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积极备赛”步入“过度磨课”的误区

2023-01-13 08:55钱淮宁吴维煊
教育家 2022年52期
关键词:学情预设比赛

钱淮宁 吴维煊

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磨炼。目前,很多教学比赛的程序设定都是先网评淘汰部分参赛选手,再现场比赛评出获奖选手。为了顺利通过网评,参赛教师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录制教学视频,经历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的磨课。当磨课失度时,参加教学比赛不仅成为教师的负担,也让教学比赛离推动课堂教学进步的初心越来越远。

磨课失度的表现形式

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大多采用先网评、再现场评的方式,从赛课通知下发,到比赛结束,一般需要半年时间。为了录制出高质量的参赛视频,教师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磨课,磨课失度的现象普遍存在。

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磨”到一字不差。为了在网评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参赛教师需要根据提交的教案,预设极为细致的教学流程,这一流程不仅包括各项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还包括教师讲了什么、提问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回答等内容。有的教师对每次的磨课过程进行录像,通过回看和总结,找出与预设流程有出入的地方,在下一次磨课中进行修正。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训练,最后磨出的课程视频几乎与预设一字不差、一秒不差。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课程是偏离学情的,换言之,是没有用的。

按照电视短片标准,“磨”到行云流水。长时间反复打磨一节课,不仅要与预设一字不差,还要做到行云流水般流畅,每个细节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磨出有背景、有现场性、有课外延伸、有信息技术的使用、图文并茂、有静有动,能让评委眼前一亮的好课。这样的课看起来自然顺畅,实际上是人工雕琢出来的,与真实的课堂教学相去甚远。

“磨课”需要一批人的配合。教学比赛中的磨课,不仅仅需要授课教师一个人的奋战,还要有一批人的配合乃至牺牲。当有一名教师参赛时,学校不仅要为该教师安排一位辅导教师,还会安排一个教师团队协助授课教师共同磨课。特别是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的教师,为了在赛事中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校内教师团队协助磨课,还要经常邀请校外人士指导磨课。更重要的是,磨课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每次磨课都要有一个班级停课,或者让学生牺牲课外活动或休息时间,一遍又一遍地配合教师磨课。一人备赛,一批人参加磨课的现象非常普遍。

好课多“磨”,也要恰到好处

反复磨出的课,或许能获得好名次,但经过过度打磨、教师及学校双方都受益的课,却不一定都是好课。

过度磨课会背离学情。一节课是不是好课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课程设计之初,大多以学情为依据,但经过较长时间的打磨,学情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况下反复打磨出来的课,不一定是学生需要的。一切课堂活动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的作用已变成配合教师上课,主体作用并不能得到发挥。这样的课上一遍两遍,学生们或许有新鲜感,但经常上容易招致反感。

過度磨课会失去教学比赛的价值。一节反复打磨出来的课,能够让评委打出高分,却不一定能给教学带来价值。教学比赛的实质是给教师提供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研讨,而过度打磨、过于完美的赛课视频很少能够聚焦教学问题,很难引发教师们的思考。这样的课不仅不是好课,还背离了赛课的初衷,失去了赛课的意义。

过度磨课会助长形式主义。在磨课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度,很可能会磨出失真的课。当课堂教学失真时,教学比赛就容易变成形式主义的温床。比如,让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答案不懂装懂地回答问题、懂装不懂地提出各种疑问、口是心非地对某些教学问题进行联想、假模假样地进行课堂讨论。当形式主义在教学比赛中滋生、流行,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进步?

过度磨课会让好课的标准走偏。当过度磨课、磨出花样才能获得好成绩成为一种既定事实时,好课的标准就走偏了。不可否认,教学比赛剑走偏锋的关键是表演能力重于教学能力。很多教学能力强、深受学生喜欢但表演能力相对不足的教师,是很难在教学比赛中获奖的;而部分教学能力一般,但表演能力强的教师,获奖的概率却很大。这样一来,教师的成长与真正的教学能力发生背离,“好课不好”就离我们不远了。

过度磨课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性价比。教师每天都在讲授不同的内容,每一节课都需认真备课、适当磨课,如果长时间把精力用在打磨某一节课上,即使这节课磨得再好,对其他课也不一定有太大作用,甚至会影响其他课的正常教学。而且,学生在反复充当“配角”和“道具”的过程中,也容易对严谨的课堂教学失去敬畏。

适度磨课磨好课

好课一定要磨,但不一定要多磨。那么,在教学比赛网评环节如何磨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好课呢?

对教学比赛的目的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学比赛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止步于比赛现场中各参赛教师的教学技艺比拼,就会导致教学比赛目的的错位,滋生各种不良现象。所以,明确教学比赛的目的、科学制定教学比赛的评审标准及比赛形式,才能赛出真正的好课,让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发展。

科学制定教学比赛评审标准。教学比赛的评审标准是引领教师教学创新的风向标。所以,科学制定教学比赛的评审标准、明确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特别重要。好课,一定要贴近真实的课堂教学,要有仍需完善的缺憾,要对学生有教育价值、对其他教师有启发作用,不玩花样,不过度包装,不背离常态化课堂。

参加网评时什么样的课需要磨?为了彰显教材中有枢纽作用的知识点时,需要磨课;为了解决大多数学生无法掌握的教学难点时,需要磨课;为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而进行同课异构时,需要磨课;为了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时,需要磨课;为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也需要磨课。

网评参赛作品磨多少次比较合适?在教学比赛备赛过程中,如果授课内容教学难度不大,磨课1—2次即可,次数太多会使授课机械化,降低教师的创造性;如果授课内容挑战性较大,磨课3次左右即可,保持课程的研讨价值。如果对自己准备的教学视频始终不满意,磨课3—5次即可,切忌用无休止的磨课让教学视频与常态课的联系越来越小。

参加教学比赛时如何进行磨课?

第一,要明确磨课的目的。参加比赛不应仅仅以获奖为目的,否则,授课视频容易华而不实,背离真实的课堂教学。

第二,要聚焦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很多参加过网评的评委都感叹过网评过程中很难看到亮点,每个教学视频都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参赛教师没有根据学情设计课程,而没有学情背景的课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在教授不同班级时,学情都是不一样的,每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如果每个参赛教师都能基于学情设计参赛视频,这样的教学视频才有看头,这样的教学比赛才能评出能引领课堂教学优质发展的好课。

第三,磨课过程中不要忽视育人。有些教师在备赛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走流程,例如,营造虚假讨论场景,学生只是发出了类似于讨论的声音,但并没有进行讨论;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却要求学生不懂装懂、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这些在赛课中习以为常的做法,或许能提高教师的参赛成绩,但却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负面影響更大。所以,磨课过程中不要忽视育人,以育人为宗旨的课才是好课。

第四,磨课时不要过于追求流畅和完美。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随时都有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有些突发状况甚至使课堂教学的走向超出教师预设。虽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导致教师未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计划,但也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给学生留下记忆,取得意外的收获。所以,为了让教学比赛不失真,切忌过于追求流畅及完美,留下真实课堂常有的遗憾,才能让教学视频有看点,才能评出真正的好课。

第五,磨课时不要让学生充当道具。录制教学视频时,把学生当成道具的现象不是少数。录制教学比赛视频是课堂教学在不同场域的呈现,能够被评为好课的教学视频,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认知及思维发展为目的,要有借鉴意义。所以,录制参赛视频时,切忌把学生当成道具或陪练,而应像常态化教学那样,让学生始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需要而展开。

第六,勿将教学视频的录制外包给传媒机构。在教学比赛过程中,将教案的排版设计外包给文印机构、将教学视频的录制外包给传媒机构的现象不在少数。有的学校为了打造一名“种子选手”,不惜付给相关机构数万元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虽然提交给评委的视频质感很好,但对教学而言,不仅没有意义,还为教学比赛提供了错误的示范。

评委在评课时要评出真正的好课

教学比赛走向如何与评委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审密切相关,评委对好课的认定标准是教师备赛的风向标。所以,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要对评委人员精挑细选,让那些教育理念先进、对课堂教学有深入研究、上过有影响力好课的名优教师担任评委。每个评委在评审过程中,要坚决杜绝人情评审,杜绝重形式轻内容的低质量评审,要秉持对教育的高度责任感,评选出对学科教学有用、对教师成长有帮助,能够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的好课。

在教师备赛过程中,磨与不磨的结果是存在差距的。但是,磨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课上得像录制好的电视短片,而是为了把课上好,而课上没上好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及思维发展是否有用。所以,在教学比赛网评环节,摒弃“好课必须无休止地打磨”的极端做法,回归磨课本真,让磨课磨得有价值、有意义,是每个参赛教师必须要思考的教育课题。

责任编辑:于杏林

猜你喜欢
学情预设比赛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选美比赛
比赛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最疯狂的比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