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悦 张 新 黄明杰 潘 丰
1.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700;
2.重庆第一中学,重庆 400000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深化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在国家的总体部署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这既是“立德树人”理念在体育课程中的集中体现,也凸显了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育人价值是否实现,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如何,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得以确认。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能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BSCO,选用“体育品德”“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主题词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梳理。从我国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体育品德”的研究成果较多,然而关于“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只有1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从体育品德的研究趋势来看,2017年开始研究成果数量呈直线上升,时间拐点的出现与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我国关于体育品德的研究主要聚焦其理论、内涵及意义。在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汤利军等人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体育品德为研究内容,构建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吉林省基础教育体育学科教研室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5级水平划分表》设计制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生体育品德课堂观察量表,该量表的一级指标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二级指标;目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的研究是空白,不利于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育人价值。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的检索,西欧国家十分重视学生品德的研究。美国的学校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口头、体态语言或人格与心理测评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3]美国DonHenllsion教授认为:“在青少年学生人格危机行为趋向严重的背景下,学校体育人格培养和公民责任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的思想品德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为此,DonHenllsion教授基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对身体活动过程中丰富的思想道德元素的认知开发了“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eaching for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TPSR)”,其主旨是通过体育教学塑造学生的人格。[4]David HortigüelaAlcalá等人对TPSR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预防冲突、尊重、容忍和接受他人应是任何教育背景下的基本成果,而体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之一”。[5]国外不仅重视体育品德,而且还开发多种模式和工具,如哈特逊梅设计的诚实情境测验、认知学派的道德判断测验法、林德的“道德行为与发展的双面理论及道德判断测验”等。[6]国外的相关研究领域广泛,且重视实证研究。但是由于国内外关于品德认识的差异性,国外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确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建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指标体系,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初步量化评价。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基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视角,熊志冲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华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且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它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7]基于文化的视角,涂传飞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能够使该民族产生民族认同意识的传统文化。”[8]蒋东升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价值,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丰富业余生活的社会文化总称。”[9]由于研究对象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因此采用蒋东升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体育品德”的概念,即“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具体形式表现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10]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活动的中心环节。金娣等人认为:“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一定的客体为对象设计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各个侧面的一组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或行为化的体现”。[11]田屹等人从教育的视角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评价目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由评价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构成。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分析,做出价值性判断”。[12]由于田屹等人对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解较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所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指标权重确定的三个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1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其中强调了道德品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健身育人”的课程目标,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学科三个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著名学者布卢姆及其合作者克拉斯沃尔和哈罗根据教育的目标及遵循原则,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情感领域目标根据价值的内化程度分为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价值的组织化以及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同时提供具体指令动词和相关活动对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14]由于体育品德大都属于情感领域,布卢姆等人所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对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相关的行为评价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指标体系中行为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
20世纪60年代,核心素养理论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靳玉乐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需要、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5]褚宏启提出“核心素养 =(知识+技能)态度,亦即C=(K+S)A的公式。素养公式中,若态度为正值,知识与技能皆会产生乘数效应或者放大效应;若态度为负值,则相反”。[16]因此,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体育品德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关于体育品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将体育品德细化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这样的划分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的重要参考。
4.1.1 时代性和导向性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与当前时代精神相一致,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对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正确引领作用。在“立德树人”的导向下,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力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因此,体育品德的培养需紧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并通过体育品德的评价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实践中彰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思政功能与育人价值。
4.1.2 科学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体育品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与特点,符合课程目标以及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做到内部与外部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可靠性原则要求完善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提高指标与评价内容、指标与指标之间的一致性,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真实可靠,并能通过行为表现准确反映学生在知、情、意方面的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
4.1.3 有效性与可行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体现在体育品德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能够准确的反映评价对象的表现,所评结果是否能够达到评价目的。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所获得评价结果能够直接有效的反映评价对象体育品德的行为表现,并促进其提高与改进。同时,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备可行性。有效但不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运用于实践。因此,体育品德的评价指标体系需合乎实际,即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具体的目标,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4.1.4 以学生为本原则
中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课程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成才为导向。
2015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要遵守爱党爱国爱人民、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自强自律健身心等准则。[17]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18]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根本标准,“强化体育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根据研究的主题,以《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选取的重要依据。
基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体育品德的阐释,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中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19]体育道德即“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0]体育品格是“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与多方互动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正面向上的稳定特征或表现”。[21]从心理角度来看,品德是由认知、情感、意志三者构成。认知是品德的指导因素和首要环节;情感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和基本环节;意志是品德的过程因素和最终环节,三者的显性化都需长期的行为表现。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体系的构建将知、情、意作为二级指标,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特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尝试从行为表现的角度提出评价标准构建三级指标。通过调研的形式与一线教师进行多次访谈,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特点,初步拟定了79个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德尔菲法对学校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10名专家进行了两轮的意见咨询,调查间隔期为2周,两轮问卷的回收率都为100%。第1轮调查请专家对各评价指标按照1-5等级对指标进行赋分,并提出删减、增设或调整指标的意见。有专家认为三级指标中的“理解朴素大方的道德品质、认同朴素大方的道德品质、坚持朴素大方的道德品质、具有朴素大方的道德品质行为”不具有典型性,建议删除。同时,专家提出评价指标较多,影响可操作性,建议将一些指标进行整合。结合专家意见将指标进行调整后启动第2轮调查,并附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请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再次进行赋分。最后,根据专家意见,初步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
为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项目分析,将初步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制作成问卷,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对西南地区150名一线体育教师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6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为93.75%。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通过SPSS26.0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删除不适合的指标,确保所选各个指标的科学性。经独立样本T检验,总分最高的25%(高分组)和最低的25%(低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相关分析法检验,各指标与所属维度总分呈显著相关(p<0.05),所有指标鉴别度较好,评价指标体系的42个指标全部保留。
信度代表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通过运用SPSS26.0软件中克隆巴赫α系数法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由表2可知,各级指标及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均在0.8-1之间,各项指标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各项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各指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内部一致性。
表2 各级指标及量表Cronbach'sα系数
(1)内容效度。由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与一线教师多次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特征和相关研究成果形成初稿,并通过咨询业内的专家意见和西南地区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6.0对一级指标进行因素分析,进一步说明量表的有效性。在相关性矩阵中选择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因子分析旋转采用最大方差法。统计结果(见表3)显示:KMO值为0.699,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s球性检验的X2值为181.38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0<0.001)。由表4可知,所有指标的共同性系数均大于0.5,且三个指标均落入一个因素,该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量为75.098%。以同样的方法对二、三级指标进行分析,其结果都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3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4 一级指标结构效度检验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首先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与专家的意见结合,构建递阶结构模型;其次按照Satty1-9标度法(见表5)将判断定量化构造成矩阵,并对同层次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一指标进行一对一的比较;然后按层次分析法的比例标度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检验;最后进行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1)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根据表1和表6所示,一级指标的检验系数CR均小于0.1,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依次为:A2体育道德(0.4434)>A3体育品格(0.3874)>A1体育精神(0.169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将体育品德划分为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其中体育道德侧重于行为规范,体育品格注重品性的养成,体育精神则是体育价值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体育对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性精神的价值。传统体育文化主张尚德修身,通过身体的修炼达到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形成理想品格。体育活动属于价值活动的范畴,体育精神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体育价值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最高、最本质的追求。因此,一级指标权重的排序诠释了民族传统体育中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以及体育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体育品德的培养中,学生以传统体育文化的身体活动为载体,加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品格,进而达到体育精神的升华。(2)二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根据表1和表7所示,二级指标的检验系数CR均小于0.1,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的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依次为:意志(B3=0.7838、B6=0.6267)>认知(B1=0.1349、B4=0.2797)>情感(B2=0.0813、B5=0.0936)。而体育品格的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依次为:意志(B9=0.7089)>情感(B8=0.1786)>B7认知(B7=0.1125)。计算结果显示:在二级指标的排序中,意志都处于第一位。意志往往表现为行动时对冲突的解决和困难的克服。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中倡导的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以及体育精神的认可度是较高的,然而在具体的体育行为中如何坚持并以一贯之则是比较困难的,所谓“知易行难”。意志来自于长期的实践行为,而意志薄弱也是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常见的问题,因此,二级指标的排序凸显了意志在体育品德养成中的重要地位。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的二级指标排序中,认知重于情感,说明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重要性。当今西方体育文化是强势文化,现代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精神带有更多的西方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的色彩。然而,目前体育“异化”现象凸显了西方体育道德与精神的不足,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再次得到世人的重视。在现代体育面临危机,民族传统体育亟待复兴的今天,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精神的正确认识非常必要。体育品格的二级指标排序中,情感重于认知。体育品格的情感表现为对传统体育倡导的理想人格的认同。中国儒家提出的“三德、三畏、五耻、九思”的君子人格是在小农经济和君权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将中国传统体育品格在保留其精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赋予时代特征,才能够真正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学生的情感认同产生的积极自觉行为,需在传统体育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人格修养,并塑造其具有时代性的理想人格。(3)三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三级指标的统计计算得出其检验系数CR均小于0.1,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1)。体育精神的知情意方案层的指标权重中C4、C5、C9排在最前面,其中C5和C9都是指向“对国家、学校、班级的热爱”的正确认识和情感认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注重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正确认识和情感认同不仅是对我国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C4强调“正确认识和理解顽强拼搏精神”,顽强拼搏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有的优秀精神。我国承平日久,加强青少年居安思危的意识,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来源。体育道德的知情意方案层的指标权重中C14、C17、C20排在最前面,三个指标都指向“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道德品质”相关的认识、认同和坚持。体育是公平竞争的典范,公平竞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注重公平竞争道德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坚持遵守规则的行为,有助于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体育品格的知情意方案层的指标权重中C29、C27排在最前面。C29强调了“严格自律,不断进步”的品格坚持。“慎独”是我国古人自律品质的体现,“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是不断追求进步的表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集中体现了这些优秀的民族品质。C27提出对“正确胜负观”的认同。孔子推崇“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君子之争,《中庸》中提出:“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的躬身自问品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应强调学生对“胜不骄,败不馁”以及“参与比取胜重要”的正确认识和心理认同,从而使学生正确看待日常生活和工作竞争,这也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5 比例标度及含义
表6 一级指标的排序权重
表7 二级指标的排序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