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道同源:十三势拳与合气道比较分析

2023-01-12 03:39
武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己方招式习练

赵 波

连云港政协,江苏 连云港 222003

1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概述

1.1 十三势拳概述

十三势拳是以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学说为核心思想,强调“无为、不争”的和谐理念,以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和中华传统武学为根本,结合中医阴阳五行变化所形成的,集技击对抗、强身健体、颐养心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可内外兼修,动作舒展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拳术。

“十三势”拳源自道家唐朝李道子所创的无极养生功,又称“十三势软手”“软十三”,民间有“软十三,不敢沾”之说,指明“十三势”拳招式技法以“徒手擒跌制服”为主,器械锁拿应用为辅,属中国古代传承武术中一种特殊的武术类别——“捕拳”,是中国古代传武中典型的“偏于一隅”而又“精于一隅”的武术种类。[1]“十三势”拳鼎盛于明代,时称“擒人术”,由于其招式技法在实际应用中既不会产生严重伤害,又可实施有效抓捕、制服,因此除道家传承外,“十三势”拳多为官府衙门缉捕、刑狱相关人员习练,专用于抓捕、制服嫌犯,用途特殊,作用类似现代警用抓捕术。[2]

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方法与其他各类武术门派有明显区别,其拳架舒展大方,身法中正,动作柔顺轻灵,练习时要求以腰带手,缓慢稳健,注重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和、连绵不断、动中求静。十三势拳招式技法实际应用时,强调步法虚实变化、身法旋转走圆,讲究舍己从人、随屈就伸、借势用力、引进落空,擅长以关节技、绞技、倒技(舍身技)等特殊技巧来降低摔跌、制服对施技者自身绝对力量的要求,有鲜明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擒跌制服技法特点。

十三势拳有据可查的传承来自河南省博爱县唐村千载寺太极宫,明代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奏庭(陈氏太极拳创始人)拜师千载寺太极宫,学拳传承后世,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陈家十四世陈长兴处习得十三势拳精要,时称“杨无敌”。李景林从杨露禅之子杨健候处学习此拳套路,后以杨氏太极拳之名传授国术馆师生。[2]

1.2 合气道概述

合气道为日本近代武术,源自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并融入“起倒流”等日本武道流派技术,讲究“以柔克刚”“以巧制胜”,以锻炼精神、强健身体为宗旨,又称“动中禅”。

合气道的创始人为日本人植芝盛平。植芝盛平年轻时致力学习日本各流派古柔术,后穷尽毕生精力,创研、推广合气道,以自己“宇宙和谐”“一切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奠定合气道的基础,倡导通过练习武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着力弘扬合气道的精神、道德教育作用,将合气道从单纯的柔术类武技提升到既可强健体魄、防身自卫,又可修养身心,使合气道成为各类日本武技中实现“由术入道”转型的典范之一。[3]

合气道是一种防守反击型武术,以关节技和投摔技为主要技法,其核心技法特征在于避开对方攻击用力方向,切入对方身体死角,以关节技控制对方,破坏对方身体重心平衡。合气道的技法动作构成顺应自然规律,符合人体运动方式,自然均衡、优雅和谐,锻炼过程中注重以流畅的圆弧形运动方式、灵活多变的步法和身法来闪避、控制对方的攻击,以“顺势借力”“拿摔结合”“防守反击”的方式实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目的。合气道在练习方法上强调不与对手较技,只和对手一起锻炼、修养自己,注重精神力修炼,讲究“以巧胜人”,以调和与使用自己的气,控制与破坏对手的气来决定胜负,是一种创造性的近代柔术类武术。

2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相似性比较

合气道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圆转走化等技法原理、应用与十三势拳颇为相似,如出一辙,香港已故武术家李英昂先生当年曾造访合气道创始人植芝盛平先生,交流中植芝盛平先生也坦承合气道在创建过程中很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2.1 “内功修炼”的方法与境界

十三势拳重视“内外兼修”,要求以“调身”“调息”“调心”作为主要方法进行动功修习。练习时除了在套路招式展示或实用技法应用时要保证姿势动作准确,体现拳法内涵、丹田呼吸与肢体运动协调相应以外,还要求以“意”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行气、以气助力的反复习练,追逐以轻求灵、以柔求整的效果,最终达到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粘走相济、懂劲知人的“内外相和、粘衣即跌”之神明境界。与套路练习相应的无极桩站桩练习,属静功练习,其功法原理是以逆运之术,追求人体从后天回返先天状态。合气道亦十分注重精神修炼。合气道有“合气”理论,有专门的呼吸力练习方法。合气道技法演练时讲究“在精神境界中体现技巧”,习练时要求意念和身体的高度协同,即呈现在身体上的动作要尽量与意念一致,以意念影响动作,以动作影响意念,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武道境界。这种合气道技法锻炼的极致境界是习练者能够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下随时随地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一般认为习练者如果能在平日的锻炼当中达此境界,便是已经悟得合气道之极意或精髓。

2.2 招式外形与实用技法习练方式

十三势拳拳法体系由套路、拆招、喂手、散手、实用对抗、基本功力练习等不同的练习方法组成。十三势拳套路不同于中国其他的传统武术套路,有自身独特的套路练习方法—即动作舒缓柔和、轻灵沉稳的缓慢练习,习练过程中推崇以慢求轻、以轻求灵,以松求柔、以柔求整,通过套路的长期练习可获得特殊的技击与养生功用效果,如提升对外反映灵敏度、柔韧协调身体动作、揉练整劲、养生健体等。因此,十三势拳十分重视套路习练,入门初学即为套路练习,而且要长期坚持,甚至要求套路练习必须伴随习武全程。十三势拳拳法习练传承中有不同的进阶阶段,要求传授和习练都要循序渐进。初学阶段往往只传授套路并配合基本功力练习,套路及功力练习取得一定成效后,再由师长对套路招式作拆手讲解,进入贴近实用的喂手练习,至于十三势拳散手学习、对抗练习及技法实际应用则属于高阶的练习内容。

合气道没有中国武术的单练、对练套路练习,只有源自日本古柔术的“形”(型)的练习。“形”是日本古柔术中为练习者全面掌握基本技法而编排的固定对抗组合,类似中国武术的“喂手”练习。合气道的基本技法都是通过这种双人配合、互为对手的“形”的练习体现,没有日本柔道那样对抗性强的“乱取”练习,但是合气道“形”的练习经创始者植芝盛平先生改进、提升,比较日本各流派古柔术“形”的练习,无论在练习效果还是外部观感上都更加贴近实际对抗练习,练习过程中合气道灵活多变的步法结合圆转身法、技法使其“形”的练习非常流畅、省力,充分体现了合气道“以巧胜人”的技法特点,可观赏性很强。合气道“形”的练习双方虽然不是真正对抗,但却能将“不争而胜”的技击之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合气道技法的真谛。

2.3 身法和步法圆转灵动的技法应用

十三势拳技法实际应用时,主要以步法的圆转走化,身法的顾盼旋转,腿脚的勾挂盘缠、绊踢别跪,手臂的抓拿缠锁、分筋错骨相互结合,借势用力,以自身的身体重心变化(阴阳相变)带动对方身体重心变化失衡,摔跌捕缚对方。为了强化擒摔捕缚过程中“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术效果,十三势拳除使用关节技外,还会在一些招式技法中,应用“绞技”“倒技”(舍身技)等技巧,以有效降低对施技者自身绝对力量的要求,增加了技法运用的多样性。十三势拳套路中的单一招式可以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实用摔跌用法,套路之中前后招式的连接组合又可形成不同的摔跌用法,部分单一招式的相互组合也可变化出不同技法,加上打跌结合技法、实用接手技法、反擒跌技法及摔跌功力练习等,因此虽然十三势拳套路只有一路(一趟),单式只有三十七个(不包含起势和收势),但却包含一套较为系统的擒摔捕缚技法。

合气道与十三势拳相比较,实用招式较少,技法应用相对简单,但在实际练习时,却会以其灵动的身体转动、仰俯,多变的进退、圆转步法,结合反关节技法的积极应用,拿摔结合,以拿助摔,彰显合气道刚柔相济,虚实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独特技术风格。合气道的技法原理要求在演练时避免与对方正面对抗,要利用圆转身法与步法结合的入身、转换技法脱出对方正面攻击轨迹,进入对方视觉死角,再以反关节技巧控制对方肢体、身体,利用杠杆原理、离心力(向心力)原理与重力原理迫使对方身体重心失衡,被摔跌制服。合气道技法原理的合理运用使其技法具有特别的应用效果,内含深邃的机理和哲理,与我国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等拳意要诀有异曲同工之妙。[4]

2.4 徒手招式和器械招式的融合兼用

中国古代官府衙门中缉捕人员常用器械主要是铁尺和锁链。十三势拳作为捕拳存在,其套路中的许多招式不仅适用于徒手擒跌捕缚,也可作为铁尺和锁链之技法应用,如十三势拳套路中的搬揽捶、肘底捶、栽捶、撇身捶和指裆捶等招式均可用于铁尺的击打、锁夺嫌犯手持器械等,类似现代警用抓捕中的警棍应用方法,其中肘底捶、转身撇身捶又可以用于以锁链锁拿、擒摔嫌犯,套路中可以用于锁链的招式还有弯弓射虎、栽捶、高探马穿掌+十字摆莲等招式。

合气道有刀(合气剑)、杖等应用器械,其技法来源是日本古柔术的刀术及杖术应用方法。部分合气道的技法就是其器械运用的衍生形式,比如呼吸投、四方投等技法,就是从合气道的刀术技法变化而来。如合气道创始人所言,合气道徒手技法原理与其器械应用原理是相同的,即合气道的招式技法也是既可以用于徒手摔跌捕缚,又可以用于器械击打捕缚的。

2.5 以修身养性为根本的养生健体功效

十三势拳作为道家创传拳术,兼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益寿延年的功效。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可以柔韧身体、求取灵劲、揉练整劲,配合丹田呼吸,以心意和动作姿势变化引导身体气血平衡运行,体悟、追求身心的高度协调统一,是由内而外的锻炼方法(类似瑜伽)。套路练习节奏缓慢、动作舒展,从健身角度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运动方式。十三势拳实际应用练习主要是通过喂手、技法实用对抗等方式进行。对抗过程中双方身体的相互接触、碰撞,瞬间发力导致肌肉、筋骨的极度拉伸扭转以及技法动作完成后的身心高度放松,可以有效锻炼肌肉、筋骨、脏腑甚至血液的循环,是由外而内的锻炼方法,也是一种特别的无氧运动方式。[2]

合气道主要运动方式是“形”的练习,与十三势拳的“喂手”练习有相似之处。合气道的基本理念是摈弃力量对抗,因此其对抗练习摔跌的结果与双方的年龄、性别、体格无关,合气道“形”的演练过程中,其圆转身法融合随心所欲的灵活多变步法,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舒展,像舞蹈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合气道练习时要求以呼吸配合肢体动作,全身心顺应自然运动,可以有效活动身体各部关节,治疗腰腿疼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练习合气道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锤炼习练者外柔内刚、圆满自如的性格与品德,合气道是一种优雅的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既为广大年轻人喜爱,也很受女性和老年人的欢迎。

3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技法应用比较

选取十三势拳和合气道的部分技法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两者有较大的相似性。

3.1 十三势拳斜飞式招式与合气道回旋投、呼吸投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方法比较

3.1.1 十三势拳斜飞式招式的练习与实用方法

十三势拳斜飞式套路练习方法:接套路上式倒撵猴,左脚落于身体左后侧位置,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脚脚跟抬起,脚掌擦地,右腿屈收至左小腿内侧,随身体转动左臂内旋沿身体左侧、身前、右前侧划弧抬起,左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右置于右肩前约两拳远,右臂外旋沿身体右侧、身前、左下侧划弧落下,右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左,置于左腹前约两拳远,双臂、双手上下相对成抱球状,上身略前俯,目视身体左后下侧方向。接右脚向身后方向退一步,脚掌内侧先着地,脚跟再落地踏实,接身体右转,右脚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转至朝向身体右侧方向落下,身体重心右移,左脚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转至朝向身前方向落地踏实,上身向身体右后侧方向侧仰,右臂外旋,随上身动作向身体右后上侧方向挥臂抬起,右手掌心向上,掌指指向身体右侧方向,与头顶同高,左臂略内旋,随身体转动沿身前下方、左后侧方向划弧落下,左手置于左胯旁约两拳远,掌心向下,掌指指向身前方向,身体正面与左脚脚尖指向一致,目光注视身体左前上侧方向。

十三势拳套路中斜飞式招式实用方法一(倒臂掰颈跌):斜飞式作倒臂掰颈跌实际应用时,双方对峙站立,如对方伸左手欲向前抓握己方右胸衣物或以左手击打己方,己方可将身体重心右移,右臂从身体右侧抬起,以右手掌心向左侧方向捋抓对方右手手腕外侧,向己方身前下方挽压。接己方身体右转,左臂外旋至左手掌心向上,从对方右臂下方抬起,托抓对方右大臂近肘端外侧,再向己方身体左后侧方向退左步,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左手抓握对方右臂,用力向己方身体左下侧方向划弧倒拉(倒臂),迫使对方上左步,身体右转,背向己方。接己方移右步至对方左腿内侧,以右脚内侧贴靠对方左脚内侧,右手松握抬起,从对方右肩上方搂抱对方脖颈右侧,随转身向己方身前左下侧方向用力搂按对方身体,迫使对方上身前俯,同时己方左腿弯曲,右腿曲右膝向身体左前侧方向跪压对方左小腿后侧,迫使对方左腿前跪,将对方向己方身前按颈跪腿摔跌倒地(落膝跌)。

如对方及时抽抬左腿,向前上左步身体右转,解脱己方倒臂按颈跪腿摔跌,己方可顺势将右手前伸,再曲臂外旋,以右手掌心向上托抱对方下颚,四指抓扣对方左颈侧部位,向己方身后方向退右步身体右转,重心右移,随身体转动右手向己方身体右后下侧方向扳掰对方头颈,同时左手搂抱对方左臂转向己方身前左上侧方向倒拉,将对方向其身后方向倒臂掰颈旋摔倒地(倒臂掰颈跌)。

3.1.2 合气道回旋投的练习与应用方法

合气道回旋投练习与应用时,双方对峙站立,如对方上左步,以左手向下抓握己方左手手腕内侧,己方可身体重心右移,退左步身体左转,再身体重心左移,向己方身体左后下侧方向划弧引带对方左臂,使其离开己方身体中线,改变对方攻击方向,同时迫使对方身体右转,背向己方。接己方右手从对方身后抬起,从对方右肩上方前插,再曲右臂外旋,以右手掌心向上托抱对方下颚,四指扣抓对方左颈侧部位,向己方身后方向退右步身体右转,随身体转动右手向己方身体右后下侧方向扳掰对方脖颈,同时左手转向己方身前左上侧方向牵带对方左臂,双手合力将对方向其身后方向牵臂掰颈旋摔倒地。[5]

3.1.3 十三势拳斜飞式招式实用方法二(折指折肩跌+折指按臂跌)

斜飞式作折指折肩跌+折指按臂跌实际应用时,双方对峙站立,如对方伸左手抓握己方右侧领襟或衣物,己方可身体重心右移,右臂从对方左臂外侧抬起,以右手掌心向下覆于对方左手手背之上,扣抓对方左手拇指。接己方向身体左后侧方向退左步,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上身前俯,右臂内旋,右手抓握对方左手拇指向对方手臂侧方向卷折,同时随转身向己方身体左后下侧方向牵带对方左臂,迫使对方上左步身体右转,上身前俯,将对方向己方身前下方折指拉臂摔跌。如对方身体重心左移,曲左臂沉肘,试图解脱己方折指控制,己方可顺势向己方身体右侧方向退右步,身体右转,重心右移,上身略后仰,右手抓握对方左手拇指,随退步转身从对方左肩上方,向对方身后下方折指牵带对方左臂,将对方向其身后方向折指、折肩摔跌倒地(折指折肩跌)。

如对方身体右转,身体重心右移,左臂外旋伸直,解脱己方向其身后方向的折指、折肩摔跌,己方可顺势将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右移,右臂外旋,右手随身体转动向身体右后侧方向扳折对方左手拇指、拉拽对方左臂,同时左臂内旋抬起,左手掌心向下,虎口张开,向身前左下侧方向叉按对方左臂肘弯位置,双手合力将对方向己方身前右侧折指按臂摔跌倒地(折指按臂跌)。

3.1.4 合气道呼吸投技法的练习与应用方法

合气道呼吸投练习与应用时,双方对峙站立,如对方以左手向下抓握己方右手手腕外侧,己方可身体重心右移,身体左转,向身体左侧方向上左步,重心左移,右臂内旋,右手掌心向下,向己方身体左下侧方向弧形引带对方左臂,迫使对方上左步身体右转,离开己方身体中线,改变对方攻击方向。接己方向对方身后方向上右步,身体右转,重心右移,上身略侧仰,右臂外旋,右手掌心向上,经对方左肩上方,向对方身后下方引带、折别对方左臂,将对方向其身后方向引臂折肩摔跌倒地。[6]

3.2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相似招式技法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在招式或者组合招式上具有相似对应关系的技法如表1所示。

表1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相似招式技法

4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差异性分析

如上所述,十三势拳与合气道虽然在内功修习、习练方式、技法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相似程度很高,但因历史渊源、传承环境、社会理念等方面因素影响,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区别。

4.1 内功修习上的差异

从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内功修炼看,虽然两者在对内功修炼方法的语言描述上有所不同,但根本上全都着眼于对深腹式呼吸(丹田吐纳或呼吸力)的执着练习。十三势拳无论在动功(套路练习)还是在静功(无极桩功练习)的练习上都十分强调丹田吐纳的重要性,要求丹田吐纳必须一直贯穿于拳法的内功练习中。合气道则把呼吸力的练习提升到“道”的高度,主张合气道的修炼必须以对“呼吸力”的掌握为根本,才能真实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4.2 习练方式上的差异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的习练方式由于武技传承理念和途径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区别。合气道的学习入门除了较为简单的基本功练习外,其技法的主要学习模式就是双人对抗练习,这种相互合作式的训练方式能使习练者很快掌握合气道技法,其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又可以有效提高习练者技法熟练程度,使得习练者可以用技术弥补力量的不足,较快进入技法使用流畅、动作均衡和谐,追求“身心合一”境界的高层次技法习练阶段。十三势拳的习练一般是按套路及基本功力练习、拆手、喂手、散手对抗这样一种拳技传承程序与方法进行,入门须作长时间的套路及基本功力练习,当然套路练习可以使习练者更好记忆招式、协调身心、提升境界,磨练心性,但也人为拉长了习武过程,延误了实用技法的学、练,使习练者难以在短期内“学以致用”,如遇保守师门,“十年不出门”也有可能。事实上如果一种拳术,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磨练,就失去了它作为一种实用拳法存在的意义,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传承。作为“捕拳”存在的十三势拳,能够传承数百年,在招式技法的实际应用上,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一般下一到三年的功夫,习练者即可具备拳技实用能力(类似中国跤的习练时间),当然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则需要作更多的甚至是长期的学习与训练。另需指明的是,因最初十三势拳创编人对套路编排及拳法不可轻传的考虑,十三势拳的擒摔捕缚技法被刻意隐含在套路招式之中,一般习练者单纯从招式的外在动作形态看,不易理解其招式中真实的擒摔捕缚技法含义,加上十三势拳本身特有的单一招式却有多种技法应用,招式组合又可产生更多技法变化的特点,如果没有师傅的口授身传,十三势拳习练者通常无法真正了解其招式中诸多的实用技法含义,这应当也是明末清初旅日学者陈元赟传授“大明擒人之术”给日本武士时,只教实用技法而不教套路的主要原因。

4.3 技法原理上的差异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在技法原理上是基本相通的,利用反关节技法和圆形运动方式改变对方身体重心摔跌对方,是两者共同的技法特征。十三势拳在技法实际应用中,除了与同样来自日本古柔术的柔道有相似的有道服摔跌技法外,更多的还是与合气道相似的无道服摔跌技术,比如以双手(双臂)对抗、克制对方单手(单臂),以进退、圆转改变对方用力方向等多种技法都充分体现了两种拳法强调在擒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局部优势、凸显“以弱胜强”的技法原理。在对杠杆原理、离心力(向心力)原理、重力原理的运用方面两种拳法则是各有侧重,十三势拳对绞技、倒技(舍身技)的使用实际上是对杠杆原理、重力原理更加积极的运用,而合气道舍弃一般摔跤技术中的踢、勾、绊等技术,应用圆转身法、灵动步法拉带、旋转对方身体,迫使对方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心失衡摔跌,则是充分发挥了离心力(向心力)原理的结果。

4.4 技法应用上的差异

在前述十三势拳与合气道招式技法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合气道的大部分技法都可以在十三势拳套路中找到用法相近似的招式,两者相互比较,十三势拳作为“捕拳”类武术,更加注重技法的擒摔捕缚实用性,比如十三势拳讲究在摔跌过程中“随曲就伸”“不通则变”“顺势借力”作连续摔跌,上面提及的斜飞式的倒臂掰颈跌中的跪膝跌和后面的倒臂掰颈跌就是一种连续摔跌法,前面的跪膝跌除了可以直接摔跌对方,还可以为后面的倒臂掰颈跌造势引力,让后面的摔跌更加顺畅、省力、有效。斜飞式与合气道的呼吸投相对应的折指折肩跌、折指按臂跌摔法也是同理,不仅斜飞式招式如此,其他十三势拳招式也多具有此特点。相比较而言,合气道技法的去竞技化倾向明显,习练者双方配合演练痕迹较重,比如对方以手向下抓握己方手腕的用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会出现。再从关节技的运用看,合气道以关节技辅助摔跌的前提是对方要做出相应配合,比如,在折别对方手腕关节过程中,对方抓握己方的手不能提前松握,否则摔跌动作就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而十三势拳折别对方关节是以己方抓握控制为主,“以拿助摔”主动性强,因此更接近实际应用。

在擒摔捕缚招式技法的步法应用上,合气道明显要优于十三势拳,“转起来摔”的摔法要诀被合气道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练过程中合气道运用其进退圆转、变化莫测的步法支撑其圆形身法,发挥其入身技法,可轻易避免与对方正面对抗,快速进入对方身体侧面死角,再带动旋转对方身体,迫使对方身体重心失衡,干脆利落摔跌对方,动作流畅、富有节奏感,充分体现了合气道“以巧胜人”的技法特征。十三势拳套路练习时,其招式步法变化较少,习练者单纯从套路招式中不易领悟到步法真谛,只有进入可以拆手、喂手的实用技法传授阶段,才会由师傅口授身传各类步法的变化应用,因此传承中也有所谓“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之说。虽然从实用角度看,十三势拳擒摔捕缚技法数量明显多于合气道,但这些合气道中有或没有的技法却都可以在日本各流派古柔术中找到,比如前面谈及的十三势拳斜飞式招式的用法除与合气道相关技法用法相似以外,和源出日本古柔术的日本柔道技法“小外挂”也很相像,原因自然是与日本故柔术技法的主要基础为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陈元赟传至日本的“大明擒人之术”有关,因此可以说合气道、柔道等柔术类武技与十三势拳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捕拳”类武术。

5 结论

5.1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为同根同源之武术技法

综上所述,十三势拳与合气道无论是在内功修习、习练方式、技法原理、技法实际应用还是在器械应用、养生健体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多的相通相似之处,只是因不同的历史、地域、环境、人文、传承路径等各种外在和内部因素影响,两者之间才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合气道与其它日本武技一样,在近代的传承、创新过程中,完成了“由术入道”的现代转型,进入“提升原理、修养心智、培养人格”的层面,但其毕竟是武术,其根本仍然是在武技原理和应用技法。十三势拳是中国古代传武中典型的“偏于一隅”而又“精于一隅”的捕拳类武技,其技法原理和应用与明末清初旅日学者陈元赟(浙江余姚人)传至日本的“大明擒人之术”同根同源,而合气道出自“起倒流”“大东流”等日本古柔术,日本古柔术又以“大明擒人之术”作为主要武技基础,两者比较,大同小异,因此可以说十三势拳与合气道也是同根同源的“捕拳”类武技。

5.2 十三势拳与合气道相互学习、借鉴的必要性

与合气道相比,十三势拳擒摔捕缚技法精深、独到,有哲理深刻的拳论支撑,但其技法传承上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因十三势拳擒摔捕缚技法在套路中的隐含性质及技法传承上的保守习惯、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十三势拳擒摔捕缚实用技法近代已近失传,只余养生健体的体操功效。因此,十三势拳传承者应当放弃门户之见,积极学习合气道的技法,注重拳法套路招式的拆手、喂手及散手对抗,学习合气道技法中圆形步法、身法与技法融和运用方式,创编十三势拳自己的类似合气道练习方法的技法练习组合,[7]增加拳法技法的实用性和练习者的运动情趣,充实十三势拳实用技法内涵,恢复十三势拳作为捕拳类武技的真实用途,再现拳法昔日辉煌。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除可记忆招式、协调身心、提升境界,磨练心性外,还是习练者求取灵劲、整劲的重要方法,而身具灵劲、整劲也是习练者通向“身心合一”至高境界的唯一途径。合气道应当学习十三势拳的套路习练方式,以十三势拳缓慢、柔和、轻灵、自然的套路练习方法体悟呼吸力,运用呼吸力,更好协调身心、磨练心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至高境界。

5.3 合气道发展之路对十三势拳的启示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民族的文化思想、人文精神,可以振奋民族自强精神,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十三势拳作为“捕拳”类的优秀武技传承,当然负有提升拳法内涵,系统完善擒跌捕缚技法,拓展实际应用范围,修养品德意志,探索技法原理,实现十三势拳“由术入道”现代转型的责任。合气道以去竞技化追求精神境界的发展,在对抗练习中融入品德意志修养的“入道”做法值得中国武术传承人学习、研究。中国武术可以此为起点,认真探索世界各国武术现代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系统提炼整理具有民族自身特色的武技,逐步融入科学性、时尚性等现代元素,提升内涵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武术的现代转型,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积极努力。

猜你喜欢
己方招式习练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基于图论与PageRank的要地反导己方目标重要性排序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基于语料库的日语授受表现的研究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