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SWOT分析

2023-01-12 03:39李仲为刘凤虎
武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进校园武术

李仲为 刘凤虎

1.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并且军事、政治、文化力量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极大的影响力。但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的发展较为迅猛,但传统武术项目在众多体育项目中较为弱势,发展略微滞后,这不符合我国作为国际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大国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项目的加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习武热”,这为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仅凭借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不足以带动整个传统武术产业的发展。所以,要想加快发展传统武术事业和推进传统武术传承工作,就必须将目光投向学校体育教育。学校教育拥有极强的教育和传承功能,对于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外在的机遇、威胁,内在的优势、劣势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十年来传统武术、传统武术项目发展、传统武术进校园等相关文献的优秀硕博士论文和期刊数十篇,为本文的理论支持提供坚实基础。

1.2 SWOT 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最早被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但随着这套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SWOT分析法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顾名思义,SWOT分析法由四个方面构成,分别是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es)、O-机遇(opportunities)、T-威胁(threats)。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其外部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剖析。

2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必要性

2.1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具有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多种多样的传统武术项目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设备大规模普及,信息时代来临,一些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被轻视和边缘化。而且,大量西方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本土文化,文化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加紧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已经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现阶段,学校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学校本身就是学习知识、传播文化的场所。通过学校,运用有效手段,向中小学生传播传统武术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化和教育上拥有双重意义。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还能有效保护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拥有了更加优质的发展土壤和传承空间[1]。

2.2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能够丰富体育课程资源

传统武术项目独具特色,在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和改进后,具有各民族特点。传统武术项目走进校园,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项目上拥有更多可选择的方向。学校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学生学习当地的传统武术项目,不仅可以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2],让某些濒临消失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可以传承的空间。

就目前的中小学而言,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和部分田径运动项目是体育课程中的主力,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为稀缺,虽然不少中小学校也开展了武术课程,但以武术操和兴趣班的形式为主,缺乏系统性。中国高校虽然很早就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但也多以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得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较为单一,忽略了民族传统武术教学的全面性。由此可见,将传统武术项目引进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学校既可以丰富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可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起到发展、完善和传承的作用。

2.3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契合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学生群体也十分庞大。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以上(含小学)的在校人数高达两千一百多万人。庞大的学生群体带来的是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心理疾病也在越发地趋于年轻化。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已经是当下极为迫切的需要。在学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最符合当下环境的决策。武术本身有强身健体的固有属性,同时还兼具教育、竞技、娱乐和社交功能,所以在学校内增设传统武术项目,在有效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完善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将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身体强壮、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观正确的可用人才。

3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SWOT分析

3.1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优势(S)

3.1.1 传统武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国的武术发展史十分悠久,它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3],是我们祖先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在传统武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和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与传统道德等传统文化相结合,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武术文化,习武先习德,习武先学礼,武术文化深刻地展示着中国儒家思想。在学习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中华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就被习练者所融会贯通,习武者讲求修身养性,平日里讲求团结友善、谦逊待人,习练时讲求尊重对手、注重礼节、点到为止,这些都是对儒家文化最好的诠释。

3.1.2 传统武术项目资源丰富

武术作为我国民间广泛传播的传统运动,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像太极拳,不仅在国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标志”之一,所以,传统武术项目较好的群众性与普及性是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的众多武校每年都向社会输入武术人才,这些人才都将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者,他们也是中国武术教师队伍的储备人才。众多的武术培训机构和大量的武术习练者也造就了许多的武术人才和武术明星,有刘海龙等比赛型人才,也有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样的影视明星。他们的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尤其是对在校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4],在这些明星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学生更愿意了解武术、练习武术,使学生对传统武术项目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传统武术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中去。

3.1.3 大部分传统武术项目练习所需门槛低

一个体育场地、设施完备的学校必然需要拥有一座带有足球场与塑胶跑道的田径场,若干个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以及乒乓球台,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建有游泳馆、攀岩壁等花费巨大的运动场地设施。虽然学校花费巨大,占用了学校大量的土地来修建运动场所,却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大部分的传统武术项目对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极小,仅需要一块较为平整的土地就能满足项目的需要,并且传统拳术自古就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可见武术套路对训练场地并不挑剔。总的来说,武术的教学与练习有不受场地、设施等条件限制的特点,相比于足球、篮球、游泳等对运动场地有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武术就在场地的选择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如此,对于经费有限,无力承担大型运动场地建设的学校而言,引进传统武术项目刚好可以解决他们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可以以较少的花费达到更好的体育教育目标。

3.2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劣势(W)

3.2.1 部分项目存在危险性,学生练武难练心

传统武术起源于原始的狩猎行为、军事行动,且武术的最本质属性就是“技击”,其本身就有暴力的运动属性。虽然武术套路中的暴力属性已经被极大地剥离,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拳、腿等击打动作,以及许多的“高难度”动作,例如腾空飞脚、旋风脚、空翻等腾空类动作,还有横叉、竖叉这样对柔韧要求极高的基本动作,如果练习这些难度动作时方法不当或者教师监督、保护不到位,就极容易导致学生受伤。

学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他们充满活力,但同时难免也会心浮气躁。学习武术是同时修炼身体和心灵,讲求的是修身养性,要求习武者谦逊待人,但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地练习武术,部分男学生还比较冲动易怒。这就使有些学生只学习到了“武术”,却没有学习到武术文化中的精髓——武德,这会让这部分学生在对抗性练习中难以做到“点到为止”,增加了学生受伤的潜在风险。所以,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必须重视对学生们心性的培养,要对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安全教育引导,规范练习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此类风险。

3.2.2 武术项目种类繁多,学习难度大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各类拳种数不胜数,根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记载,被官方收录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类多达一百二十九种。不仅如此,众多的拳种还散布在中国各省市的各个地区,这就使得中国大部分的拳种教学难以统一。数量众多的拳种不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学生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拳法种类时也难以选择。不同于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学生在面对武术套路时,由于武术教师本身的局限性和武术拳种存在的地域性,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兴趣进行选择,只能是“有什么就学什么”,这严重打击了学生们择练武术套路的积极性[5]。一套拳法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被习练者掌握,如果想要融会贯通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基础开始练习武术套路,这就要求他们要从最简单的基本功开始练起,这些基本的手法、腿法、步伐往往十分枯燥,学生们通常难以接受。加之完整的套路比较复杂,动作繁多,通常又需要有较好的上下肢协调能力和一定的爆发力,这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面临巨大升学压力和繁重课业负担的学生来说,要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同时去练习难度颇高的武术套路,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3.2.3 学校传统武术教育缺少综合性教师人才

传统武术众多的“门类”让其在学校的传承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这困难不仅仅来自于众多的武术拳种分散在中国的各个地区,而且也存在于其自身的传承者不断减少的现状中。虽然像长拳、太极拳、八极拳等发展较好的拳法,目前学习者与传承者的队伍还算完整,但是中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足有129种之多,仅仅少数几种拳法的发展无法拯救濒临消失的“稀有拳种”。传统武术项目想要进校园,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同时掌握传统武术技能,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人才,相对于目前学校的庞大需求来说还是太少。所以想要多元的、完整的、全面的、又快又好地在校园内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推广传统武术项目,还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综合性教师人才[6]。

3.3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机遇(O)

3.3.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随着传统武术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也越发地看重传统武术运动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多项关于推动传统武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见表1),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武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速度。

表1 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传统武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3.3.2 高校与专业武术院校传统武术项目发展蒸蒸日上

近年来,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还学习了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教育经验,是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上教师的重要储备人才。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的积累上,还是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都已经达到了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水平。这些优秀“预备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的空缺。众多的民办武校发展蒸蒸日上,这些专业的武术学校每年也向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输送了大量的武术人才。以知名度较大的塔沟武校为例,塔沟武校主要培养武术散打、武术套路方面的人才,目前在校学生超过35000人,每年毕业人数众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专业技能过硬的武术教练与教师人才。无论是武校毕业人才还是高校毕业人才,都可以为日后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提供充足的教育力量。

3.3.3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武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所谓新媒体,是指由当今新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7]。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是极快的,不同于以前的书籍与报纸,现在的数字信号可以在十几秒钟的时间内,被遍地的光缆和无线信号塔传遍整个世界。在如此便捷的信息传递环境下,传统武术文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以往罕有人知的“濒危拳种”,现在可以被记录成视频或是以“直播”的方式快速地在人群中传播,人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他们想要知道的武术知识。在这种信息大潮的影响下,许多的专业武术运动员或是民间武术家,借助当下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传播着他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一腔热枕,吸引了大量喜爱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学生观看,这在无形中扩大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

3.4 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威胁(T)

3.4.1 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

从我国的体育史来看,外来体育文化对我们传统武术文化冲击是巨大的,以奥林匹克为主的竞技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1995年,我国制定并实施《奥运争冠计划》以来,“金牌至上”原则就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度也不断上升。随着这种现象的影响,以至于现在学校中所谓的“传统项目”不再是以武术为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是我国在奥运会比赛中的优势项目,例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田径等。在这种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冲击与碰撞下,传统武术文化不断地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阻止的,但就目前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武术项目的边缘化趋势依旧严重。不只是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造成冲击,来自邻近东方的体育文化同样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威胁[8]。随着日本、韩国影视节目大量传入我国,空手道、跆拳道也逐渐被国人熟知,这些“新颖”“时髦”的格斗运动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且随着韩国文化的不断入侵,以及韩国跆拳道项目的申奥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跆拳道项目对民族武术项目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

3.4.2 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又被称作是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是与素质教育截然相反的概念。虽然国家教育部推行和颁布了许多政策来鼓励推行素质教育,但目前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下,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看重的依旧看重学生的分数和排名使素质教育难有生存的土壤。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糟糕环境下,所有不参与中考、高考的所谓“副课”都要为参与考试的所谓的“主课”让路,高中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有些学校中甚至出现学生跑操时都捧着书景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的“门面”,内里依旧是应试教育。如此高压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乃至教师都是一种伤害。而学校体育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正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一边是国家的大力推行,一边是在学校不断的为“主课”让路,学校体育教育成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牺牲品”之一。显而易见,在学校体育教育整体呈现颓势的大环境下,在学校体育中处于弱势的传统武术更是“弱上加弱”,在学校教育中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生存环境极为糟糕。所以,如果不改变现在应试教育当道的大环境,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就依然困难重重。

3.4.3 当下中小学校对校园传统武术的教育过于浅薄

虽然当前已有国家政策支持传统武术进校园,但就目前学校对武术项目的推广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学对武术的理解十分浅薄。传统武术项目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内涵都被大多数学校拒之门内外,只学其形,不学其意,使得多数学校的传统武术项目空有外形,却没有内在的“灵魂”支持。一些学校虽然在校园内大力推广武术项目,并且部分学校将课间操替换为十分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武术操,但学生只学到了武术动作,并没有学习到中华武术的文化和历史,这就使这部分学校传承的武术文化不成体系,这些学校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体系无以为继。学习武术应该首先要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精髓。武术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了糅合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也囊括了诸多的传统道家思想,这对现在学生的人格建设十分有利,但学习这些优秀文化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精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技术的综合性教师人才,在当下教学时间和综合性教师人才都较为匮乏的中小学校,想要实现传统武术技术与文化的同步教学显然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对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教育缺失,这对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4 结论

传统武术文化是诞生于中国大地上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灿烂的瑰宝,要借助传统武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自身优势,以此强化在中小学校园内的推广力度。要充分的考虑到校园体育教育的特点,来对进校园的传统武术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同时,简化或增设运动内容,让运动项目更适合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支持传统武术的推广运动,全民健身计划中也提到要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传统武术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学校要紧跟国家政策,抓住传统武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契机,加快传统武术项目育进校园的进程。目前社会各界对传统武术项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猛烈冲击,传统武术项目显得势单力薄。要借助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力量,加强对武术文化、武术项目的宣传,利用网络技术革新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方式,抓住网络时代的宣传红利,运用传统武术的自身优势来对抗外来文化入侵的威胁。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进校园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