发的优势。分联盟内各学校间任务规划“硬联通”、制度文化“软联通”、校本资源共享“互通”。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强学校备课组、教研组、学科组的教研组织建设,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训练题、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切入,融合自然乡土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校本特色和区域优势特长,对课程进行系统、科学规划和开发。同时,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探索实施全学科育人教学实践,实现学生成长课程化和学科学习实践的系统构建。

二是各美其美,创建教科研特色发展先行区的优势。我们秉承“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的人文传承和“管理是骨骼,课程是血肉,文化是灵魂”的育人理念,开展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课程研究,组织“讲好黄河故事”等系列活动。挖掘汶河文化和泰山文化,彰显本土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以特色学科培育、特色教研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实验点和实验校建设为抓手,以分联盟为单元,打造特色学科课程群和资源库,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推广一批具有市内外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把分联盟打造成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全市教科研特色发展先行区、教学改革特色示范区。

三是以多帮少,突破发展堵点的优势。抓重点,对具有重要兜底作用的骨干校(主要是乡镇中心校)给予政策、项目、课题、资金、培训支持,带动和整体推进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对薄弱加盟校(主要是偏远乡村校),集中教研力量进行重点帮扶,通过教研员驻校、访问学者助教、名师示范送教、学校共建结对、教师青蓝结对、设立教科院学科教学提升实验点、教研基地师生培训和专项培养等形式,补齐教学质量低下的短板,实现联盟学校均衡发展。

大汶河流域学校教科研发展联盟建设有效解决了汶河流域学校资源不对称、师资和学生层次不对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探索形成了一条沿河流域学校教学研一体化集约系统规划、与本土历史文化和人文自然资源深度融合开发、条块功能区域特色错位发展、总体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还催生出岱岳区“全学科实践育人”、新泰市“强链夯基”、肥城市“乡土文化育人”等一批省市级先进经验成果,涌现出泰安一中、新泰龙池学校、大汶口一中、汶阳镇初级中学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责任编辑:于杏林

猜你喜欢
教科研教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