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胜(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50)
排球是一项对抗性较强且具有间歇性特点的球类运动项目,排球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通常体能消耗较大,为此需加强营养补充,通过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来调节运动员膳食结构均衡,保障其机体活力,助力运动员提升训练效率,进而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排球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应以糖、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为主,根据运动的不同阶段合理补充相应的能量物质。本文围绕排球运动员的膳食结构展开研究,在阐述了排球运动及其营养供能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排球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补充,进而探讨建立科学膳食方案,促进膳食结构均衡的方法与策略。
排球运动是一种对抗性体育运动,它具有间歇式运动的特点。从形式上来看,一场完整的排球运动涵盖了有球活动、无球活动、短暂休息三个过程,运动员在进行有球活动时体能消耗最多、运动强度最高,相对而言无球活动能量损耗较少,短暂休息即中场换人、局间休息等,期间运动员的体能有所恢复,从而可以积蓄更多的能量投入下一阶段的比赛。
排球运动作为对抗性较强的球类项目,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体能素质、团队意识等都有较高要求,扣球、拦网等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短暂的触球即能有效地决定排球的运动轨迹。与此同时,球体还需在既定的规则下运动,既不能落地也不能弹网。据相关研究显示,排球运动员的发球、传球、扣球所需时间都非常短暂,几乎都在一刹那间完成,三项有球活动平均所耗时分别为0.8 s、0.2 s及0.45 s,而一场常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完成的扣球动作多达200次,拦网累计约300次。在这样高强度的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巨大,体能不足可能会造成运动员失误增多、技术动作变形等问题,由此则会严重地影响比赛成绩。鉴于此,合理补充膳食营养、保障膳食结构平衡、增强运动员的综合体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膳食供给模式会直接影响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技能与水平。
排球运动是一项强度多变的综合性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生理条件,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且需在力量、速度、柔韧性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只有在各方面能力都达到最佳状态时,比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此时更多考验的就是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运动员个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等皆参与到了对抗比赛中,这些系统的高效有序运作才能保障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状态。
排球运动是间歇式的运动,它由三项内容构成,即有球运动、无球运动与短暂休息,不同形式能量供应不尽相同。相关研究表明,人体供能主要依赖于三大系统,即乳酸系统、有氧系统及高能磷酸化物系统,其中乳酸系统主要支持无氧供能,它的优势在于持续时间较长,有较好的稳恒性,其能量供应迅速及时,能有效地满足人体进行高强度运动时的能量需求,排球运动中有球运动阶段的供能由该系统支持。但无氧供能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易引发肌肉疲劳,对运动员的抗乳酸性能力有较高要求。有氧系统顾名思义主要支持有氧供能,它对应排球运动中的无球运动与短暂休息阶段,有氧供能所占比重较高达到70% ,是排球运动中的主要供能方式。此外,排球运动员能量消耗与其技术职能及性别特征也有密切关联,比如发球耗能大于拦网耗能。由此可见,构建运动员均衡的膳食结构,保障其运动中体能供给,还应结合排球运动的动作分析来进行,应确定每项动作的能耗值,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运动员的能耗需求。
排球运动对抗性强,对体能要求较高,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需为运动员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帮助运动员构建平衡的膳食结构。排球运动员有着特殊的生活作息规律,他们的日常训练强度高、时间长,在比赛中也需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诸多技术动作,他们对能量和物质的消耗要远远高于常人,尤其对糖、水、无机盐、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摄取,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综合体能,因此教练和后勤人员应重视队员的营养补充工作,制定结构合理的膳食计划,以此来使其体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排球运动中有氧供能所占比例达到了70% ,虽然无氧供能能快速满足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爆发性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但在更多时候运动员都需要依托有氧供能来恢复和提升体能。而在有氧供能系统中,糖类物质是重要的物质,糖类供应不足会引发明显的疲劳感,因此运动员应及时补充糖类,并辅之以B族维生素,由此来促进糖代谢。
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会因大量排汗而使水分急剧流失,水分的缺失会降低血容量,并使心脏负担随之增加,由此则会使运动员动作迟缓,干扰其进行敏捷而准确的动作判断,运动能力会一定程度受损,致使比赛成绩受到影响。另外,水分缺失会影响到糖的储存与代谢,降低机体对糖类的吸收能力。鉴于此,排球运动员无论在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中都应及时补充水分,确保水分摄入充足,同时应保障电解质的摄入,使离子交换顺畅进行,才能使肌肉力量达到最佳的状态。
排球运动员要想使体能保持最佳状态,以提高训练效率,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就必须注重膳食结构的均衡,在科学补充蛋白质、糖、无机盐的同时,还应保障钾、钙、钠等微量元素的摄入。这些元素是使机体能量系统得以有序运作的重要保障,生活中可通过食用肉类、蛋类、牛奶、坚果等来获取上述微量元素。与此同时,应多食用水果蔬菜,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通过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可使运动员在进行负荷训练时有充足的体能保证。
排球运动会涉及诸多灵敏性训练,如练习单兵防守、移动拦网等,这类型训练考验着运动员的神经系统,需要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活跃的状态,由此才能使运动员集中精神,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高效完成相关技术动作。为了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力,需在运动员膳食结构中增加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这些能量物质可以起到激活神经的作用。此外,排球运动还应加强对运动员体重的管理,使其体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内,才能有效增加滞空时间,助力滞空动作的完成,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证体脂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排球运动员经常需要进行连续进退、倒地救球等训练,这些训练项目虽然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它们对有氧供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的肌糖原损耗较为明显,由此则会影响到神经系统与代谢系统的正常工作。鉴于此,运动员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训练时应注重补充糖分,及时摄取面食、根茎类食物,并秉持少吃多餐的理念合理加餐。此外,食用肝脏、蔬菜、瘦肉等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使机体供氧充分;另外要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C,使营养均衡,体能得以快速恢复。
排球运动中力量训练通常强度大,但时间较短,训练过程中对体能要求较高,能耗较大,因此训练应该间歇性地进行。同时,力量训练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肌肉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在膳食中增加鱼肉、蛋类,以及钾、钙等微量元素的供给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应补充维生素B2,该种维生素可使肌肉蛋白大量增加,以使运动员拥有较强的肌肉系统。
糖类是排球运动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糖类的摄取是重中之重,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有面粉、土豆、红薯等,因此在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中应注重主食的摄入,通过食用淀粉类食品可使体内的糖分含量快速提升。在运动的不同阶段,补糖的目的和意义不尽相同,如运动前补糖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肌糖原达到较高的储备量,而运动进行过程中增加糖分摄入则是为了使运动员的体能状态达到最佳,使其获得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结束后也应合理补充糖分,此时是为了恢复体能,使运动中的疲劳感飞快消除。
蛋白质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机体的各类能量系统运作提供物质保障。补充蛋白质可通过摄入深海鱼类、蛋类、肉类、豆类等物质来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猪肉中饱和脂肪酸较多,因此不宜过多食用,可用鸡肉、牛羊肉等代替,食用豆类则主要是为了补充优质植物蛋白,以满足机体对各类蛋白质的需求。
脂类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物质,它参与细胞膜的形成,可帮助机体储存能量,增加细胞活力。一些极限运动如登山、越野,即需要参与者加强脂肪的摄入,对于排球运动员而言,由于平时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与肉类,即可满足脂肪的供给,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不必刻意补充脂肪,对脂肪的摄入应结合体重管理来进行,使之处于合理的范围区间。
水分在人体结构中占据非常高的比例,它是维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排球运动由于对抗性较强,因此在运动中会有大量的水分流失,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运动员需在比赛间隙,如暂停、换人期间及时补充水分,且应同时补充电解质,可通过饮用运动饮料来达到该目的。比赛或训练中营养师应为运动员储备足够的运动饮料或电解质饮料,以方便运动员随时进行补充。
维生素对于机体保持健康的活力非常重要,维生素的种类较多,不同的维生素功能侧重也不尽相同,运动员应在营养师的安排下科学补充维生素,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可通过食用水果、蔬菜、坚果等物质来达到补充维生素的目的,此外,应采用合理的摄取方式,对于纤维素的补充则可通过食用叶菜类纤维食品来进行,纤维素对于机体构建均衡的营养环境也非常重要。
排球运动是一种对抗性集体运动,它对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应通过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加强膳食营养补充,来保障排球运动员的膳食结构均衡,进而使其体能素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不断提高训练效率、提升比赛成绩。排球运动涵盖了有球活动、无球活动、短暂休息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能量供应特点不尽相同,但无论有氧供能还是无氧供能,都需要通过增加运动员对糖类、水、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使能量供给更加充分高效,从而满足运动员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