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2019-03-15 15:01何润培余建平孙德朝李如民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儿童

何润培,余建平,孙德朝,李如民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随着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在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独特人群——农村留守儿童[1].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在2016年3月25日和2019年2月20日两次发文,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多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及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2].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体育道德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本形式之一,构建良好体育文化氛围是实施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机制和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要切实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判断与思辨能力,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责任和行为能力,有效整合道德认知,建立健全社会认知和心理融解机制.我国基础教育体育工作者及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应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充分挖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个体特点,全面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素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儿童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创建体育道德教育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体育道德教育的辐射作用与育人功能,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走出困境并获得新生和发展.

1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的困境

1.1 外来体育文化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冲突

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媒体的开放和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大量转播,在丰富民众文化体育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对传统价值理念的冲击.竞技体育文化本身具有强烈感召力,优秀、健康、高尚的竞技体育精神会激发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运动热情,但消极的、糟粕的竞技体育文化会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良、负面的体育文化违背体育道德主旨,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运动的目标定向、知觉能力、参与体育运动动机气氛、同伴关系和体育道德价值取向,从而获得消极体育道德情感体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一定体育道德的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这些负面行为减弱了他们亲社会行为和道德信念,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产生人际交往的道德冷漠,从而催生自私自利极端主义思想,造成严重的体育道德伦理困境.

1.2 体育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需要的脱节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体育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有机融合才是一个比较完备、长远促进体育道德发展的有效举措.农村留守儿童是完整的主体结构,他们有着丰富的思想世界.体育道德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而不是简单、传统、抽象的道德观教育的知识性说教.事实上,任何体育道德价值观都是在体育运动生活中形成并得到体验,抽象、单调的体育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体育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和年龄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标准及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科尔伯格早就注意到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评价同一事物的标准、依据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形成与发展道德价值观包含认知方面因素,发展与走向受到了认知发展特点和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儿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来理解、接纳他人的道德价值观,需要亲身经历与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才能固化与发展,进而形成体育思想道德发展的动力.

基层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应该把体育道德教育中“公平公正、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3]”的思想主旨融于平时课堂教学、业余训练、课余竞赛中去,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多重自主选择的道德价值,利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操作、经验、体验、冲突与认同等因素来调整与完善体育道德,形成自己的体育道德认知与价值观,从内心深处来满足他们真正的诉求,提升他们体育道德认知水平,拓展他们的体育道德发展的多维空间,还原体育道德育人本质属性,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走出体育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困境.

1.3 体育道德教育缺乏时代性

在体育运动中,向农村留守儿童传授必要的体育道德知识是必要的.一个人要养成美德,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基层体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利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特殊场域,有步骤、有计划,以科学、合理、系统的方式给农村留守儿童传授体育道德领域相关知识,为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体育道德教育内容要顺应不同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并能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农村留守儿童才能有效地内化和吸收体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外在形式上表现出具体的体育道德行为.

从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情况来看,在体育道德教育内容上存在适应与发展性上的缺失.首先是体育道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缺失,基本不能依据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所处特定阶段合理科学安排体育道德教育内容;其次是体育道德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无法有机融合.现实生活具有多面性与复杂性,但目前农村基层学校在弘扬“公正公平、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等体育道德精神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其中丑恶、不良、矛盾的一面,造成了体育道德教育与现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的脱离,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矛盾中无所适从,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道德教育陷入了适应性与发展性困境.

1.4 体育道德教育方式内外化失衡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实施,直接决定了教育效果.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实施情况来看,教育方式上明显存在着内化与外化失衡,使体育道德教育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道德伦理知识在很大程度是通过说教、灌输等单一模式机械、教条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在体育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道德发展[4].体育道德孕育了自身独特特征,有别于其他知识性的教育,掌握体育道德知识多少不能作为评判体育道德发展状况效果的标准.受教育者在掌握体育道德知识的同时,相应地获得了一定体育道德情感体验,吸收和内化自己所获得的德育知识,从而形成农村留守儿童个体体育道德行为.体育道德只有经历从内向外,从外向内,逐步进行转化、吸收,经历往复循环动态过程才能形成自己的德育惯习.因此,体育道德教育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去用心体验和感受,这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体育道德情感的有效中介.因此,必须通过构建相关情景,让农村留守儿童经历理解、消化、吸收、体验等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形成自己体育道德价值基本观点,让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从根本上走出体育道德内外化发展不平衡的泥潭.

1.5 体育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单一化

体育道德评价是对体育道德活动进行有效评估,并能做出科学、合理、客观衡量与价值判断过程,它在体育道德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体现了体育道德教育实践结果和成效.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面临单一化困境.评价目标上,考核注重知识结构化,评价核心是体育道德知识识记与掌握情况,从而使体育道德教育评价结构单一化.知识取向目标单一、目标固化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所掌握体育道德知识存在较大不足,忽视他们体育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评价,评价体系不标准、不全面、不科学情况时有发生.体育道德评价体系被人为割裂,导致评价体系单一性、片面性.

当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道德教育评价更多呈现出一元化特点,这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很难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反思与证伪,也不能进行深度思考评价标准合理性.在评价形式上,更多倾向于评价结果,忽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过程性评价,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体育道德评价要发挥其科学甄别、合理选拔、正确导向的发展性功能.因此,体育道德评价应该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水平提升,突出与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是突破体育道德评价形式一元与多元困境的有效途径.

2 体育道德教育困境应对策略

2.1 优化体育道德教育顶层设计

体育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道德教育成效和制度构建,指引着道德教育方向,深化体育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实践中的困境突破与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根本性影响.

首先,我们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的实际需要,优化和提升体育道德理论建构.体育道德理论建构对体育文化、体育价值与功能影响深远,并最终体现在体育道德实践之中.我们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有机融入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实践中去,进一步优化道德教育基础理论、基本价值取向和重要特征,为体育道德育人功能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5].

其次,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文化与制度建设.体育文化中的不良和消极现象、侵蚀性的外来文化等因素已经暴露了当前体育道德教育文化建设的不足.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当进一步明晰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进一步强化我国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要尽量避免外来文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的不良影响,用科学、理性的方式消除负面影响.由体育道德原则冲突引发的问题中,道德教育制度不完善和落后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性、科学的体育道德教育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再次,突出体育道德教育价值导向功能,由于体育文化建设与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匹配,造成价值认识上的偏差.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体育道德教育顶层设计中,应当更加科学合理地突出体育道德教育价值导向功能,消除对体育道德教育错误认识与不足.

2.2 倡导体育道德教育实践为先

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理论体系,需要付诸体育实践教学、业余运动训练、课余运动竞赛的实践教学中去检验,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判断理论构建是否合理的有效依据,是理论建构最终落脚点.在完成体育道德教育顶层设计的优化、体育道德教育理论建构的夯实、加强与完善体育文化与制度建设、突出价值导向功能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倡导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实践为先的理念.未进入实践阶段的理论建构是不具有信度和效度的[6].要在不断完善与优化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理论构建基础之上,切实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深化,贯彻设计的实践理念,首要任务就是体育道德教育的实践与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构建“体育道德两难困境”德育讨论模式,将体育道德的理论知识生动有效地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培养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思辨能力.与此同时,在体育道德教育与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总结、反馈农村留守儿童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提供改进、完善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上下通融、上传下达的实践效果,进一步落实体育道德教育顶层设计理念,使体育道德价值宣传与弘扬得到进一步落实.为了实现体育道德教育价值顶层设计理念,应该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加强体育道德认知、体育道德判断、体育道德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深入理解体育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

2.3 强化体育道德自我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的良好实现,应该高度重视体育道德自我教育.就本质属性而言,农村留守儿童自我体育道德教育是贯彻顶层设计、积极开展体育道德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是体育道德教育情感外在引导和内化的约束,是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前提,其功效是可以锤炼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意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个人体育道德修养,加强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知识体系的建构.

通过对体育道德行为产生的科学分析表明,体育道德判断与个人行为实施之间存在意志弱化驱使下的行为失范,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水平,锤炼他们的个人意志,促进体育道德本能中对不道德行为的约束和对高尚体育道德行为的弘扬.除此之外,在传统道德原则、外来文化等因素导致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探索中,锤炼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意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个人体育道德修养,是使他们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作为完整体系的建构,个人的意志锤炼、个人体育道德的修养,还需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知识体系的学习与建构,有利于使他们理解与消化体育道德对自身发展的作用,更好地应对传统文化、当前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个体体育道德发展的影响与冲突,理解体育道德顶层设计的深刻内涵,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从体育道德层面突破道德发展的困境.

2.4 建构体育道德多位一体评价体系

采用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指导意义.体育道德评价机制变革与优化、体育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加强,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我国基层体育教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他们体育道德实践能力与行为能力考查力度.体育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相应的,体育道德评价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与体育课堂教学现实情境中进行[7].体育道德评价不仅要考查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道德规范情况的掌握,更要关注其“内化”情况的考查,注重考查、评价农村留守儿童日常体育道德行为.构建知、行统一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让体育课堂道德教育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让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将体育道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体育道德行为,实现体育道德认知与体育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其次,要高度重视体育道德教育的过程评价,实现动静态评价的有机结合.不仅要测评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对稳定情况下体育道德教育状况与发展水平,还要考察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发展的整个流程,从不同时空和维度了解他们体育道德发展状况.这样有利于体育道德发展横纵向的比较,使他们从不同层面受到道德教育.

最后,要拓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评价的路径和范围,实现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有机融合.在体育道德教育外部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认同体育道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主动选择.体育道德行为规范形成是一个有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过程.建构多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追求体育道德自身价值,以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道德儿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谋定而动: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何去何从
----简评曹景川教授《职业化走向中的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一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